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摄制实践分析

2015-01-28 03:44刘欣李权郑敏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拍摄视频公开课

刘欣 李权 郑敏

摘 要: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推动了国内外公开课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几十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统计分析,并以重庆师范大学“幼儿文学与幼儿成长”公开课为例,从视音频的角度分析重庆师范大学公开课的拍摄与制作技术,为国内高校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拍摄与制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实践;拍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01-01

互联网和教育资源的发展,推动了国内外公开课的发展。2010 年初,“一股开放课热潮在中国蔓延开来。”[1]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立项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这对我国的高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使中国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变成学生追捧的对象,如何以此为契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这是我们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中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本文在概述国内外高校视频公开课现状的基础上,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探讨我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拍摄与制作技术。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涵义

公开课是指由学校组织教师在指定的拍摄环境下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高等教育领域的视频公开课属于开放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教师在指定的教学环境下授课,与真实的学生展开互动,用视频加字幕的形式如实记录完整的课程教学过程,并通过网络传播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二、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2001年率先实施MIT OCW( MIT Open Course Ware),准备用十年的时间将2000多门课程的资料制作成网络课件分享到互联网上,供全球学习者免费使用,麻省理工学院的这一工程,开启了知识公开与共享的发展方向,大大降低了资源获取的门槛。”[3]

三、国内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受MIT OCW 模式的启示,2011年,教育部采取政府主导、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社会公众评价遴选等方式,制定了《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现在,首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103门课程已经全部上线,笔者通过对其中65门课程的拍摄与制作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主要问题:(1)画面构图的唯美性;(2)图像色彩还原性;(3)音频信噪比。

下面以重庆师范大学的《幼儿文学与幼儿成长》课程拍摄与制作的相关流程为例介绍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拍摄与制作技术。

四、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主要工作是拍摄场地的选择与装修、拍摄设备的选取、现场灯光的布置。

1、拍摄场地的选取

根据教育部的《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录制场地选取可以为教室、礼堂、演播室等,且在50平米以上。我校在场地的选取上充分的考虑到了场地的大小、现场灯光对画面色彩的还原性、场地的吸音效果等因素,选择了演播室为录制现场

2、拍摄设备的选取

《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明确要求:在录像设备上采用不低于专业级的拍摄设备。在重庆师范大学《幼儿文学与幼儿成长》的课程拍摄中,均采用了广播级的Sony Z1C,摄像机镜头的变焦倍数都是24倍以上的专业变焦镜头。在声音的录制上,采用了专业级的录音机和四只无线话筒,采样频率都为96KHz,量化位数为16bit。

3、现场灯光的布置

灯光主要由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源构成,灯光的照度都接近光布图。主光在前侧45°,主光的照度达到1200lux以上。主光与辅助光的光比不小于2:1。轮廓光与主光的光比一般在1:1或2:1左右,轮廓光的照度也在1100lux以上。

五、教师的准备工作

在拍摄前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在课程方面,必须熟悉整个课程的设计。

在拍摄过程中教师普通话标准,声音清晰;教师不宜大幅度频繁走动,须在一定的范围内走动;讲课PPT在制作时题目和内容采用较大号的黑色字体,文字和背景要对比明显。

六、前期拍摄工作

1、多机位进行同步拍摄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采用了四台广播级的Sony Z1C进行拍摄,观察四台摄像机的拍摄动态以及图像构图色彩。在图像画面上,采用的是4:3的宽高比。根据现场的布局,1号机(主机)架在主讲教师的正前方;2号机(辅机1)主要用来拍摄主讲教师的中景;3号机(辅机2)主要拍摄开头和结尾处,以大全景为主,中间以中景为主与2号机形成互于的角度进行拍摄;4号机(游机)主要以近景、特写为主,兼顾中景和大全景。

2、现场声音的同步拾取

根据《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中音频技术指标,我校是利用专业的744t录音机进行录制。声音拾取的话筒,教师采用移动的黑色微型无线话筒,学生使用3只手持式无线话筒。四路声音信号通过监控室的调音台进行混合,最终输入到两台录音机进行同步的录取。

七、后期制作和人员要求

后期制作人员在前期准备阶段,与摄像人员一起进行课程的熟悉并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在摄录阶段,全部亲临拍摄现场熟悉主讲教师的授课过程,并对现场发生的情况及时做好场记,为后期能够顺利的编辑做好准备。

后期制作设备我们使用了CPU加硬件构架的经典非编系统,在后期剪辑时对于断开点衔接的地方通过机位的切换来达到过度,在无法衔接的地方则采用学生画面或PPt画面进行覆盖,使整个片子的画面自然流畅。在音频的处理方面,利用Peremiere Pro CS5软件自带的EQ效果进行处理。

本文重点针对课程的拍摄与制作技术过程进行了分析,在实践中思考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后续建设完善的精品课程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 权.谢晓霞.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思考与建议[J].时代教育.2012,9(5):142-143.

[2] 教育部.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eb\ol].http://gkk.zlgc.edu.cn/,2012.

[3] 李海萍.龚晓群.国家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研究的实践和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42—144.endprint

猜你喜欢
拍摄视频公开课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