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尹村镇龙凤湖学校05020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与总结
李霞(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尹村镇龙凤湖学校050200)
本文从教学要引发情趣开始谈起,分析了德育在教学中的影响,解读了通过故事拓展学生的思维价值,最后以探讨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结尾。教海无涯,教学奥妙,只能据个人体悟,略述如下,若益于同仁点滴,则我至为欣悦。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引发情趣德育思维价值作文
学《葡萄沟》一课的时候,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做了巧妙的设计。层层开展,步步推进,有条不紊。
(一)逐步诱导
1.展示葡萄沟图片,色彩艳丽,五光十色,一看就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地方。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
2.播放视频,学生兴高采烈,寓教于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3.让学生即兴表述葡萄沟的可爱之处。
(二)设疑、解疑
1.问:“葡萄沟”的名字因何而来?分析课文。
2.师诱: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生答葡萄)“葡萄沟”只产葡萄吗(不是),“葡萄沟”的名字有错误吗?——细读课文找原因。
(三)理解课文大意。
1.朗读。牢记生字生词。
2.全文有几段?课文目的是什么?(生:介绍葡萄)
3.葡萄干是怎样产生的?哪段课文做了描述?
4.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生字词教学
1.看生字表认字。
2.跟随视频音乐教学写字、默写生字。
(五)读讲第二段,本段有几句话说到葡萄?
枝叶茂密形容什么?果实累累是什么意思?“一大串、一大串”说明什么问题?形容果实颜色的成语是什么?
1.用喜欢的表情、快乐的语调读课文。
2.葡萄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热情好客、摘下、吃个够。
3.读讲第三段: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在哪些文字里有表现?
4.葡萄干的制作条件。
5.大家一起看视频——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原料选择——剪串——处理——阴干——回软——包装,特点:口味甜蜜鲜醇,不酸不涩。课文描述:颜色鲜、味道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着力选择对少儿进行道德及传统文化引导十分有必要性。教师要有耐心,品德教育就要从小抓起,毕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树苗已经歪掉甚至于烂掉了,不管自己的用心如何,要想将他给扶好,只怕也是事倍功半。
欧阳修说,文以载道,职是之故,语文教学就是弘道之路。记得有一次,在面对学生讲授新学年最后一课时,听完大家集体诵读的《总序》《品德篇》《为学篇》《惜时篇》《习惯篇》之后,我让大家好好记住里面的内容及教师的讲解,对照自己今后的行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有益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人间至宝是有德”的理念。“始终坚持,不断努力,你们能做到吗?”“能!”面对学生动情而又高声的呼喊,我欣慰地笑了,一年来的风风雨雨、汗水与艰辛、欢笑与冷眼……一切的一切,都在学生认真的诵读之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深信,一路走来,这条弘道之路步伐虽然稚嫩,路程虽然坎坷,但只要我能发弘愿,不断改进、不断坚持,前方必将是一片光明!
我的学生都知道一个小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注意到,许多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用不了多久这些小鱼会干死的,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突然看见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在浅水旁弯下腰去--他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进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面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其实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真正的善良。其实谁都不可能救到所有的鱼的,正如我一直以来所作的努力,如果只考虑学生素质如何、家长反应如何,或是我所面临的困难如何等,这条路便不能再走,处处艰难、步步惊心。然而,只要和这个孩子一样,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自己能做到能做好的事情,结果如何、成效如何,又何须计较?
我只能也必须去尽心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教好学,全心全力,不管大小,不计结果。因为我知道,这条鱼在乎,这条鱼在乎,我的学生在乎……
写作要从心而出,作文过分虚构,是民族精神空心化的罪魁祸首!主张文从心出,例自我历。文从心出,发自肺腑,字字含情,行行有味,感人至深,胡编乱造,徒为应付,干瘪枯燥。作文过分虚构,等于做人、道德、文化的自戕。但是现在的写作大多数都是无病呻吟。没有起承转合,我看了好多次,一次,一位诗友给另外一个人提建议,才引起我的高度注意。
我现在教给学生写作文,每写一篇,都考虑生动感人,有一次,有一个句子,一位学生改了10余次,最后感觉合乎“形象”,才算告一段落,对此我对她大为夸奖。我告诉学生,多和同学沟通,学习和交流是两个概念,后者比较“形象”,别人看得清,自己当局者迷,自己文章的缺点自己不容易看出来。起承转合在写文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有转折,才显得有韵味,写清楚自己的意思,要求每句都要一目了然,人人皆懂而有深意,就是文简义富那种,写作的精髓本是如此,字字句句研磨,才能得好句好文。有的学生,以前写好一篇文章,很自满,觉得了不起,给同学看,说看不出什么好,学生那时还怪同学没有品赏能力,但过了几个月再看,他自己也弄不清楚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具体是什么意思,真是好笑,所以,交流很重要了。刚学写文章,学生容易陶醉,那是因为自己能“创作”了,我向学生说,譬如我写诗,一字之易,几日之功,长至深夜,如痴如癫,因为一首诗歌反映时代信息,如果是复制前人的东西那不叫诗,诗贵在新。如果一首诗一年两年看都不错,五年后看还很有味,这诗定不错,所以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你们写作也是如此。
总之,教学破臼除窠,教师带领学生全身心探求语文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道德建设,注重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巧于表达思想感情,善于总结言语规律,掌握语文的精粹,熟练运用语文,提升人生的价值。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