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禹山东省即墨市萃英中学
生本课堂,老师可以做什么
王辉禹
山东省即墨市萃英中学
也许你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老师“声嘶力歇”,学生“沉默似金”,课堂“死气沉沉”,成绩“人神共愤”。我以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的是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学生对教师本人有抵触情绪。那么,在强调以生为本的课堂改革中,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构建自己的和谐课堂呢?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的好奇心与创造性减弱,主体积极参与意识丧失。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陋习,主动地把自己置于学生的群体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做,突出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另外,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艺术,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分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智慧活力,使他们学有所向,学有所成。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研究表明,学生大多喜欢幽默、风趣、亲切而又充满智慧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会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做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一旦师生间建立了的良好的感情,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敢于大胆提问,大胆置疑,课堂上就等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就会得到激发,学生乐学愿学的动机就会得到增强。所以,我们平时应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思考带进课堂。
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使学生觉得课堂有趣,他们才能积极参与进去,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创设富有趣味儿的问题情境,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他们浓厚的学习情趣,从而在迫切的需求中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这就好比向平缓流动的溪水里投几个石子,却可以激起很多浪花一样,新课程需要这样的“石子”,学生更需要这样的“石子”。
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成绩较好,探究能力强;有的学生成绩就不够理想,探究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在分组时应多方考虑,综合学生层次、男女比例、学生性格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一般来说,每小组成员人数以6名为宜,分为AA(优秀生)、BB(中等生)、CC(薄弱生)三层,这样实力均衡的安排,便于小组间展开积极的探究、公平的竞争。而在这其中,C层的学生是最需要关注的,也是最需要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在思考、在参与的机会的。但是往往因为能力的差异,他们实在无法贡献自己的思维成果。我的做法是,多给一点帮扶,一点潜在的帮助和提示,让他们“先走”。利用下课的谈话,利用补习时间,给他们一些必要的课前培训和指导。只要有了基础,就有了信心。上课时,他们才会积极参与、乐于探究,而他们的表现又会激起A层、B层的学生更高的参与热情。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学生更是如此。“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不管是积极的鼓励,还是善意的批评,都要用真情实意来尊重学生。当然,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自评、可互评、可师评,也可以相互结合。学生只有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赞赏,他才更有信心、更积极地主动参与、发展自我,点燃自己的发现之火、探究之火。
生本教育是一个教育理念,理念的应用离不开我们实践,我们所要找寻的就是一条适合学生学习、发展、成长的道路。教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有我们坚定走这条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多想办法,相信我们的生本教学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王辉禹,即墨市萃英中学教师,中学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