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芬,梁斌,王宏中共保定市委党校
关于安国中药都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夏玉芬,梁斌,王宏
中共保定市委党校
本文根据建设安国中药都的省级战略布署,通过对安国药业的优势与问题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建设安国中药都的可行性方案。
中药都;优势;问题;举措
安国素有“千年药都”、“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安国药业是县域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以中国传统中药材为代表的天然药物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中成药的年销售额逐年增加,中药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因此,2012年底河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安国中药都的省级战略决策,这给安国药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一)悠久的药业发展历史
安国中药材种植、加工在我国药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堪称“中华四绝”的“蝉翼清夏”、“片云鹿茸”、“磅制犀角”、“百刀槟榔”等精湛技艺,培育了50多种地道药材,这些品种冠以“祁”字,载入药典,形成了安国的独特品牌。安国被冠以“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中国中药材之乡”、“无公害(药材)示范基地”等殊荣,安国药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产业园区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药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久远的药业发展史,独特而深厚的药文化积淀,成为建设中药都独一无二的历史资源。
(二)优越的专业市场条件
安国药业经济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基本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生产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已达105家,入社农户7320户,中药材种植品种300多个,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年提供中药材近4万吨,经营品种2800多种,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130亿元,药农年均收入达到1.1万元。通过GSP认证的中药饮片经营企业96家,通过GMP认证的制药和饮片生产企业52家,有生产批号的中成药品种510个。药业对整体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明显,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出口额占全省中药材出口总量的80%左右。
(三)具有独有的战略性政策依据
国家有关部委、河北省委省政府、保定市委市政府、安国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支持安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2012年,张庆黎书记、张庆伟省长等多位省领导分别到安国市进行了调研并做出了省级战略决策,这使安国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13年1月8日,保定市召开了安国中药都建设对接调度会。2013年1月16日安国市政府制定了《中药都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安国中药都建设在各级各有关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从无到有,从构想到蓝图,从省市支持到省部共建,发展势头良好,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药业技术人才丰富
千百年来的中药材种植、经销和加工,造就了一代代药业技术人才,汇集了大批懂经销、会管理的医药经营人才。据资料统计,全市近乎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与药有关的工作,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药专业技术人才近千人,常年从事药材加工及药品经销人员达3万人。在营销方面,拥有一大批识药、懂药、了解药材行情的专业人才和经纪人队伍。在种植方面,绝大多数种植户掌握了常见中药材品种的种植技术,造就了一批中药材质量、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中药材种植方面缺乏技术创新
安国多数农民都会种几种药材,但是,安国中药材种植存在结构性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一是大部分都是小地块、分散种植,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种植技术不够高;二是在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方面传统耕作方式和粗放式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三是未能形成自上而下、内接外联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信息体系,从而加大了生产的盲目性,导致农民种什么与市场需求难以同步,致使在一段时期内,出现短缺或积压现象,使药农蒙受经济损失。
(二)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方面标准化程度低
中药饮片加工仍有相当部分是简单手工和机械为主的家庭作坊式初级加工。大多数饮片企业也存在生产规模偏小,生产条件较简陋,技术工艺落后,没有质量标准,管理粗放,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大多数中成药企业产品本身科技含量不高,研发新药的水平不高,未形成自己独特的新制剂理论体系,机器设备以及产品剂型落后,缺乏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还未形成统一的企业集群,严重削弱了安国中药产业对外的整体竞争力。
(三)中药产品流通市场呈低效率、低收益和低信用度的特点
部分药商进行初级药材期货生意,低价错季购进各地优秀药材储存,待时机高价卖出。这种靠囤积药材发家致富的方式,挣钱的人数量少并且市场风险太大,而且随着国家对中药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这种获利机会越来越难。随着商业化信息化加快,药材市场集散功能减弱,传统交易方式和小规模个体药商期货交易的市场效率偏低。药商素养参差不齐引起的“诚信危机”大大侵蚀安国药材市场,药商的道德规范直接关系药材品质、交易过程、产品信誉等市场综合竞争力的评价。
(四)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随着我国入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国内和国际一批“药谷”、“药城”和“药港”的兴建,使得国内国际中医药市场竞争空前加剧,安国中医药产品所占市场比重越来越小。在省内,石家庄医药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使得安国医药产业在区域竞争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国际上,韩日中药产品生产技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已占据国际中成药市场70%以上的份额。这对安国药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五)管理多头,协调和沟通机制缺乏
安国医药产业发展涉及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发展局、工商管理局、林业局、农业局等多个政府部门。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矛盾:一是由于各部门对医药产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不一致,造成了政策和法律法规间的矛盾,缺乏平衡协调;二是责任主体不明确,实施监管各自为政,出现问题难以追究责任,造成了许多管理政策上的重叠和管理成本的浪费,也容易产生管理政策盲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安国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
(一)进一步壮大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规模
一是谋划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种植区,对土壤、水源、空气、肥料及加工等环节严格把关,避免重金属、农残和有害微生物对药材的污染。二是加快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搞好高含量、抗病抗虫的优良品种培育、推广,推动种苗市场发展,提高药材品质;三是组建中药材种植科技平台,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式种植;四是谋划国家级原产地产品保护项目,建设优质品种品牌和名牌申报工作,打造河北品牌;五是建立“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的中药(材)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二)实现从“药材之都”向“药品之都”的转变
加快建设现代中药生产及饮片加工基地,扩大现代中药生产规模,形成较完善的制药工业体系。以现有制药企业为基础,开发附加值高的中成药产品,培育名牌。建成集生产经营、中试孵化、科研、信息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聚集区。现在,已有8个中药及相关产业项目在安国市现代中药工业园区集中开工,这些项目不仅能推动安国中药产业链条的延伸,更标志着中药产业科技含量的大幅提升。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安国中药产业集聚、产业层次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进而实现从“药材之都”向“药品之都”的转变。
(三)整合流通资源,打“市场牌”
把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作为根本着力点,加快市场交易方式的转变。全面整合市场资源,发展集物流配送、货物仓储、整理包装、质量检测为一体的现代中药物流配送中心,推进传统集贸交易向仓单交易、电子商务以及期货贸易等现代交易方式转变,加速药业市场转型升级,巩固安国在全国中药材大宗交易中的龙头地位,真正形成“天下药市,汇通天下”的强势市场品牌,早日建成安国中药都。目前,安国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并进入试运营,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实现了战略性转型升级。
(四)树立“大中药”理念,打“文化牌”
药文化建设是中药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树立“大中药”理念,顺应养生保健热潮,培育健康产业,开发中药关联产品,大力引进开发生产药酒、药茶、保健品等系列健康产品,提高中药产业效益;二是整合药文化资源,搞好策划,包装造势,建设融中医药博览、药用动植物观光、休闲保健于一体的药都博览城,提升药都文化品位;三是谋划建设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中医药实用人才,同时提高安国药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抓住北京—安国医药保健旅游专线的机遇,依托安国药都优势,下大力发展以药文化为主的旅游业,让游客拜药王、逛药都、赏药花、食药膳、品药茶、洗药浴、睡药枕、购药品,增长中医药知识,享受独特药文化风情。
(五)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由农业或中医药部门牵头,有供销、药监、科研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负责对中药材生产进行行业规划、政策指导和组织协调,规范中药材生产经营行为,提供种植技术、质量管理、供求信息、专业培训、科技咨询等服务。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药品的企业,对造成社会危害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对药商进行诚信法制教育及专业能力培训、文明诚信商户评比等活动,提高药农药商的道德素养,减弱“诚信危机”的侵蚀。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严格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逐步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市场监督管理队伍。
夏玉芬(1971-),女,研究生,中共保定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权法、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