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黎闻
在“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分论坛上,作为唯一的地方政府代表,青岛传递出了“好声音”,其低成本大规模发展电子政务的集约化模式和通过互联网一站式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公众诉求响应和办事服务的好经验,得到了高度评价。
十八年前就领先一步
早在1996年2月18日,青岛市第七届市委第六十六次常委会议作出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决定:成立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统一建设全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并且启动了“金宏工程”这一跨世纪工程,为青岛全市机关的电子政务建设拉开了序幕。这一决定,使得青岛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不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起步,而且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统一、有序的高起点上,从而为其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进入21世纪,青岛市政府对信息化的认识更加深刻,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也持续加速,屡上台阶。2002年3月12日,青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青岛市电子政务工程2002—2005年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2008年,出台《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确定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共享平台,要求全市机关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都要向共享平台整合。2012年,出台《青岛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规定所有部门的信息都属于政府资源,坚持“义务共享”原则,共享的方式确定为集中建设中央数据库。
所有这些决定和政策,为青岛市电子政务共享和集中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惠军在会上发言时说:“从大的方面来讲,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无非两种:一种是很多地方在做的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的模式;另一种是集中统一的模式,也就是现在云计算所倡导的模式。青岛在18年前就选择了后者,以集中统一的方式来发展。”
四统一分成就“青岛模式”
十八年的建设实践,使得青岛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形成了低成本、大规模、集约化资源配置的“青岛模式”。追本溯源,形成“青岛模式”的最大功臣是 “四统一分”的管理体制:
统一机构:青岛市电政信息办统一负责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核心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全市机关电子政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支持,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
统一规划:两办先后印发三个“电子政务五年规划纲要”。每年制定数个具体项目建设和应用推进计划,由两办发布实施。
统一网络:部门原则上不得单独建设纵向网络和跨部门网络,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互连互通,一律通过全市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 。
统一软件:通用应用软件由青岛市电政信息办统一开发集中部署,为部门虚拟应用。专用应用软件基于集中统一的共享平台开发、部署和运行。
分级推进:各区市、各部门负责本级系统建设和应用推进。
有了体制上的统一保证之后,还要有强大的统一平台。刘惠军介绍道:“现在青岛市建立了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政务云公共服务平台——686体系,即包括存储、计算、网络、基础数据、基础软件、安全等6个基础平台,包括基础办公、内容管理、互动服务、办事服务、多媒体协作、流程管理、移动服务、信息资源管理等8个应用平台,包括云计算、容灾备份、技术培训、信息交换共享、技术研发、认证授权等6个功能中心,这个体系架构支撑着青岛市所有部门的网上业务,提供着基础设施、平台、数据、应用等多模式、多层次的共享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业务不上网的政府不可能成为高效政府,服务不上网的政府不可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未来几年,我们努力要把政府网上公共服务打造成为像淘宝购物一样的便民服务体系,使公众能够‘一站式办完事。” 刘惠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