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力
摘 要:真实存在的少林寺的习武,在清代已经偃旗息鼓;清代甚嚣尘上的少林寺,实际上是天地会的旗帜与号召;天地会因需要必然习武,天地会所习当然是“少林武术”;天地会无处不在,所以是“天下功夫出少林”;明末真实的内家拳早已失传,清代的少林与内家之争,实则是天地会与清王朝的舆论战。
关 键 词: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少林武术;内家武术;天地会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6-0001-06
The contention between Shaolin and Neijia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a battle of
political opinions
CHENG Da-l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Really existing Wushu practice at Shaolin temple had ceased all activi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Shaolin temple making a great clamor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actually the banner and call of 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 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 practiced Wushu inevitably because of needs, and what it practiced was of course “Shaolin Wushu”; 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 was everywhere, so as the saying goes, “all the Kungfu in the world comes from Shaolin”; real Neijia boxing had already been lost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contention between Shaolin and Neijia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a battle of public opinions between 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 and the Qing dynas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Wushu;Shaolin Wushu;Neijia Wushu;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
1 少林寺成为天地会的旗帜和号召
少林寺白衣殿的脚窝,据说就是清代少林僧偷偷习武留下的;少林寺周围的村子,教师爷们自称是“夜藏行”;清代少林寺的塔铭、碑铭中,再也找不到与武术有关的只言片语;清代在少林寺见过少林寺僧演练武术的人,几为凤毛麟角。这些,都是少林寺因为清廷禁武令而转入地下的明证。
少林寺练武转入小规模和地下,按理说少林武术应该渐渐销声匿迹。但奇怪的是恰恰相反,入清以后,少林武术却出人意料地在更大的范围获得了更大的声名。今天耳熟能详的“天下功夫出少林”等话语,显然为这种声名作了不容置疑的证明和注脚。乾隆时人施亦簪诗:“祖义今谁解,家风久乏承。武功魔渐息,禅律讲何曾。”后面紧接着还有两句,那就是“近顾门庭静,远扬声价腾。”①一方面是“门庭静”,另一方面是“声价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清代少林武术的更大声名,是因为清代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清代少林武术的仍然风光无限,是少林寺内的,但更是少林寺外的;是技术意义上的,更是政治意义上的。
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学问家顾炎武,清军南下后,其嗣母殉国,在参加昆山、嘉定抗清起义失败后,他十谒明陵,遍游华北,研究边防,时刻不忘兴复故国。在游历嵩岳后,曾作《少林寺》诗一首,在诗中,顾炎武怀念少林寺庙宇昔日的辉煌,感慨于当时的残破,回忆了少林武功的悠久历史,夸赞了少林寺僧在明代报效国家驰骋疆场的壮举。诗歌的最末几句,唐豪[1]148是这样评价:“惠玚即隋季擒王世充侄仁则归秦王的少林十三立功僧之一,《旧唐书》言王世充父系西域胡,诗末寄语惠玚流,勉待秦王至,意即在煽动反清革命。”唐豪先生说对了,顾炎武的诗,毫无疑问意在“煽动反清革命”。
正是顾炎武的诗首次将少林寺、少林寺僧、少林武术和反清政治目的联系,后来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借少林寺大做文章,应该就是受了他的影响和启发。
收入天地会秘密文件《洪门海底》的“少林寺恩仇记”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康熙时,西鲁国入侵,朝廷官军连连损兵折将,不得已贴出皇榜,征召天下豪杰挂印出征。九莲山少林寺有一百单八名武僧,个个武艺高强,闻知后即扯榜应征,旋即平服西鲁国凯旋,不受封赏,仍然回到少林寺。雍正时,清廷因为畏惧少林寺的武功,恐成后患,于是调集清军包围并纵火焚毁少林寺,少林寺僧只逃出了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色开等5人。从少林寺逃脱的5名僧人,据说当时大骂昏君害得少林寺好苦,即时扯烂衣裳,咬破手指,共合血一堆,写成5本少林武功书籍,每人各执一本,“随至各省招集忠心义气,暗藏三点革命,誓灭清朝,扶回大明江山,共享荣华,同乐太平,天下是以为引”。5名僧人于是开创了洪门,并成了洪门“五祖”。蔡德忠到福建建立长房“青莲堂”,方大洪到广西建立“金兰堂”,马超兴到云南建立“家后堂”,胡德帝到湖南建立“参天堂”,李色开到浙江建立“宏化堂”[2]。“少林寺恩仇记”实际上是一个在天地会会众中广泛流传的故事,在《清史资料丛刊·天地会》中,我们能见到收集一起的与这个故事大同小异的各种版本。
这个故事显然是虚构的,“替天行道”之类,就是梁山泊聚义厅前大旗上书的字样;征西鲁故事的蓝本,可能就是《水浒传》梁山军队征辽、征西鲁和征方腊的翻版,结局也差不多,无非都是说朝廷恩将仇报。火焚少林寺和五祖的传说,显然出于编排小说并不高明的天地会的宣传鼓动家的杜撰。但选择少林寺作为舆论道具,却算得上极其高明的策略。其一,少林寺以武术驰名,天地会要反清复明,武装斗争是最重要的手段,当然离不开武术;其二,少林寺僧在明代参加过抗击倭寇、防御鞑靼,很可能还包括抗击满清的征战活动,其爱国精神当然可以鼓舞天地会会众。显然出于天地会成员之手的《少林拳术秘诀》,实际上已经将此道明。其《少林之戒约微言》就写到:“少林技术之传,以明室鼎革后,至前清顺、康数十年中,为练习最精时代。顾斯时有明代天潢贵胄之裔,与故老遗民、忠烈侠义之士,愤宗社之丘墟,痛种族之沦丧,恢复无计,偷生草莽,至无可如何时,相与遁入空门。借禅关清净之地,以匿迹韬光,隐待时机之至。又恐此身萎靡,习于疏懒,遂殚精奋力于技击之练习。欲以卧薪尝胆之志,而为灭胡兴汉之谋。于是朝乾夕惕,惟日孜孜而不已。”[3]清初的少林寺,与清王朝关系密切,这些所谓“遁入空门”的“天潢贵胄之裔,与故老遗民、忠烈侠义之士”,不可能是进入了真正的少林寺。所谓进入了少林寺,实际上就是进了天地会。但磨砺“卧薪尝胆之志”,还只说对了一半,苦练武术,当然有武装反清的非常功利的目的。
天地会会众随时要操练拳棒,也随时要把少林寺挂在口边。如《洪门问答书》所载,应该是天地会会众见面时对暗号之类的套话,其中即有“武从何处学习?在少林寺学习;何艺为先?洪拳为先;有何为证?有诗为证:猛勇洪拳四海闻,出在少林寺内僧。普天之下归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其《禀进辞》应该是下级禀见上级时考察或礼节性的套话,其中有:“问学乜件为先?答洪拳为先。问有何为证?答有诗为证:勇猛洪拳四海扬,出在少林寺内传。普天之下归洪姓,得来日后扶明主。”其《洪拳诗》应该是他们日常传诵的歌谣,其中有:“武艺出在少林中,洪门事务我精通。洪拳能破西达子,万载名标第一功。”[4]显然,天地会所说的少林寺,实际上就是天地会;天地会会众所练的武术,都称洪拳,或者不管练的是什么拳,都称少林拳。
《少林拳术秘诀》还提到一位痛禅上人,据说是明亡后剃度出家的明福王之堂叔。他在少林寺躲藏数年后,“复蓄发往粤西,谋举兵恢复,不成,又复归少林。旋为人侦悉,谋捕之,上人乃遁于台湾,依延平之子,欲有所陈。不听,遂郁郁还至淡水死焉。闻上人柔术最精,当其在梧州时,捕者十余人,悉被次第抛置街心,上人乃得潜逃出险云”[5]。这位痛禅上人的事迹,不见于其他任何文献记载,应该也是天地会编出的关于少林寺传说的一个。由“痛禅”之名,亦可见天地会成员对亡国的伤心惨烈如何耿耿于怀。
我们已经看到清代显然存在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是真实的少林寺与清廷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号称的少林寺与清廷势如水火的对立。接下来,我们还能看到另外一个同样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是少林寺内的少林武术转入地下、偃旗息鼓;另一方面是少林寺外的“少林武术”如日中天、如火如荼。
2 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真相
所谓“清初停发了僧兵的粮饷”的说法,不过是我们美意和含蓄的解释。说穿了,作为明代著名民兵之一的少林僧兵,在清初无疑已被勒令解散。被解散僧兵流散各地,于是也把他们的武艺带到了各地。流散各地的少林寺僧兵,肯定很多加入了反清复明组织特别是天地会,因此也把少林武术带到了各地的天地会。佚名《江湖异闻》便称:“拳勇之技,旧推少林僧,今则散见诸方丛林中,往往有能者。”[6]《江湖异闻》说的“丛林”(即禅杯),应该是庙宇了,应该还有天地会,或者说就是天地会。过去的少林僧兵隶属军队系统,现在的天地会则隐藏民间。
天地会初期主要活动于沿海福建、台湾等省,后来逐步蔓延至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长江流域各省,以及两广地区。在整个清代,天地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各地天地会首领纷纷响应。甚至后来的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与天地会也有着极深的关系,各地的天地会成员,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发生时,当时清军中的士兵,甚至超过半数以上都是天地会成员。天地会的势力和影响如此之大,天地会又以少林寺和少林拳为号召,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对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说法,就不会感到奇怪了。清代所谓少林派的铺天盖地,却原来是因为在天地会控制范围之内的拳种流派,或天地会会众所习练的拳种流派,统统都被纳入了少林武术范畴的缘故。
四川明海拳,据说传自明海和尚,这个“明海”,一看即知乃天地会假托或杜撰。明乃明王朝,天地会要反清复明,“明”字对天地会是有着特殊意思的。天地会起于闽台沿海,“海”字对天地会而言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含义,如“海底”、“海袍哥”等词语即是证明。川剧《巴九寨》中多用袍哥行话,表演袍哥规矩礼俗,由其中《男劝》一折胡连唱词:“枉自我江湖之上在海大爷”等来看,甚至今天的“海派”、“下海”等词语,可能都与之有关。所谓“明海”,实即天地会也。
清代包括天地会在内的秘密结社组织,常被称为“教门”。四川任门拳,也称任家教;苏门拳,又名苏家教。广东武术,则有刁家教、李家教、钟家教、朱家教、刘家教、流民教、牛家教等。既称“教”,正说明了这些拳种和天地会这一民间武术和家教组织的关系;四川方言“乐教”、“不乐教”(意为懂、守规矩;不懂、不守规矩),便是一句遗留至今的天地会分支的袍哥语言。
湖北的岳家拳、广东的岳家教,敬尊宋代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为始祖;四川于门,敬尊明代抗御瓦剌部入侵的民族英雄于谦为始祖。都明确表明了反清政治倾向。四川的绿林派,用“绿林”之名,更是直接显示了和清朝统治者的对立。
一般称四川僧门共有7支,互相没有关系,然而这7支僧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各自的创始人无不与“少林”、“和尚”、“皇犯”等有关系。实际上僧门远远不止这7个支系,峨嵋派8大门——僧、岳、赵、杜、洪、会、字、化,僧门最为普及广大。在四川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所谓僧门。而且“生门”、“孙门”(四川话“生”、“孙”音皆发sen)有时也称自己是僧门。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僧门不像其它拳种一样有其共同的渊源、枝蔓清晰,而是很多根本没有任何师承上的联系,但它们都叫“僧门”。这一点颇为类似广东的佛家拳,佛家拳在广东流传很广,但各地佛家拳也往往没有任何联系的,但它们也都叫做佛家拳。究其原因其实不复杂,“僧”也、“佛”也,就是南少林寺,就是天地会,同称僧、佛是表明、承认它们都出自天地会,但却未见得一定要有师承枝蔓的联系。
徐震[7]的《少林宗法图说考证》提到:“湘中既为红帮盛行之地,其拳家则几乎皆称少林派。红帮起源,本与明室遗老有关,而帮会中人,复多通识武技,然则此派少林拳史事之传说,当由武术家之在帮者所演成也。”所以徐震又说:“此书所言之少林拳,只是依托,并非明代少林一派。”
哪里仅止于一个湖南。武术在民国年间被分为南派、北派,这种分法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几乎整个南方——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武术,都和天地会有着密切关系,风格也因此近似。
这些地区流行的拳种流派,其传说绝大多数涉及诸如“少林寺”、“和尚”、“皇犯”、“钦犯”、“避难”、“避祸”、“遁隐”“刺杀雍正”等内容,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说明其成员与因反清复明活动常遭通缉、追杀的天地会,有着密切关系。
少林寺僧兵流散各地,进入天地会,传授自己的少林武功,少林武术就大规模流传民间。天地会利用少林寺作为号召和旗帜,于是天地会所属范围的武术,又都被称为少林武术。有洪门处即有洪拳,天地会活动范围之内,所有的武术都是少林派。天地会范围超过了半个中国,其活动几乎遍及整个中国,无怪乎“天下功夫出少林”。
所以这个少林寺实际上是找不到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福建的泉州、莆田、福清、福州等争得不亦乐乎。其实,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具体的南少林寺院。南少林就是天地会,天地会就是南少林;哪里有天地会南少林就在哪里,所以也才有那么多的南少林。
3 所谓“少林”与所谓“内家”的互相攻击
雍正十三年纂成的《宁波府志》载:“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值倭乱,当事召僧击倭,有僧七十辈,闻松溪名,至鄞求见。松溪避匿不出。少年怂恿之,试一往,见诸僧方较技酒楼上,忽失笑。僧知其松溪也,遂求试。松溪曰:‘必欲试者,须召里正约,死无所闻。许之。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坠重楼下,几毙。众僧始骇服。”②
关于这段文字所述张松溪击败少林僧一事之真伪,唐豪曾考云:“《府志》称当事召僧击倭,则应召诸僧,须受军令约束,不能自由行动可知。考《江南经略》、《正气堂集》、《倭变志》、《日知录》诸书,当时御倭诸僧,皆未到过四明及其附近,安能在战事期间,结队至七十人,往鄞县去求松溪比武?故著者认为松溪的击败少林僧事,是从《王征南墓志铭》衍出:由主于搏人,以静制动二语,衍而为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由犯者应手即仆一语,衍而为其僧如飞丸陨空,坠重楼下。少林以拳勇名天下一语,则直袭未改。”唐豪[1]60还引用了《僧兵大捷记》所述天员事迹,“以证少林僧的拳勇,并不如内家所称的那样陋劣。”唐豪的考证是正确的,这个故事显然属于编造,但所谓“内家”对少林武术的攻击,即由此揭开序幕,之后更有增无减。
如徐珂[8]《清稗类钞》“叶鸿驹精内家拳”云:“叶鸿驹者,嘉定人,少孤,然多力,异常儿。有游方僧见而奇之,度为徒,携之入少林。鸿驹入其中,十年尽得其秘,而思归。归后,馆于某富室,出其艺以授人。授其教者,咸能十人敌。于是鸿驹之名大噪。一日,信步河滨,有牵舟者过其前,厉声命让道。不服,大声曰:‘我叶鸿驹也。其人不声,取肩上牵板掷地,悉陷入。即曰:‘吾特访汝而来,请一较。许之,斗良久,牵舟者负,陨河中。后三年,复来较,仍不敌,为鸿驹所败。其人去后,鸿驹告人,谓‘彼技已大进,特为疏故为我败耳。再三年,我不能敌之矣。后三年,果复来,鸿驹避他出,设棺于堂,诡云已死。其人信之,乃行吊祭礼。祭毕,以指插入棺中,取石灰一握而去。鸿驹归,视其插处,如利锥所凿。叹曰:‘彼已入武当内家宗矣!乃遍访诸内客之有名者,而尽习其术。于是鸿驹以外客而精内家,而性亦彬彬如儒者矣。”
叶鸿驹精少林武术,但挑衅者一旦“入武当内家宗”,他就只好狼狈躲避。叶鸿驹再拜精内家拳者为师,于是武功再上一层楼。内家再厉害,以指破棺也不可能,除非那棺木薄得像三合板。这是明显的内家优于少林的一种并不高明的宣传。
又如,《清代述异》“峨嵋僧”条云:“相传征南之弟子颇多,有张某者,其艺不在百家下,少习狎邪,家称中资,悉为缠头费。倾尽,流而为盗,时来往于山东、河南间。凡习于少林拳者,无不当之辄靡。盖张某于内家之六路,练习纯熟,而尤长于斫。所谓滚斫、柳叶斫、十字斫、雷公斫,皆能精心独往。挟此术以行劫,众莫如何。天幢寺,豫省某县大刹也,僧徒百数,寺产极丰,布施者复络绎不绝。一日,有津商某以五百金祈福,行近寺门,被张某劫去。众僧徒从而追之,连数十人皆仆。一挂单僧笑曰:‘诸师父拳术,虽皆少林嫡派,然非彼敌手也。穷僧十年未出手矣,姑一试之。言罢解衣迅速追上。张亦以手扑之,僧闪过。张知有异,挟金而走。僧曰:‘止,毋走!言罢即跃上。张置金于地,回身用抱月势,右足向右稍后,左足随转作坐马步,两手相对。是时僧已以长拳逼张乳际,张急用前手抹下,后手斫出,滚斫而上。僧急以两手着脚,以左手撒手,右足随进。又以左手着胸,右手撒开,左足随进。张之滚斫忽乱,急退归原路。僧随以朝天势直上,张知不敌,一跃而逃。僧亦不追,挈金返寺,众僧皆来道殷勤焉。此僧行止颇异,无定名,甲询则以此名对,乙询又以彼名对。众因其来自峨眉,遂呼为峨眉僧云。有知之者,谓僧之师某尝学于单思南。王征南亦单思南弟子,皆为内家拳云。”[9]
“少林嫡派”的和尚们,不敌身怀内家功夫的张某。好不容易出来个峨嵋僧打败了张某,却原来也是内家弟子。贬少林,褒内家,其意昭然。清代著作中,多有这种褒扬内家贬抑少林的文字,也多有这种类似的击败少林僧的故事。
内家拳最早见于明末清初黄宗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王征南墓志铭》还较为详细记述了内家拳历史传承、技法名称等。1937年,唐豪与方梦樵曾到宁波考察王征南事迹,又到温州寻访陈州同后裔,但都一无所获。唐豪先生[1]54在一番考证后结论是:“内家拳于清初即已失传。”
黄百家、王征南一系的内家拳早已失传。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根本不是最初的内家拳,它们传承系统和历史面貌基本清晰,绝对和少林寺、少林武术、天地会没有过纠葛,太极拳、形意拳和少林拳,甚至可能还有些关系渊源。既然如此,那么攻击少林的所谓“内家”到底是什么内家呢?说穿了,这个所谓的“内家”,实际上是一个并不存在的内家,或者说只存在于口头与笔头的内家。
虽然所谓“内家”根本上不存在,但天地会的“少林”对“内家”的咄咄逼人,也曾进行过反击。
如《少林拳术秘诀》就称:“松溪少年时,曾因某僧所困辱,某僧乃少林派中人,故松溪终身不谈少林术。其门徒亦仰承师意,恨少林如仇雠。此为少林派之反对者。”[10]118《少林拳术秘诀》是清末著作,但这个传说应该早就有了。“内家”编造张松溪打败少林僧,“少林”便回敬了一个少林僧困辱张松溪。
又如《少林拳术秘诀》曾叙述痛禅上人训诫徒众云:“凡有技术者,最戒骄矜心,骄矜则自恃,自恃则未有不败者。何以故?以有所恃则敢于卤莽陷险故。”[11]但这位痛禅上人为证明自己所举的论据,竟然是“内家吴松侯者”,在江岸游玩时,仗恃自己“精纵跃超距之术”,炫耀而数次纵跃过江,终于因江岸坍塌而落于江中溺毙的事。
又如《清稗类钞》云:“武当山某山寺僧悟心,方丈也。少习拳术于少林,年六十余,而精悍不减少壮。寺僧皆能拳,承其教也。山下农家子刘胜,有力善饭,无以为生,叩寺门行乞,众僧欧之,刘若不觉,骇而告悟心。悟心问刘曰:‘尔何求?曰:‘欲饭耳。‘尔何能?‘能造饭耳。‘尔力几何?‘不知。‘能食物几何?曰:‘亦不知。悟心笑之,命食之以饭,将尽二斗米矣。饭后引至隙地,有巨石二,重各八百斤,刘以手左右挟之而舞,殊从容也。乃授以拳法,而蠢甚,茫然莫解,因积之香积厨,众藐视之。一日,来挂单僧,衣履极敝,而神气奕奕,众僧加以白眼,刘常私食之。悟心方教其徒以武艺,挂单僧视之,默不一语。或谓挂单僧曰:‘尔能乎?曰:‘不能。习罢,归食堂,挂单僧独立,众莫之顾。刘招其食,挂单僧谓刘曰:‘尔何不学拳?刘曰:‘不知也。挂单僧曰:‘我教尔。于是教以手势。夜半,挂单僧引刘对坐,久之,刘忽悟曰:‘我知之矣!乃尽教以奇正虚实之道,进退起伏之节。戒之曰:‘尔由此熟练,无敌于天下,尔善用之,我去矣。一跃而逝。自是,刘辄于夜静私习之。越二年,悟心集众僧,语之曰:‘吾将往天台,有武艺超群者,当授以方丈之位。最后得一僧,名超凡,将以方丈授之。刘上前曰:‘稍迟,我尚未试也!众哗笑之。刘曰:‘尔辈之拳,不过外家之粗浅者耳!因解衣跳跃,悟心惊曰:‘尔何能此,此等拳法,我尚不如也!刘乃自道挂单僧所传授,遂为某寺方丈,改名天禅。于是武当之拳法,得与少林齐名。”[8]
中国的名山,早期多佛道寺观杂处,或者经历了几番更替。武当山早期应该也有僧徒庙宇。按这个传说,武当山的武术,本来就是武当山和尚拥有的。而武当山和尚的武艺,则又是从少林寺学来的。后来把内家功夫传到武当山的人,却原来也是和尚。而且传授的对象,也是武当山的僧人。这就不仅是争个内家的名称了,这个传说无疑是说,所谓内家,其实也是少林创生出来的。
《少林拳术秘诀》则云:“张全一,名君宝,号三丰者,绰号张腊遢,为明时技击术之泰斗。先居于宝鸡之金台观,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于少林师法练习最精。后遍游于川、蜀、荆、襄、沔、汉间,其技更进,能融会少林宗法,而著力于气功神化之学。晚年更发明七十二穴点按术,为北派中之神功巨子。”[10]108-110“自张氏全一,以俗子内家,忽而传外家衣钵,而又创明点穴之法。于是缁衣之徒,亦相率而宗之,其他更无论矣。故少林家法,至张氏而一变。”[10]108-110明确提出内家拳为“明季少林之变派”。《少林拳术秘诀》虽然将张三丰述为少林传人,将内家列为少林变派,但被迫如此,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快或不平衡,于是最后说:“然张氏之点按术,虽为少林别开生面,究非佛门立法之本旨。可见天下事,凡创一术立一法,其终极每有始念所未及知者,此作佣者之宜慎也。”又把张三丰贬了几句。
天地会既然借用了少林寺和少林拳以为旗帜和号召,当然就要维护少林寺和少林拳的威望。内家拳从技术上对少林武术的抨击,天地会当然不会充耳不闻,而且必须作出解释。《少林拳术秘诀》中所述张三丰是少林传人,内家是少林变派,是一种温和的反应。而《万年青》则干脆将内家描绘为清廷鹰犬,内家泰斗白眉道人与少林盟主至善禅师,各自带领一大群徒众,杀得七血玄黄。
向恺然[12]在《武林英豪传》中提到:“便是内家外家的分别,也是其说不一。有的说武当派为外家,少林派为内家。然现在许多武当派的拳术家,都自称内家。本来内外的分别,有两种说法。少林派之所谓内家,乃因少林派是和尚传下来的。从来佛学称为内学,佛典称为内典,佛家的拳术称为内家拳术,也就是这般的意思,并不是就拳术本身讲的。佛家照例称佛道以外的道为外道,自然称武当派为外家,乃是就拳术本身分别出来的。武当派拳术,注重神与气,不注重手脚,尚意不尚力,与一切拳术比较,确有内外之分。究竟谁是内家,谁是外家,这标准不容易定,原也不必强为分别。”但向恺然所说的武当派,已经不是那个虚拟的“内家功夫”,而就是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之类。但它们继承了虚拟的“内家”之名,也继承了和少林“外家”的对立,如中央国术馆王子平少林门和高振东武当门的纷争,就是一例。
《武林英豪传》是很晚的著作,但还有其他资料表明,少林曾经声明自己才是内家。如徐珂[8]《清稗类钞》“孙贡玉碎铁钱箸”条即有:“孙贡玉,以勇闻,习拳于少林寺,得内家法”,《少林拳术秘诀》则称:“自明代以来,凡谈技击者,遂有内家外家之派别。何以谓之内家?即尘世间普通之称,如佛门之所谓在家出家是也。外家者,即沙门方外之谓,以示与内家有区别也。”[10]107云云。
一段时间内,少林、武当争为内家,并互斥对方为外家。少林是有的,少林武术是实际存在的,天地会的“少林”,也是实际存在,但“内家却是虚构虚拟的,真要说有,那就是清王朝,或者说是清王朝武装。清代的少林是武术,也是政治;清代的“内家”,却纯是政治。清代的少林与“内家”之争,实际上是一场意识形态的舆论大战。但哪里有什么武当派武术呢?所谓武当派武术,实际上是在这场虚幻的少林与内家战争之后才有的,是在据此进一步演义的武侠小说之后才有的。
清王朝明令禁武,少林寺僧兵被勒令解散,流散各地的僧兵,肯定很多加入了反清复明组织特别是天地会,他们应该无比缅怀他们的母寺。少林寺素有爱国主义和以武艺为国家效力的传统,少林武术拥有极大声名,为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少林寺被反清复明组织特别是天地会巧妙地变为其旗帜和象征。所谓“南少林寺”,实际上就是天地会。天地会所属组织和会众所习武术,也就统统成了少林武术。天地会遍及半个中国,于是就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
少林武术成为反抗清朝统治的武装技术手段,少林寺成为反清组织天地会的象征,影响巨大,使得满清王朝舆论不得不臆造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内家”,并人为地把少林武术定义定名为“外家”,并借所谓“内家”之口,对“外家”的少林武术大肆诋毁和攻击。攻击又带来了反击,天地会系统的所谓“少林”,和实际并不存在的所谓“内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舆论战争。
注释:
① 施亦簪著《上元后三日偕友游少林寺》见叶封等《少林寺志·题咏·五言排律》河南省图书馆藏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② 曹秉仁纂,清雍正十一年修《宁波府志》卷三十一《张松溪传》,见《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参考文献:
[1] 唐豪. 《少林拳术秘诀》考证[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罗尔纲. 清史资料丛刊·天地会一[G]//转引自少林寺资料集.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108-109.
[3] 少林之戒约微言[G]//少林拳术秘诀.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2.
[4] 萧一山.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G]//少林寺资料集.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303.
[5] 五要说[G]//少林拳术秘诀.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14.
[6] 佚名. 江湖异闻[G]//少林寺资料集.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380.
[7] 徐震佚文集[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2.
[8] 徐珂. 清稗类钞·技勇类[M]. 北京:中华书局,1984.
[9] 清朝野史大观:卷12·清代述异[M]. 李秉新,徐俊元,石玉新,校.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319.
[10] 少林拳术秘诀:12章·明季少林之变派[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1] 少林拳术秘诀:13章·神功说[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5-126.
[12] 向恺然. 武林英豪传/(转引自少林寺资料集续编)[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