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客观地说,无论是哪个地产商,或许都不分对与错。但是,犹如电影界一样,如果这个时代总是被《小时代》们横扫千军如落叶,而《黄金时代》们只能“忍气吞声”“掩面而泣”,不就失衡了吗?
《黄金时代》,这部刚上映不久,由许鞍华导演、汤唯、冯绍峰主演的影片,熟悉吗?欣赏之余,有没有看出它的特别之处呢?是不是觉得它的叙事结构异于平常,制作也非常精良,而且意境唯美,服装美轮美奂呢?
但当你究其根源,却恍悟:“它不过是一部纯文艺片”。在这个以《小时代》为代表的物质主义狂欢时代,类似《黄金时代》的影片,无论如何精致、精心,想必都是需要勇气的吧。
由此,让我们试着联想下过去十年的房地产界:貌似不论哪个地产商都在追求快速周转,都在不断进行产品的系列化复制,好像如若不这么做,就会赋予“另类”的头衔。
比如目前房子的住宅品质,目前业内公认的莫过于绿城了吧。不过,近两年更多的地产商也在不断出现。也就是说,现在的地产商就像快销行业一样在生产商品房,几乎一张图纸就能吃遍大江南北。有时连最讲究个性化的住宅,都成了流水线装配的物件。
当然,这也不是说商品房不能形成自己的产品系列,商品房的外在形态当然可以实现产业化,但是,最起码每栋住宅的灵魂应该是独特的,每个住区都必须是人性化的,建筑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相融的。
工业品会过剩,商品房也会。过剩的工业品基本都能被处理,但商品房过剩就只能沦为建筑垃圾,甚至贻害很多年。有时,有人会自豪地列举数据说我们一个城市的商品房建设量,就超过了西方某个国家的总和,但他们却选择性地忘记了,我们的房子可能不到30年就被迫拆除,而人家的房子经过百年风雨依旧完好。
房地产业也需要周期性的调整过程中完成一轮轮更新,这就意味着地产商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但是这些年以来,绝大部分年份都是地产商主导的卖方市场。在这种背景下,有几个地产商会要求自己做品质、求创新呢?
客观地说,无论是哪个地产商,或许都不分对与错。但是,犹如电影界一样,如果这个时代总是被《小时代》们横扫千军如落叶,而《黄金时代》们只能“忍气吞声”“掩面而泣”,不就失衡了吗?即便是在铺满黄金的大道行走,也还是尽可能显示出优雅、体面和高贵,会比较好吧?均衡,或许会更好,你们感觉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