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区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

2015-01-27 23:40余世维,胡红兵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信阳市产业结构城镇化

余世维,胡红兵

摘要: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研究了传统农区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分析了传统农区的城镇化特征,结果表明,传统农区城镇化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通过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和大力发展小城镇,传统农区城镇化的发展将更加和谐稳定。

关键词:传统农区;城镇化;产业结构;信阳市

中图分类号:P901;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3-5902-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3.072

对传统农区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1],对传统农区城镇化的研究也较多,集中在国家和省级层面[2-4]。根据河南大学耿明斋的划分标准,传统农区主要包括“河北和河南境内太行山伏牛山以东、桐柏山大别山以北的地区,大别山和长江以北、陇海铁路以南的苏北和淮北地区,山东境内京沪铁路以西地区以及纵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中部的广大地区。传统农区城镇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和内容[5]。通过对市级传统农区城镇化的分析,提出传统农区城镇化发展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1  研究区概况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是典型的传统农区。信阳市水稻产量居河南省第一位,是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河南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也是全国18个粮食生产超百亿斤的省辖市之一,属于传统农区。信阳市东与安徽省毗邻,南与湖北省接壤,有“三省通衢”之称(图1)。2011年底总人口851万,常住人口611万,城镇人口221万,乡村人口389万,城镇化水平36.3%。信阳市的城镇化速度要快于河南省和全国的速度,但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有全国、河南省、信阳市的城镇化率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河南省和信阳市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信阳市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建筑业生产总值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例、信阳市DEM等,这些数据都是由对应年份、对应区域的统计年鉴整理而来。

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比分析法,应用的指标有全国、河南省、信阳市城镇化率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河南省和信阳市的城市市区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建成区绿化普及率,信阳市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为产业产值的相对比重/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具体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在下文具体内容中标注。

3  信阳市城镇化现状及传统农区城镇化特征

3.1  信阳市城镇化现状

由图2可知,2001~2011年信阳市的城镇化率一直低于全国和河南平均水平,2001年信阳市的城镇化率低于河南省5.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8.5个百分点,2011年信阳市的城镇化率比河南省平均水平低4.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由表1可见,信阳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人均GDP较低。信阳市不属于河南省的中原城市圈,在河南省城市圈处于被边缘化地区。反映城镇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信阳市低于全国和河南省平均水平(图3)。反映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指标:城市市区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信阳市均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反映了信阳市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在河南省还是比较高的(图4)。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超过了《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的10 m2,2009~2011年连续3年获得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说明信阳城市生态功能比较完善。

3.2  传统农区城镇化典型特征

传统农区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大,而且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的比重占较大比例。种植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农民占总人口的比重大,所以传统农区城镇化水平较低,一般情况下,都会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城镇化平均水平,在省级层面上,都是倒数几位。工业化和现代化对城镇化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工业化是以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超过轻工业的发展,这种工业化发展模式损害了农业的发展,忽视了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把农业的发展排除在外,这就导致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滞后,不利于城镇化的推进。但是传统农区工业化的发展较为缓慢,而且是以农业原料为基础的轻工业为主,所以,传统农区可以跳过中国传统工业化的老路,避免了我国传统工业化过程对农业的损害,总而言之,传统农区城镇化起步晚,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城镇化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城镇化质量较低,但农业基础较为稳固,对城镇化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在找对发展路径之后,城镇化的发展潜力巨大。

4  信阳市城镇化发展制约因素

4.1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

城镇化率虽然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但实际上是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6],故选取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比例和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两个指标来分析信阳市的城镇化发展机制。由表1可知,信阳市2001~2011年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例的变化并不大,在68.4%~74.7%之间波动,平均值为72%,而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有较大提升,从2001年的39.3%增长到2011年的56.1%,年均增长1.52%,信阳市2001~2011年的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56%,表明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与城镇化率呈现同步增长趋势,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贡献较大,但两者从业人员的比例较低。建筑业生产总值增幅较大,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较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其城镇化发展。endprint

4.2  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出效率较低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衡量某一产业产出比重和就业比重之比,反映出产业的产出效率和劳动密集度的状况[7]。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是借鉴西蒙·库兹涅茨相对国民收入的概念,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值越大,说明产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Ei=Gi/Li,i=1,2,3        (1)

式(1)中,Gi为i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Li为i部门的劳动力比重,Ei为i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实证分析,在大多数国家,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都低于1,而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大于1。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速度会快于后者。在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会不同程度地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会持续上升。表2是信阳市2001~2011年的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由表2可见,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小于1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都是大于1的,符合西蒙·库兹涅茨的实证分析。但是,按照库兹涅茨的理论,在工业化和工业化后期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是逐渐增大的,而信阳市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分别从2001年的2.73、1.34降低为2011年的1.63、1.05,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很不完善,还处于初级阶段,说明了信阳市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率较低,劳动密集度有待提高。

4.3  地形的制约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地处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位于北纬30°23′—32°27′,东经113°45′—115°55′。西部的桐柏山和南部的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7.0%。中部丘陵岗地(合肥—潢川盆地西半部分)占全市总面积的38.4%,北部是平原和洼地,洼地主要分布在淮河两岸,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7.0%和7.6%(图5)。大面积的山地丘陵是其城镇化率低下的重要制约因素。

5  传统农区城镇化发展对策

传统农区的城镇化发展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各级政府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城镇化。搞好传统农区农业产业化和有选择的工业化、现代化,最终推动传统农区的经济发展,造福于民。

1)制定与地方实际相符的城镇化率目标和进度。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很多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恶果,传统农区更应该密切关注城镇的发展是否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城镇化率而制定高目标,以免得不偿失。

2)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当前,传统农区普遍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率亟待提高。对于一些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适当减少发展工业,搞好第一、第三产业的深层优化,同样可以为地区城镇化做出很大贡献。

3)推进农业产业化,尤其是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轻工业。传统农区农产品丰富,农产品深加工的附加值要比单纯的粮食生产经济效益高很多倍,发展轻型工业有利于农民在当地县、镇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又有利于农民向市民转化。

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土地是农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传统农区人口较多,而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颁布和实施,传统农区容易被划入农产品主产区,将在很大范围内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更凸显了人地矛盾[8]。如何在被限制开发的情况下发展城镇化将是传统农区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5)大力发展乡镇城镇化,走精致发展道路。传统农区居民居住较分散,不利于市政设施的建设,新农村建设政策是解决这一问题很好的对策。传统农区的城镇化发展应紧密联系农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荣胜.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传统农区农村人口转移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2(11):47-54.

[2] 陈明星,陆大道,张  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4):387-398.

[3] 陈文峰,孟德友,贺  振.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区域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8):978-985.

[4] 张建秋.传统农区工业化视角中的企业家研究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27.

[5] 赵亚东.朱卫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工业化与传统农区经济社会转型问题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18.

[6] 彭雪辉,王  德,顾文选.城市化率指标的本质与合理目标进度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5(3):35-37.

[7]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化质量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6):119-125.

[8] 课题组.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研究报告[N].河南日报,2011-10-14(5).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阳市产业结构城镇化
信阳市
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信阳市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应用
信阳市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