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白
好久没有听到雷声了。
6月16日子夜,我正在看巴西世界杯,是德国与葡萄牙的比赛。刚11分钟,德国就踹破了葡萄牙的大门,是禁区里的犯规,罚点球的那种。说不得精彩,是捏捏揣揣乱局里的得分。公平竞争的规则就是天条,对一方的惩罚,就是对另一方遭受不公正际遇的交代。
这时窗帘动起来,张起一个大袍,且左摇右摆,晃荡进一股气流,是那种久已凝滞后的游走,率性自在的舒服;接着是窗外的树叶响,沙沙地扭动中的婆娑,鸟语般交流时的急促。闷热的家凉爽下来,是暑热郁闷中难得的畅快!
风是雨头,说来就来。只是中间夹带了颇有气势的雷声,隆隆漫进耳鼓地轰鸣,没有尖利,没有刺耳,反倒洪厚似男中音,威武如深山里的虎啸,既像从地核深处发来的探询和悸动,又类同乾坤交融时远空传来的和音天籁,我就置身其间,天地人从未如此地凝聚,浑然合一。此情此景感受真切,预告夏来春往激情四溢的火热澎湃。
雷电是从远空传来的,犹如一把劈力的利剑,在伴和着雷鸣电闪的瞬间,将夜幕一分为二地撕裂,与天地相连的闪电,将天地在面色苍白的瞬间一清二楚地呈现——此时此刻的世界,就是一幅风云际会的水墨画,黑白由于水和墨的比例不同,而此消彼长。这是人间的原色!意象里的斑驳,微弱到没有任何粉饰地消失……因为雨点间的间隙很小,便有了声的“涮涮”相连,形的线雨如注。雨中的风,把雨幕撕裂,掀起一片一片的烟雨,凭添些许朦胧些许虚幻,那是意念飞越远空巨大的翅膀,驮起自由的思想翱翔!
2014年的春天长了些。极地消融,雾霾弥天,南旱北涝,乍暖还寒,说不清道不明气候的异常,究竟是宇宙步入了更年期,老态略现,还是地球自然环境恶化引发的妊娠反应!反正人类在感受生命柔弱渺小的同时,不可改变地成为琴瑟上的弦,任由自然惩罚撩拨,奏出曲曲并不和谐的乱弹——一种非常地受虐——自然发脾气了,自然暴怒了!因为人类无节制的欲望膨胀导致的环境恶劣。不是杞人忧天,是我们痛并亲历着的实践!
这让我再一次想起了欧阳修的《秋声赋》的感伤。不是秋的凋蔽,而是欧阳修在写自己的心境、情绪和忧伤。
近两年特别迷恋独处时的宁馨,和闭上眼睛时的所见。纷杂的世间和人际就会短暂地忘却。说实话,越来越感觉耳朵是我的第二双眼睛。记得一个春的雨夜,伫立于拉着窗帘的窗前,聆听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的雨声,和年前枯叶触地的脆响,毅然而绝决,那是落叶归根重回大地的喜悦。也就是那夜得句“静听若观”,欣欣然难眠彻夜。
雨声平和下来,成为滴滴哒哒的倾诉。晶莹丰润的雨珠和皲裂焦渴的大地仿佛久别的恋人悠悠缠绵,相厮相拥。
6月,我听到了久违的雷声,世界杯间的雷声。和我小时候完全一致的重音。我更期待的是暴风骤雨后的彩虹,和彩虹预示着的五谷丰登,如人生之秋的业绩满满。
心安则身安!心雷有时是思想的骚动,是心灵在远空的呐喊,这是人生轨迹的必然。我期待,再次响起春天的雷声——和随之而来的夏的炽烈。
王锋华商
在我的手机通讯录里,一撇一捺都不差同名的王锋有三四个。为防止搞混,便在每位的名后添加了两字的职业或地域特点。我所要写的这位是《华商报》的记者。
记住此位王锋的首先是他特色的体型和气质:光头,略显肿臃地壮实,个头不高,墩墩实实,如柱稳若磐石;仔细地端详过去,一脸沉静,给人一副可交的容色。我想像过他着了长衫留有须髯的样子,手中如果恰好攥着一对健身球或核桃,必定是先天的道风仙骨。我不止一次琢磨其血统,应该是非纯汉族的,颇有几份匈奴后裔的威严雄风。
大概是2011年吧,他准备加入中国作协到我那儿来盖章,那是我们的第一次接触。表审过了,方知立在面前的汉子便是常见其文章的华商名记——王锋。怎么看都觉得那些漂亮娟秀的文字不该是这么个体型的人整出来的,却也心生了几份原本相识的喟叹。接下来就是读其刊载在《华商报》上,类似于《中华读书报》“万国近事”栏目里的读书杂谈,泉涌式的信息量,阅读量,指点江山的纵横捭阖,洋洋洒洒,没有坷坷拌拌地奔袭而来,真有解馋静享文化盛宴的感觉。如此文笔非等闲之辈可以比拟。再往后便是今年三四月间的某日中午,远村约,与方英文、奚正晖吃水盆,王锋在座。五个人,二见如故地有了交流,彼此留了手机号加了微信,自然掌控了他的行踪,尤其是巴西世界杯期间他的诗配画——别人的画,王锋的诗,有二十余首之多。慨叹,微信里的王锋是如此有趣活跃,才人啊!
前些年,自费订阅的《中华读书报》上开设有一个叫做“万国近事”的栏目,千把字间纵横恣肆,三言两语地点评近期世界上发生的多个事件。抽取了水份浓缩了的哲理内核。所以容量大,读起来过瘾。2010年至2011年间,《华商报》上王锋开设了一个类似的读书栏目。栏目名已忘却,但王锋阅读之广,洋洋洒洒的语速笔意,记忆深刻。同样是在一两千字的篇幅里就名著新书,抽取要义地吐丝,有的篇目爱不释手,也曾剪辑。可惜,开设一二十期后,便没有了踪影。熟了问,答以一些具体的原因再没做下去。那是《华商报》上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栏目,遗憾之余思忖,要说生熟,那是我真正地认识王锋,见识了其才情。
在社会转型,新词叠现的今天,“兰拉”无疑是王锋为汉语言词汇添加的新贡献。因为兰州拉面作为风行西北乃至全国的一道物美价廉的名小吃,同时也是王锋的钟爱。而由兰州拉面简约为“兰拉”,无疑是王锋的创造。
与王锋没有太多的交集,见面也就是几次文友组织的饭局,更多的认识是他在报上的文章和微信里不时晒出来的照片和诗文,微信圈里当属异常活跃者之一。他的微信我几乎是件件必看的。愿意写写他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和行事风格。
我不得不说,饭局上的王锋是娴静沉闷的,与文章和微信中的王锋判若两人。怎回事儿,多少让我有点纠结。
我手机上他的名字是:王锋华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