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2015-01-27 23:53张治国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4期
关键词:进程城镇化环境保护

张治国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珠海 519087)

探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张治国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珠海 519087)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地说也就是城镇化过程如果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就能够促进生态和谐,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如果在城镇化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和谐就会遭到破坏。本文就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研究。

城镇化;农村;环境保护

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一个重大课题。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从本质上讲,农村城镇化就是各类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镇转化的过程,具体是指:(1)农村、农业用地向城市、工业用地转化的过程,即城镇化。(2)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化的过程,即非农化。(3)农村产业及生产方式向城市产业及生产方式转化的过程,即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对我国这样一个具有典型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人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大大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和环境优化。

1 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人类所拥有的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在内的活动都必须依托于所栖息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同时也提供了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的最基础的物质资源。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非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城镇化水平的高低,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则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生态文明优劣。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城镇化过程会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发展。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遵循了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城镇化就会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反之,如果我们没有在城镇化和生态和谐、社会发展中取得平衡,城镇化就必然会阻碍城镇经济的发展。

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

2.1 土地资源的衰竭、恶化和浪费

城镇化是一个持续、漫长、渐进的过程,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土地利用问题。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到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的确定,都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对辖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的正确认识上。然而,当前许多的城镇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土地资源被大量浪费。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拥有量少,并且耕地面积总量正以较快的速度递减,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人、地矛盾将更加凸显。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对土地是不计后果的掠夺性开发利用,缺乏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思路,致使土地资源当中的大量有益元素消失和缺乏。第三,未对土地资源的保护足够重视,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耕地质量快速下降,土地的生产能力受到了极大削弱。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导致了城市的污染逐步向农村地区蔓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2.2 城镇化进程中原有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在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中,人们直接或间接获取农产品,经过食用和消化以后,排泄物又会注入生态环境系统中,进入下一个循环。通过该循环,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生态环境得到更新并变得越来越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常说来,人口如果呈自发散居状态,所处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自我动态平衡,形成良性循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大量高密度的人口在城镇集聚,继而产生大量而又集中的有机排泄物和其它废弃物,无法完全而有效的进入生态环境系统,或超过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力,从而造成了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和空气污染三个方面。

2.3 城镇进程中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城镇化初期,产业结构基本上是农业为主,在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不断转移,基本上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但是由于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缺乏,科技传播比较慢,在这些第二产业多半是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比如造纸厂等。工业生产的集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理措施,就会产生三废排放,当这些排放物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就会产生生态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光污染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中小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但由于其中的中小类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从而造成产品废弃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呈长期增长趋势,使得周边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的特定时期,政府部门缺乏严格的考核机制,加之企业主环保观念的淡漠,污染得不到控制。根据统计,80%以上废弃物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使河流、湖泊、水库遭受污染,周边水体也开始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城郊水域的富营养化问题最为严重,给城市和农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3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3.1 完善强化农村环保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建设好美丽新农村,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必须全面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有关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活动,以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为重点,推进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以节约能源和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重点,推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物减排为重点,推进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建设;以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提升环境保护能力为重点,推进高效、稳定、配套的能力保障体系建设;以增强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意识、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为重点,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3.2 推广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农业的生态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生态环境状况会进一步恶化,这将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广农业循环经济。为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紧密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确立适宜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现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普遍摒弃了消极农业发展模式,如美国建立了基因农业和精准农业,德国采用生物农业,中东地区以无机营养液替代水土养分,日本开创机资源循环农业模式,而台湾地区开展精致生态农业,这些都为我们国家推广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力地借鉴和参考。

3.3 大力提高农村生态环保意识

美丽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和配合,其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人和受益者是农民。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可借助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大村庄整治的背景,加强对农村环保的宣传。一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保护湖泊河道等水资源的意识,减少农民生活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二是引导基层干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基层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指导,改变现有农业耕作方式的污染,引导农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4 结语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为的生活生存发展埋下了潜在隐患,因此在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同时,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首先指出了农村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然后针对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加强和改善的建议措施。

[1]李涛军.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J].地理学报,2007,(12).

[2]李浩.浅谈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党校学报,2005,(2).

[3]杨家栋.农村城镇化与生态安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王玉华钟淑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文化生态[J].科学社会主义,2007,(5).

[5]苏伟忠.长江三角洲生态用地破碎度及其城市化关联[J].地理学报,2007,(12).

[6]陆大道.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J].经济地理,2007,(27).

张治国(1977—),男,汉族,江苏省宜兴市人,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修复,环境评价,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进程城镇化环境保护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