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丽云(揭阳市污水处理厂 广东揭阳 522031)
我国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温丽云(揭阳市污水处理厂 广东揭阳 522031)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发展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中国国情特殊,环境问题愈发加剧,环保事件时有报道。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以期为做好环境保护提供指导和借鉴,使我国环境不断好转。
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某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法制建设逐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进程的轨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好时机。本文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建设作一下论述。
1.1 大气污染严重
我国所用的能源中,一次能源中煤的比例超过70%,燃煤带来一系列大气污染物,例如NO、CO、SO2、烟尘等。我国已发展为世界第三大酸雨沉降重点地区。相关数据表明,国内六百多座城市中,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一级标准的非常少。另一方面,汽车尾气污染尤其严重。其中含有CO、氮氧化物等。
1.2 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加剧
尤其是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问题加剧。有关统计表明,沙化土地涉及到11个省区,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长的风沙危害线,风沙威胁着大约1/3的国土,每年引发540亿元损失。现在流失现象仍然非常严重,我国在全球排在前几位。
1.3 水域污染
因工业污染物的任意排放,导致水域或多或少的污染,水质下降。研究发现,七大水系中,超过1/3的河段的水质无法满足使用功能条件,我国城市与淡水湖泊都处于中度污染的状态。
1.4 垃圾堆放
当前,因我国在处理固体废弃物方面较为落后,处理相对偏低,大部分垃圾被露天堆放。一方面占有土地面积很大,另一方面也对耕地与附近水域产生污染。
2.1 完善相关法律
现阶段,尽管中国环境法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因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远远落后,对环境保护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有的法律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比较落后,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应当加紧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例如,城市居民处理垃圾与生活废水的责任,这方面可以利用经济责任的形式体现,适当提高垃圾费、水费价格,将处理费包含在内。
2.2 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近年来,我国环境法律权力部门在环境保护监管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针对该项工作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意见建议,同时,始终遵循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的融合,组织各种环境检查活动。行政机关组建起相应的环境监督机构,目的地强化环境执法工作。今后还需要强化司法监督,使得人民检察院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应当进一步激发。
2.3 切实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意识
全民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学校教育,将环境保护剂法治内容纳入到学校教育之中。同时,还应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教育,例如大众媒体宣传,在职培训,深入城市乡村宣传等方式。鉴于长期以来的影响以及当其的形势,环保意识的提升需要很长的时间。
2.4 改革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模式
山岭、森林等自然资源属于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相关要求,集体或国家有上述财产的所有权,该制度使得所有权和使用权两者分离,虽然我国相关法律指出这些资源的使用方有义务进行保护,科学利用。然而,现实中,他们为实现更高的收益而根本不履行上述义务。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国家推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林木工人和农民的收入,但是国家并未对此作出一定的经济补偿。因此,乱伐、盗伐问题时有发生。要是为使用者提供更长的承包期,他们可能会更加注意保护。基于此,需要国家对这方面进行宏观调控,例如,对现行的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模式进行改革,肯定能够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
2.5 支持高科技环保产业不断发展
毋庸置疑,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暴露并不断加剧的,究其根源,没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同样是造成环境恶化的其中一个原因,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所以,应当积极发展环保产业,重点是研发工业设备与相关技术。现阶段,中国环保产业依旧停留在小生产的模式上,十分落后。鉴于此,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应道环保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切实加强科研,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使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总之,环境好坏决定着我国的前途命运,环境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今后应重点把握以下策略:完善相关法律;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意识;改革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模式;支持高科技环保产业不断发展。
[1]刘柯.关于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的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2,27.
[2]王芳.结构转向:环境治理中的制度困境与体制创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