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是指临床检验或辅助检查中,某项或某类检验结果异常,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1]。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危急值的质量控制方面存在较多不足,护士在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中又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服务患者,确保医疗安全,我们在血液标本的采集、存放、运送以及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方面进行改进。并结合医院下发的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做好护理人员在改进标本流程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并实施。
首先要求科室根据医院下发的临床危急值项目、范围及临床意义参考表,制定本科室血液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危险性一览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人人掌握相关内容。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危急值项目界限及危险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加强工作责任心,熟练掌握操作规范,保证危急值的检验质量,避免因采血知识缺乏引起误差。
①选用合适的采血耗材,当采血管负压不够时,根据缺血量用5 mL灭菌注射器,从采血管内抽取同量的空气,即血液可顺利吸入真空管,避免再次穿刺。②血液经试管壁缓慢注入试管。③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轻轻颠倒混匀数次,使采血管内的促凝剂或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并尽快送检。④严禁在输液、输血、血肿处采血,宜在对侧肢体采集,乳腺癌切除术后的患者,禁止在手术同侧采集标本,以避免导致危急值结果假阳性。⑤一次性使用耗材,使用后按规定弃入锐器盒中。
①取消简易式露天标本架,由便于区分的彩色标本柜取代,避免标本破损、丢失。②由不同颜色标识的的抽屉存放不同项目的标本,便于区分。③按照不同的标本种类分类放置,使收集存放工作一目了然。④标本柜设有醒目的提示语,便于标本收集人员与家属参与标本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标本准确,送检无误。
杜绝患者家属协助送检,由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标本运送管理工作。①保证及时性。陪检人员佩戴移动电话,可随时接听科室来电,要求急诊项目陪检人员5~10 min赶到,将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该院支助中心护士长负责培训、跟踪评价及时性。②保证标本安全性。支助中心为保证标本安全,特配备专一的、密闭的标本运送箱,确保标本安全运送。③保证检验质量。对支助中心送检人员,护理部、院感办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标本储存培训,明确运送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等,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工作,确保标本质量。
报告采用即时电话通知,由原来电话通知医生办改为电话通知护士站,(医生查房、接病人、处理病区特殊情况时存在电话无人接听现象),护理人员接到电话后向报告者进行复述并核对时间,及时将报告内容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填写内容包括日期、时间、患者姓名、年龄、门诊号、检验检查结果、报告者、报告者电话、接听者、报告医生的时间、备注等。护理人员记录完善后,立即通知经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要求医师必须在5~10 min内作出处理,护士迅速采取相应的落实措施。
相关要求:①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由接电话者填写,医师必须6 h内在病历上详细记录处理经过,护士在护理单上重点记录。②书面报告10 min内送达。③如有异议,立即向抽血护士核对,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集、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采取标本进行复检。④针对危急值结果,临床医师分析是否与病情相符,如果认为与病情不符,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重新采集标本送检复查,标本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时,检验科应重新向临床报告危急值。护士再次接到报告后,报告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护士配合医师进行相应处理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危急值”管理的概念是由Lundberg在1972年率先提出的,其表述为“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存在病理生理紊乱,如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随着现代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危急值越来越受到同行的关注,相关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化。各医疗机构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符合医院特色的危急值管理模式。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对于及时救治和抢救患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完善科室规章制度,改善检验科质量管理,为救治危重患者并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3]。持续改进危急值的报告和临床规范应用是增强诊断和治疗针对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必然要求。通过改进血液标本流程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医务人员因个人因素造成的差异性处置,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在第一时间获得最科学、最严谨的干预和治疗。但临床科室的现状不容乐观,危急值管理也存在很多挑战[4],如:医疗机构间规模、学科特点、患者群体差异很大,难以统一危急值项目和界值;管理制度出台时间尚短,管理不够深入,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的知晓率和认识水平尚待提高等。有研究[5]查找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统计、分析了两年间各项目危急值报告、标本的科室分布、制度执行情况等。结果发现,三年来各危急值项目的报告呈增长态势。血K、血糖、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血培养是报告最多的前5个项目。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科、血液科、肿瘤科是危急值标本出现最多的前5位科室,而急诊科和门诊则是危急值记录率、危急值记录合格率最低的2个科室。记录不及时、不规范是临床科室危急值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登记不完整内容次数中报告人、医生姓名和报告人电话分列前三位[6]。各医疗机构和单位应加强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从业人员对危急值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急重症患者的检验结果,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避免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医院,医院原有医疗服务流程发生了变化,医院移动医疗快速发展,简化了医疗服务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效能明显提高[7]。例如:制定执行突发事件应急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医疗差错与纠纷[8]。护理流程管理应用于开放式精神病区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9]。流程管理用于教学方面是调动带教老师及学员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10]。护理管理人才实施流程管理,能够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护理管理干部队伍,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使医院可持续发展[11]。实践表明,护理流程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护理服务水平,护理安全意识,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比实施前显著升高,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下降。实施护理流程管理模式能够使医院护理管理水平更加规范,提高了护理安全和质量[12]。流程管理通过不断再造、优化后应用于护理工作,加强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13]。
“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严重后果发生[14]。临床发现,患者个人信息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15],病历中患者个人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身份证号、住址、民族等内容。患者个人信息错误是病历质量及病员管理的严重缺陷之一,由于其产生原因及环节较多,长期以来困扰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甚至医院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患者带来医疗费用报销、伤残鉴定赔付困难。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危急值漏登记率[16]。以信息化系统为平台,通过改善血液样本采集环境,改变工作流程等形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血液样本采集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17],更好地确保患者的安全。对危急值定期进行分析评估,不断总结、持续改进显得很有必要的[18]。
改进血液标本流程管理,有利于检验科及时准确地发放检验报告,为临床医师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检验数据[19]。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20],能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提高护理专科水平,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同时,在医患纠纷中,一份及时准确的危急值报告记录也可以使医院处于相对有利的处境,有利于增进了医、护、患关系和谐。
[1]张晓梅.临床危急值在急诊科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149.
[2] 刘青.危急值报告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2011,8(45):402.
[3]范云红.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4):238.
[4]周炯,范靖,黄鹂,等.危急值管理与患者安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200-202.
[5]方兴.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管理及持续改进.医院管理论坛,2014,31(1):26-27,50.
[6]林萍,余建华.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登记质量的调查分析.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6):54-55.
[7]刘永军,艾育华,李文源.流程管理在医院移动医疗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4):259-261.
[8]胡小庆.流程管理应用在于口腔专科突发事件的实践与效果.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4):74-75.
[9]许云华,付文英.护理流程管理在开放式精神病区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15,12(5):149-152.
[10]牛广芹.流程管理在实习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5,28(25):10.
[11]胡晔.护理管理人才培养的流程管理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2):131-132.
[12]王丽华.探讨流程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98,100.
[13]王先美,黄明静.流程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23-25.
[14]王霞,张德良,高云丽.从病例分析探讨检验危急值报告的临床意义.医学信息,2015,28(8):263.
[15]丁苏青,叶勇,孙超,等.患者个人信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其流程管理对策.实用医药杂志,2015,32(7):662-663.
[16]白文辉,赵倩.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危急值漏登记率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7):99-100.
[17]傅义红,方胜萍.妇幼保健院门诊抽血室改造及流程管理体会.医学信息,2015,28(5):251.
[18]徐晓文,潘名志.浅谈“危急值”报告值的持续改进及其应用.医学检验与临床,2015,26(1):58-59.
[19]韩日红.检验科危急值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98-299.
[20]王昌蓉,李熙建,代小琴.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医学信息,2015,28(16):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