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萍
郑州圣玛妇产医院药剂科,河南郑州 450000
现代社会,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决定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当代医院的管理工作来说,也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近些年来,医患关系始终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为了赢得更高的竞争力,各医疗机构开始纷纷致力于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来强化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然而医疗机构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医院管理工作的难度,药剂科作为医院药剂的管理科室,提升管理质量的意义毋庸置疑,不仅是提升医院运作效率的关键,同时更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必要前提。因此,立足于当前,探讨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医院对此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管理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药剂科药事管理是医院近些年来新补充的一项管理项目,其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用药人的合法权益。药剂科的药事管理从以前的“以药品为中心,以保障临床药品供应”为指导思想的服务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转变。对于医院单位而言,药剂科药事管理活动不仅是整个药事管理链的必要环节,而且是关键环节,保证了医院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医疗机构药事,泛指在以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中,一切与药品和药学服务有关的事物。药学服务无论规模大小,其业务活动都是由人、财、物、信息和时间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内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医院药学为基础,以临床药学为核心,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药学模式及内容等的变化,不是一般的药学知识和技术问题,将依赖于管理职能的发挥。因此,药剂科药事管理对药学服务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药剂科药事管理属于中观、微观层次的管理,是统揽全局的。在医院药事管理实践中,特别强调管理的整体意识,必须站在医院建设的全局高度,从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统筹规划,制定医院药学发展的长期目标,规划医院药学部门的建设,协调药学部门内外环境和资源,排除各种障碍,围绕临床一线开展工作,不成为医院发展的短板,站在医药发展的前沿,与时俱进,引导和带动药学部门走开拓进取、健康发展的道路。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才能指导管理实践行动,新型的医院药房已经从医技科室逐步向临床职能型科室过渡,形成集药品供应、制剂、临床药学、药学服务、科研、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型科室。进行科学、合理的药事管理,能够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力度,保证医院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现药剂科药事管理与医疗管理的相互结合,形成完整的医院管理体系,打造出更为适合医院发展的药事管理体系,进而促进医院管理的整体性完善[2]。
近些年,应时代发展的切实需要,各医院正在不断提升对药剂科药事管理的重视程度,因此药事管理水平正在逐步上升,并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而与此同时,药事管理相关理论也在伴随着实践成果的累积而不断深入,管理水平的完善也就成为了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就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文将其概括为以下方面。
由于药剂科药事管理是新兴起的一个专业,对于我国来说,针对于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应用和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的制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我国相关单位缺乏药剂科药事管理经验,因为经验的不足,无法制定出更为完善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只是单纯的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掌握,却不能够更好的落实、实行,这就导致药剂科药事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混乱,管理方法不合理的现象发生[3]。
对于药剂科药事管理人员而言,由于药剂科药事管理其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范,包括药品的来源、使用、养护、监管等方面,这些方面涉及到的人员众多,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对于人员进行合理应用十分重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医院药事组织管理还存在管理人员复杂、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差异化以及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这样的现象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药剂科药事管理的整体管理过程,甚至会出现药剂科药事管理链条突然断裂的问题[4]。
想要发展好药剂科药事管理,就要拥有着完善的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药剂科药事管理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现今的药剂科药事管理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该问题的产生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例如,领导缺乏对药剂科药事管理的重视,进而忽略了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众多的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了管理制度不明确或者是缺失的现象发生[5]。进而导致管理漏洞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各种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修订完善,需要及时的学习领会,涉及的学科、部门也在变化、增多;所学知识的老化及新药的不断出现,人类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药剂科的任务必然会补充更新许多新的内容,内涵将更加丰富,使得继续教育及日常的学习培训显得相当重要。因此,药事管理应当与时俱进,坚持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
针对以上问题的存在,有效的解决方式实难一蹴而就。只有医疗机构切实以提升对此的重视程度作为前提,在此基础上针对主要弊端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
由于药剂科药事管理是新兴起的一个专业,我国针对于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应用和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的制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所以出现了管理经验匮乏的现象。要想对这样的经验不足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经验交流、汲取,学习一些开展比较好的医疗机构的药剂科药事管理经验,对一些药剂科药事管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组织进行分析、研讨,总结经验、教训,针对问题进行解决,制定工作流程、目标标准化,在不断的积累和自我反省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药剂科药事管理经验。作为当下政府重点发展和重点观察的项目之一,相关的药剂科药事管理部门要加大自身经验的提升力度,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完成经验的逐渐累积,进而避免出现因管理经验不足造成的药剂科药事管理失效的现象发生,更好地促进医院的整体性发展[6]。
人员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强化医院药剂科的人才队伍支撑,这对于提升药事管理水平来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基础保障。只有药剂科室的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满足药剂科管理质量的持续化发展。对此该研究认为,加强人员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药剂科药事管理人才的知识培养,保证要使管理人员专业化、多元化,进而更好地为药事管理工作;第二个方面是对药剂科药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提升药事管理人员的忠诚度,避免其出现“作奸犯科、贪污受贿”现象的发生。实现这两方面的全方位培养,无论是在专业程度上还是在个人意识上都能够实现完美的提升,也促进了药剂科药事管理“公平、公正、公开”管理策略的良好进行。与此同时,相关单位还要设定一定的监管机构,实现对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实施监督,加大管理约束,提升相关法律的施行效率,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要令其明白自身工作重要性和惩罚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管理人员起到一定的警醒、震慑作用,避免“作奸犯科、贪图私欲”的人员出现。
管理制度的完善意义在于能够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有章可循。因此,有必要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修订、完善,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有效,进而进行有效的落实,才能够令药剂科药事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循,产生约束力。对此,在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应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身为管理机构的医院管理层应充分了解我国在药剂科药事管理中拟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尊重国家法规基础上制定本医院内部的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其次,药剂人员、医师在接受医院颁布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时,不但要考虑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的实用度与可行性,而且要充分权衡其与医院管理间的科学配合,从而保证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科学实用,并能有效落实、实现药剂科药事管理活动。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应立足于医院基本的供需关系,确保用药的科学与合理,药剂科药事管理是包含医院、药剂科、医师、护士等多方面元素在内,有效协调各方面、各部门的关系,才能实现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完善和有效落实。
医院药剂科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制定与落实直接决定着药剂科管理的有效性。以上几方面的贯彻,实为保证医院药剂科管理质量提升的必要基础,只有在此条件下进一步提升药剂科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保证管理方法能够切实满足于医院药剂科的管理需求。对此,应当立足于科学发展观,贯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实行医院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目标是一个组织各项管理活动的终点。明确目标就是为了制定出一定时期药剂科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层层分解,量化管理,标准化管理,责任制管理。最终实现医院药剂科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为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进行药剂科药事管理过程当中,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监管力度,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丰富,实现管理经验的累积,对于整个医院管理及临床合理用药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能够令临床用药更为规范化、系统化,在法律层次上不断对其进行约束,形成一定的约束力,才能够保证公民获得更为经济、合理、有效的药物提供,一定程度上提升公民用药的安全系数,更是提高了整体的国家向心力,为我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段惠娟,张婉璐,任文静,等.药剂科药事管理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4(4):378-379.
[2]平杰,潘书权,王秀琴.医院新药引进流程中临床药师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878-1879.
[3]林意菊,王青,赵启邹,等.新型药剂科药事管理模式在新医改试点基层医院的应用初探[J].中国药业,2015(1):53-54.
[4]刘弘,黄月莹,王航,等.临床药师开展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3(4):398-400.
[5]郑利光,牛桂田.我院药剂科药事管理小组开展医院药事检查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药房,2012(19):1452-1453.
[6]黄晋红,张延华,赵秀彩,等.强化协同管理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J].临床误诊误治,2012(4):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