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与2015年化肥市场

2015-01-27 06:05
中国化肥信息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共中央国务院化肥肥料

分析预测

中央一号文件与2015年化肥市场

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标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12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本次中央文件对我国农业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虽然我国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但是农业面临四大难题:一、遭遇“天花板”,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全面超过国际价格;二、“地板”抬高,农产品成本仍在不断上升;三、补贴“黄线”,加入WTO的承诺使得“黄箱政策”的补贴不能再继续增加(根据WTO《农业协议》,将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政策称为“黄箱”政策措施,要求成员方必须进行削减。“黄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价格补贴,营销贷款,面积补贴,牲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部分有补贴的贷款项目);四、生态环境对农业亮起了红灯。

这就要求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质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应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针对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本次中央一号文件共提出了32项具体措施,其中与化肥相关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5.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6.加强农业生态治理。7.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二、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1.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2.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3.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4.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为了让市场对农产品进行定价,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2015年一号文件规定,将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总结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

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排在第一位

“粮食生产继续丰收。2014年粮食产量12142亿斤,增长0.9%。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92元,比上年增加9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2月3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解读2015年一号文件时如是说。

但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也比较大,本次中央一号文件将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排在第一位。2月4日,农业部发布《关于扎实做好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指出,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加强法治保障,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以上。

本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间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

化肥与农业息息相关,农业好则化肥好,农业兴则化肥兴。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把粮食安全战略上升为国家基本国策,财政投入和补贴力度越来越大,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这对化肥市场构成明显利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为化肥需求奠定了稳定基础。

零增长对化肥行业提出新挑战

与往年相比,今年一号文件对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着墨更多,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更全面具体。一号文件将治理农业生态单列一条予以突出。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一号文件要求必须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强化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约束农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在土壤质量方面,文件提出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等等。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文件提出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可以预见,未来土壤改良和水肥一体化将会得到更大发展。

1月28日下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业部强调,在化肥方面,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施肥、有机肥施用等,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此前农业部办公厅1月16日制定下发的《2015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力争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加快高效缓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的应用。

这对化肥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依靠扩大规模、增加产量来发展的方式成为过去式,化肥企业必须转型,大力开发高效、高利用率、无毒无危害、对环境友好的新型化肥产品。

有专业人士指出,今后新型肥料发展应该注意四个并重,一是高效性与环保性并重;二是产品与服务并重;三是施用简便化与适应机械化施肥并重;四是肥料向功能化方向发展,多种功能并重。其中,发展肥料的高效性与环保性是新型肥料的首要目标,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真正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表示,近年来,粗放的施肥模式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也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为此,农资企业必须注重研发既能增产又能促进环境改善的新型肥料。他表示,金正大将借助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坚持“技术先导、服务领先”的方针,加快肥料增效技术的研发,实现对现有产品进行全面质量提升和肥效升级,并通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实现节水、节肥、环保、高效的目标。

山东华鲁恒升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孙玉甫指出,2014年单一化肥市场十分惨淡,但水溶肥、缓释肥和各种专用肥却销量很好,这是市场的选择,也是化肥企业转型、技术创新的方向。而在华鲁恒升规划投资部经理任格勇看来,化肥企业的技术创新,关键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附加值,让同一原料产出多种产品,让化肥主业和多元化产品相互促进、互补双赢。

化肥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十分紧迫。随着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组织模式、种植规模和种植方式等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新型肥料和新的产销模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企业人士表示,“新型肥料享受财税政策”是本次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说明国家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力度和决心更大了。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未来国家针对传统肥料的优惠政策会越来越少,而对新型肥料将继续给予财税政策支持。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新型肥料就会在农业生产上大显身手。

国际合作给农化企业带来新机遇

我国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约7%,但人口却占世界的22%。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年均消费粮食5亿多吨,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的1/4。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也成为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反复强调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充分挖掘国内潜力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这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即用国际化视野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不足,为了在有限的耕地上多产粮食,耕地的复种指数和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都达到了世界高限,农业污染问题也随之凸显。同时,我国城镇化建设在加速,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在大力发展,这又不可避免的要占用土地,可以说,国内粮食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跳出中国看世界,外面却是一片广阔的舞台。由于禀赋不均,世界上许多地方人少地多,土地大量荒芜,我国完全可以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在国外开办农场,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运回国内,保障国内供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加一道保险。

我国钾肥生产就是这样做的,已取得了成功经验。我国钾盐资源缺乏,自给率只有50%左右,而老挝等国却有大量的钾盐资源,早在20年前国家就开始鼓励企业境外开发钾盐项目。四川开元集团等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在老挝等国开矿办厂。目前,老挝开元矿业有限公司一期50万吨/年氯化钾项目已正式投入生产,2014年产量达到20多万吨/年,部分产品运抵国内,反哺国内市场,今后该公司还将开发二期工程,产能250万吨。农产品生产也可采用这种模式,利用国际资源来为我国生产农产品,对于合作国来说,也可以得到税收、基础建设、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好处,是种“双赢”合作模式。

境外办农场,对农资行业来说也是个新的机遇,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境外办配套农资生产厂。我国化肥、农药等生产技术非常成熟,如果在农场当地有合适的资源,可利用国外资源建厂,为农场提供配套农资服务。例如,我国尿素生产技术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不管是以煤为原料的尿素生产还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生产都很先进,只要当地有煤炭或天然气资源,都可以在当地直接办厂,这样对国内肥企来说,也多增加了一条提高效益的途径。

二是和当地合作,开拓市场。有时直接办厂较为困难,牵制较多,这时就可采用与当地肥企或其他企业合作办厂的方式,按股分红,利益共享,这样做除了给境外农场供应农资产品外,还便于开拓当地其他市场。

三是我国化肥直接运出去用于境外农场,这样既保障了农场的肥料供应,又可减轻国内市场压力,成为消化国内过剩化肥产能的一条新渠道。

据了解,国内一些化肥厂家在这方面已走在了前面。江苏华昌化工前年就开始给一个中国在东南亚承包的木薯基地做肥料供应。该企业表示,东南亚更适合热带作物的生长,木薯等作物产量比在中国高得多,海外基地基本成熟。

本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支持农业对外合作的投资、财税、金融、保险、贸易、通关、检验检疫等政策,落实到境外从事农业生产所需农用设备和农业投入品出境的扶持政策。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相信会有更多的农资企业走向为境外农场服务的舞台。

链接:历年“一号文件”回顾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寒江)

猜你喜欢
中共中央国务院化肥肥料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单行本出版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Applica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Theory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高层声音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