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新乡 453000
诊疗卡又叫就诊卡,医院一卡通,是病人在就诊过程中,信息系统根据病患编码分配机制,为病人分配唯一标识编码(PATIANT ID)D载体,常见的载体是磁卡、条码、IC卡等[1]。推行诊疗卡主要是为了建立病人在医院内的就诊信息,缩短患者在各个窗口等候的时间。让患者整个看病流程更轻松,只要一刷卡,上次就诊的病情、各种检查结果和数据、医生开具的处方,都会出现在电脑上,使患者治病具有连续性,而且患者不必每次看病都带着之前各种资料,也可有效防止病史资料丢失。
自该院实行诊疗卡以来,药房发药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现在就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对医院目前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并让其他同仁予以借鉴并指导。
诊疗卡的系统能够把缴费和挂号分散到每一个自主终端上面,这样就能够减少患者在反复排队和等候时浪费的时间。并且,在诊疗卡中还有患者进行就医的相关信息,这样就能够让重复检查的情况有所避免,让整体就诊流程有所缩短,从而让患者进行就医的医疗费用得到降低。医院内部也有相关的自主查询台设立,患者能够通过诊疗卡来查询自己的相关信息,然后对医院内的服务流程和相关规定进行了解,能够对服务项目进行正确的选择,同时还能够对医院内部的收费情况和医生的工作情况有所监督。
诊疗卡系统可以让门诊的信息系统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合理的安排医疗资源,让门诊从预约就诊、取药收费、检查结果的查询以及电子处方的配备等都形成一套运行高效化的电子化管理系统,然后通过该系统把信息传递给下面的各个科室,选取确认、下单双重制约以及监督机制,从而让账目和费用的差错有所减少,让医院内部的运营成本得到降低。此外,诊疗卡系统的出现能够让门诊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让各个科室的协调和组织情况得到加强,让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降低,可以让患者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为医院树立好该有的窗口形象,同时让问诊的综合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对患者建立一套唯一的识别码,诊疗卡就能让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得到共享,这就体现出了新医改政策里面对于建立一套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要求得到满足。现如今,我国还处在建立整体居民健康档案的初始工作中,对广大居民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是非常困难的,并且利用率也相对较低。如果采用诊疗卡系统,在诊疗卡里面存储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就为患者建立相关的居民健康档案,就对积累那些连续性的健康信息是非有利。所以说,诊疗卡系统的实施能够让居民整体的健康档案的建立效率有所提升,同时也是“医疗一卡通”信息平台建立的基础途径。
在我国,诊疗卡系统的总体开发利用还处在一个刚开始的阶段,诊疗卡系统的起步比较晚,并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大多数医院对于诊疗卡的应用还处在一个基本功能的开发阶段,没有让诊疗卡系统实质性的得到应用。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在我国一些不太发达的地方诊疗卡技术也开始普及,诊疗卡系统的应用正式起步。总的来说,诊疗卡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预交金模式”指的是在医院给患者办理诊疗卡的时候,患者就在诊疗卡里面预存下一定的诊金,在挂号和相关缴费的时候就能够通过刷诊疗卡直接扣除费用。患者在完成就诊之后,能够在医院的收费处退还诊疗卡,并且退回卡内的余额资金,同时也可以让患者保留诊金,方便下次就诊的时候继续使用。预交金模式可以说是最早的诊疗卡采用的模式,同时这种模式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模式,在上海华东医院、福州总医院、珠江医院、兰州总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三甲医院较早的就有展开。在北京市,通过“医联码”来对全市范围内的所有三级医院和区县中心医院的诊疗卡进行“显性关联”,让就诊患者能够通过诊疗卡获得唯一的标识ID;在兰州军区的兰州总医院里面,利用医疗短信服务把门诊一卡通系统和诊疗卡之间链接起来,可以让预约挂号、提醒缴费以及检查结果的反馈等操作服务得到实现。
“银医模式”就是通过银行和医院一起联合发行联名卡,直接利用银行卡实现相关的门诊支付功能,这一模式就是对预交金模式的一种扩展,同时也为医院内的支付模式提供了较为成熟的一种金融解决方案。比如在广州市南方医院内使用的诊疗卡,就是采用的银医转账系统,患者能够把诊疗卡和银行卡进行相关的绑定,利用医院里面自助转账机把患者自己指定数额的经费从银行里面转入到医院的诊疗卡系统中,在就诊结束之后,也可以利用医院里面的自助转账机把患者指定的金额转入到银行卡中。这种模式不单单让诊疗卡退费时排队的现象得以消除,而且让解决了患者在就诊时没有带够资金需要去银行取钱的问题。在北京协和医院和多家银行一同推出了具备缴费功能和预约挂号功能的“银医卡”,患者能够携带身份证去银行网点进行办卡,并且能够在银行的自助终端进行相关的操作服务。
3.1.1 男女性患者诊疗卡混用 ①男性患者诊疗卡,女性患者使用。部分药品为哺乳期妇女,妊娠妇女,经期妇女慎用或禁用的药物,且有诸多注意事项。当男性持卡人替患者取药,药师经过四查十对无误,发给持卡人药物后,一些女性患者必要的注意事项和用药禁忌无法进行告知义务,存在一定的安全用药风险和潜在的医患纠纷风险。②女性患者诊疗卡,男性患者使用。导致处方前记与临床诊断和所用药物不适宜,一些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药品出现在女性患者的处方中,这样的不合格处方的出现,浪费药房工作人员的精力,降低工作效率,会引发无必要的口舌纠纷。同时很多需要用性激素治疗的疾病,药师会根据处方上记载的信息交代患者用药,无法判定用药的合理性。
3.2.1 成人患者诊疗卡,儿童患者使用 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比较起来,儿童的肝、肾、神经等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损害或发生中毒反应。所以部分药物是小儿慎用禁用或是有年龄限制的,同时用法用量也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就诊卡的的混用现象,导致药师无法判断药物用法用量的合理性,无法指导患者合理科学安全的用药。
3.2.2 儿童患者诊疗卡,成人患者使用 审查处方过程中,处方前记为儿童的信息,临床诊断为成人病症,所用药物为成人用法用量,经常出现超量现象,而且临床诊断也多有与年龄不符的现象,一些成人病证会出现在临床诊断中,而且药物也多不宜小儿服用。比如一些治疗性功能方面的药物,或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之类的药物。同时这种现象会对医师药师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安全合理的用药是对药师医生最好的保护。
3.3.3 多名患者共用一张诊疗卡 医师为多名患者开具处方,由于患者病情各不相同,同一张诊疗卡,会出现重复给药现象,联合用药不合理现象,会出现配伍禁忌,会出现开具两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现象,另外,同是成人、年老、久病、体衰患者和普通患者药物用量也有差异,用药也有禁忌。药师无法针对患者个体进行用药指导。
第一,医院管理混乱,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尽到自己的监管责任,各项规章制度没有严格的落实与执行。
第二,对于处方管理办法以及不合理处方,医院组织学习培训力度不够,医师没有完全领悟精神,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第三,医院没有设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医师存在侥幸心理,导致问题一再出现而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第一,医院制定严格地管理制度,层层监督,严格监管,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混用情况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汇总并公示,已引起医师的重视。
第二,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培训,加强不合理处方的培训,加强医师的业务培训,加强医师的责任心,危机感。
第三,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在办卡处做好人手一卡的宣传教育,普及就诊卡的意义,使患者自觉地不一卡多用,从源头杜绝混用现象,办卡时做到人手一卡,不遗漏患者的任何信息;就诊时,医师再次询问核对就诊卡的相关信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开人情处方;发药时,药师认真进行四查十对,严格审核处方,出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把好最后的关口。
第四,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一旦出现混用现象,严格处理,从根本上杜绝混用情况的发生,是对医师药师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保障。
卫生部颁发的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第十一条 电子病历系统应当为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住址、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社会保障号码或医疗保险号码、联系电话等),授予唯一标识号码并确保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对应。诊疗卡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全体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困难的问题,在进行就诊的时候,诊疗卡系统能够让患者整体的就诊时间得到极大的缩短,为患者就诊提供便利。就诊卡作为电子病历的载体,可以终身使用,记载患者多年来的疾病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各种检查数据结果,是患者详尽而真实的病历记录,可以给患者建立一套准确可靠的健康档案,方便下次患者进行就诊时的操作。当患者有重大的疾病发生住院治疗时,这些都是住院医师重要的诊疗依据,混用会导致医师出现误判,影响疾病治疗,同时处方具有法律效力,药物关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和患者的健康,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就诊卡混用不容小视,必须严格禁止。
[1]李包罗,傅征.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林桂芳,黄容平,吴群好,等.IC卡式诊疗卡排号器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9):143.
[3]王思洁,白继庚,胡先明,等.医院诊疗卡系统应用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1):10-12.
[4]吴峰,黄大江.门诊有价电子诊疗卡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医院,2002(2):56-57.
[5]解栋.浅析诊疗卡在应用中的问题和对扩展服务的连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7):130-131.
[6]任莉,张璐,白丽芳.信息化建设在门诊诊疗服务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