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刚 刘长安 周 会 蔡 标 那 莎 马克龙 朱 洁★
1.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安徽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安徽合肥 230038
医用化学作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预防、护理、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等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基础课,不但为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学习奠定基础[1],而且还担负培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未来该课程将与医学进一步相互交叉渗透,其对医学的重要性将有深刻的体现。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课程考核等环节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显著效果,现论述如下。
只有让学生充分明确该课程在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才能引导他们学好这门课程。
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重申和强调该课程在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首次课教学的主要任务。要针对性讲解化学在生理过程、疾病的防治、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是医学发展的基础,使学生真正理解《医用化学》中“医用”的准确含义[2]。例如,利用含巯基化合物作为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为例,简单揭示每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好该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例如讲解蛋白质性质时,联系到重金属中毒,可以让患者服用生鸡蛋清急救,从而夺取患者体内的重金属盐,减轻对机体的损害。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进行,从而使学生的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能力得到提高,避免“填鸭式”等类似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3]。例如在醛酮的教学中,开始分析醛酮的结构,接着讲述碳碳双键与碳氧双键的异同,学生自然而然的对理解醛酮的反应活性和反应机理酱油深刻的理解。针对该课程结构式复杂、空间构象、分子原子轨道复杂的情况[4],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加深对立体化学的理解[5]。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事实上,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与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应用于教学当中,并不是对形势上追求机械、刻意的花哨,而是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相辅相成,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师的知识传授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
该课程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采用五步教学法,即预习、检查、讲述、指导、总结。同时我们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实验内容,注重实验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开设氨基酸的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等实验。另外,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与医药相关的实验,在课余时间能够自己动手完成。
由于该课程的内容繁多,课时较少,各章节联系紧密,学生难以做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为了更客观的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把握能力,我们改革了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决定的评定方法[6]。主要做法有:一是加强日常成绩的管理。课堂考勤,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都要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到总成绩中;二是分散考核。把整个医用化学分成几个板块,某一个模块学习后,进行一次小范围的考核。三是增加实验报告的评定,包括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的把握以及实验的思考与讨论。最后将期末考试与几种考核方法结合起来得出学生的最后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有效的避免了考前突击学习,考后印象不深的局面,增强了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而该课程大部分教师毕业于综合性或师范类大学的化学专业,不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教材中有关医学的内容因篇幅有限大都点到为止,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再学习的能力[7]。通过请教同行,阅读相关医学资料等方式,完善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这样,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为了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相互听课,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二是积极参加教学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提高了教学基本功,以赛促学。三是通过每节课后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的信息,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四是教考分离,不仅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五是不断地学习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学既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90后学生的特点是独立、自信,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但不少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明显代沟,甚至少数人对老师还存有一定的误解和偏见,对学习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老师也应调整工作策略,放下“架子”走下讲台,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善于倾听他们的观点心声,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提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理解,引导学生将对老师的喜爱转化为对其所教课程学习的动力。
总之,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探索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联系医学实际,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高度协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力强的高级医学人才。
[1]周芸,陶李明.注重实用与应用,搞好医用有机化学教学[J].湘南学院学报,2008,10(3):73-74.
[2]王辉,王金瑞,高翔.临床医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12,27(1):42-44.
[3]曹顺生,胡杰.有机化学电子理论教学法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01(5):49.
[4]刘乐乐,罗素琴,云学英,等.高等医学院校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浅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35(S1):173-175.
[5]刘晓芳,张淑蓉,郭爱玲,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62-364.
[6]张敏,袁霖,戴永强,等.地方院校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1,39(17):114-115.
[7]马志宏,王娜,倪瑞星.改革医用化学教学,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