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研究现代医院管理创新理论,探索医院管理体制创新的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指导医院管理实践,立足社会,使医院的管理变革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制度一词,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一提到制度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些条条框框,是规范着人们行为的准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内涵被大大扩展。如,康芒斯(JohnR.Commons)认为制度是“由管理的交易、买卖的交易、限额的交易等构成的集合;舒尔兹(T.W.Schultz)认为制度就是一系列规范,是用来管束人们行为的;霍奇逊 (G.M.Hodgson)则对上述不同说法进行了归纳、综合,他提出制度是通过习惯、传统或法律约束而力图形成固定的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一种社会组织。”[1]其实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对制度加以定义,作为理论研究基础的概念而言,在本质上讲,制度的本质内涵都离不开“规则和习惯”这两项内容,至于其他特征或属性或附带说明都是它们的派生物。
关于制度创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North)最早提出的。格拉斯·诺斯认为:“原则上讲,凡是涉及人与人关系的创新,就是制度创新(节约了生产的交易成本),制度创新的动力是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制度创新是由于在现在制度下出现了潜在获利机会,这些潜在利益是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发展或人们对现有制度下的成本和收益之比的看法有了改变等因素引起的”[2]。作为经营单位,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目前组织机构存在的不合理的组织形态和产权制度不明等问题。作为医院管理制度创新就是要使现有的医疗要素和条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让医院在整个医疗市场中适应市场的变化,针对现有机制重新构建,使之成为更具有效率和效益的新组织。
具体来讲,实行医院制度的改革,就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制度创新的一种途径,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处理好医院管理者、医生和患者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平衡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 优化医院的组织结构,完善医院建制,坚强软硬件的管理与投入,使医院内部各种要素配置更加合理,使其效能发挥最大限度。
面对我国医院深化改革新形势, 医院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离不开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及经营手段,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大都是国家设立,推进医院进行战略性改制、改组、改造势在必行, 我国医疗机构还存在分布不平衡,各地条件差异性比较大等问题,要打破传统医院的基本格局,使医院的组织结构和资产结构更加优化。针对医院实际状况,通过对现有医院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在国有独资、国家出资参股合资合作医院和医疗机构中逐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只有优化国有资产结构, 整合医疗资源,才能提高医院资产运营效率。公立医院目前是我国的主体,建立健全对公立医院的现代医院产权制度十分必要。
市场经济背景下,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医疗机构运营的监管, 贯彻“准入监管与现场检查、内控监管和分类监管”等手段相结合的原则,将医疗机构运营内控水平、医疗状况、现场检查结果、市场行为及检测指标情况作为准入的重要参考,严格民办医疗机构的审批程序,强化责任追究,对出现严重问题的医疗机构,依照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尽管我们常说要让市场去解决企业生存的问题,但是作为医疗机构,是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部门,担负着救死扶伤的职能,门槛准入的监管必须到位,在宏观上,不在限制各种投资主体投资医疗行业, 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取消一些政策性不合理的限制,让医院在市场的机制下运营等,这些并不等于政府就是放任不管,作为监管部门要制定科学的行业标准,严格医疗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等级评定制度,要积极引导各种医疗机构合法、规范经营,打造一个良好有序竟争的医疗市场环境。
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历来高度重视行卫生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级医疗组织都在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市场调节的职能正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发挥明显,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能够不断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作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部门的监管要恰到好处,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把医院的人、财、物(产、供、销)等管理自主权还给医院,让医院根据自己的定位自主决定发展方向、运营制度、人员调配、机构设置、收入分配等。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多年来,医院的管理体制一直是按计划对医院的资源进行配置,大锅饭、平均分配主义等现象一直影响着企业的活力,医护职工等、靠、要的思想一直在制约着医疗机构的创新机制。如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岗位之间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过分重视本部门的小利益,忽视整个单位的大利益,有的医护人员多年在一个部门工作,形成了惰性,依赖性,这种想法的存在,非常不利于人才的流动,不利于医疗的改革,不利于形成竞争的局面。目前许多医院人才结构不十分合理,医护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衔接错位,导致医院技术力量缺乏,在一些医疗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中还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等现象,在一些医技人员中,同样也存在这种现象,有些部门老职工较多,占据了一些岗位,不利于年轻人员的发展。这些都成为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的障碍。“计划经济状态的存在一直影响工资分配制度。绩效考核脱钩,缺乏激励机制和自主分配权等问题都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由于医院的发展和分配的不平衡性,导致医护在观念上的不统一。虽然医院改革的呼声较高,改革环境有了一定的氛围, 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干扰还存在,真正落实卫生体制改革困难重重,医院改革动力的不足,也给医院的改革增加了难度”[3]。
实现医院的改革,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现实中,许多医院的院长都是来自技术一线的专家,他们的专业能力很强,但是对管理知识比较缺乏,业务能力强不代表着就一定能管理好医院的全局,作为一个医疗机构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如何发挥各部门的职能,调动全院职工的业务积极性,搞好成本核算、科室核算、人事管理等,这些都是院长要掌握的管理知识,加强管理职能的培训也是领导者们必修的课程。作为院级负责人也要管理专业化、职业化。各级医疗机构要探讨完善院长选拔、考核、任用、奖惩、薪酬等制度,真正实现院长负责制,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不断提高院长管理水平。作为现代医院的管理者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的积极性是首要任务,只有建立好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现代医院管理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做好医院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就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做好分配制度改革就要提高骨干医务人员的待遇,多劳多得,在人员任用上,打破论资排辈,实行优劳优酬,实行竞争上岗和聘用制,建立和完善卫生人才市场,拓宽人员分流渠道。
传统的医院的管理多以传统经验型管理模式为主, 缺乏对医院人力、医院流程的设计、物力的安排管理的科学性。这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管理者缺乏成本意识,没有生存的压力,观念转变不及时,也没有发展的动力。这会阻碍现代医院的发展。现代化医院管理者要时刻具有市场意识,按照社会的需求,实行科学管理。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础上,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离不开工作程序的建立,作为现代化医院要转换机制,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合理设岗,建立科学而规范的人才管理工作程序。要调整结构,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冲向临床一线,这即能人尽其才,又能充分发挥个人才干,满足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要建立人才储备战略,抓好人才梯队建设,在人才的使用上要打破常规,有计划地吸引紧缺人才,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
我们知道医院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医院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没有长远的管理目标规划,这个系统工程就很难完成,只有加强医院的内涵建设,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下独立生存,并占领市场,服务于民。
[1] 陈道江,黄峰.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述评[J].社会科学家,2003(5):40-44.
[2] 李卫平.试论我国公立医院治理创新[J].中国医院管理, 2012(1):6-8.
[3] 陈勇,向月应,王海艳.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探索历程与实施成效[J].中国医院管理, 2014(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