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钟勇 陈虎 王君
新沂河护堤护岸林建设工作探讨
高钟勇 陈虎 王君
2005年,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拉开了大幕。作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的职能分离,维修养护经费性质得到了明确,来源有了保障。随着维修养护经费持续不断地投入,沂沭泗局基层水管单位各项维修养护工作有序开展,工程面貌显著改善,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新沂河护堤护岸林作为新沂河堤防工程生物防护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维护对象,在近些年的维修养护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全面养护,部分老化退化的林木得到了更新补植,树木的品质得到改善,保有量逐年提升,工程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著,已经成为一道连绵不断的“绿色长城”,将新沂河堤防装扮成了“绿化风景线”。
新沂河西起骆马湖嶂山闸,向东流经宿豫、新沂、沭阳、灌云、灌南5个县(市、区),至燕尾港灌河口入海,是沂沭泗水系主要入海通道,堤防级别为一级。沭阳河道管理局(以下简称沭阳局)管理沭阳县境内新沂河河道长度60.5千米,两岸堤防长度110.7千米。通过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划界工作,沭阳局管理范围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面积达19152.5亩。
长期以来,沭阳局十分重视护堤护岸林建设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上级和当地政府的指导支持下,沭阳局充分发挥现有水土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护堤护岸林工程建设,坚持科学规划、科学栽植,累计植树26万余株,管理范围除建筑、道路外,所有空地全部实施了绿化,大大改善了沿线群众的生活环境,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管理的新沂河以其“绿色、美丽、生态”的形象展现于苏北大地,开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良好局面。
新沂河整治工程于2006年9月开工,2010年底竣工,是国务院确定实施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沂河整治工程的实施,使新沂河的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行洪能力大为提高。受新沂河整治工程堤防培土加固的影响,沭阳段大部分护堤护岸林进行了集中采伐,采伐成材树8万余株,小树4万余株。2007~2009年,在堤防培土加固施工完成后,新沂河采伐堤段进行了大规模的护堤护岸林栽植建设,栽植护堤护岸林18万余株,基本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成规模的防护林绿带。2009年至今,沭阳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逐年分段、分批次地对老化退化的护堤护岸林进行采伐更新,做到“采伐一段、更新一段、成林一段”,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结合堤坡植草防护,形成“乔灌草”结合的绿化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管体制改革十年来,护堤护岸林建设硕果累累,成绩显著,凝聚了共识,锻炼了职工,增强了基层水管单位的发展后劲,探索出护堤护岸林建设管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提高重视程度,落实绿化政策
党和国家对植树造林历来高度重视,201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沭阳局充分认识认识到堤防防护林不仅能消浪防冲、防风固堤、保持水土,更可以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消减噪声、美化环境,护堤护岸林建设意义重大,是贯彻执行植树造林的法律法规、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2.转变发展理念,统一思想认识
水管体制改革之前,新沂河堤防普遍采用灌木防护林,品种上大多是紫穗槐。灌木防护林栽植密度大,生长茂盛,虽然水土保持效果较好,但在堤防上视线通透不好,不便于防汛巡查中及时发现险情。由于紫穗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每年都有收益,因此在树木更新时有部分干部职工仍倾向于沿用原有的建设模式,继续种植紫穗槐。针对这种情况,沭阳局邀请专家对防护林种类进行分析论证,从经济效益、防洪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让广大干部职工对乔木防护林的价值有了科学的认识,摒弃了灌木防护的惯性思维,接受了以乔木为主的生态防护体系,转变了观念,统一了认识。
3.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规划计划
为保障护堤护岸林建设工作的开展,沭阳局成立了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具体抓落实。实行领导干部绿化目标责任制,在每年年初,都与各管理所签订责任状,落实护堤护岸林管护任务,明确责任。科学制定年度绿化计划,每年初均召开绿化工作会议,安排指导绿化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4.选用优良品种,做好技术培训
在护堤护岸林品种上,重视选择良种苗木。明确了乔木防护后,沭阳局根据历史栽植和本地区苗木供应情况,选择了苏北地区广泛种植的意杨。意杨是由南京林业大学从意大利引进培育的杨树树种,为江苏创造了目前年产值达3000多亿元的杨树产业。具体品种上,淘汰老化弱化的69杨和72杨品种,选择国家重点推广的杨树新品种——南林95和南林895,逐步提升防护林的品质。南林95和895是南京林业大学选育的杨树品种,具有速生、优质、高产的特点,是国家级林木良种。
沭阳局邀请中国林科院专家对职工进行杨树选苗、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介绍育林、病虫防治等基本理论知识,用科技育林知识武装头脑。在护堤护岸林栽植过程中,请林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后期管护方面,请林业部门重点指导修枝、病虫害防治等。通过采取这些有效措施,普及了科学育林技术,使护堤护岸林的栽植与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5.把握关键环节,提高栽植质量
在栽植过程中,沭阳局注重控制重点程序,保证护堤护岸林建设质量。
栽植时间上,视气温和地温条件适时栽植,一般在植树节前后,根据当地条件,最佳栽植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这段时间地温上升,土壤已解冻,根系萌动,树液开始流动,且地上部分水分蒸发小,有利于苗木成活。
苗木选择优质壮苗。选择顶芽饱满,苗干通直健壮,无溃疡病等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的苗木。坚持苗木规格,高度须达到4m以上。沭阳局在择优选定树苗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到育苗基地实地把关,检查苗情,确定苗源,从根源上保证护堤护岸林的质量。
栽植体制上,为了避免不同环节的相互影响,保证栽植效果,沭阳局实行“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的机制,按树苗成活数量计量结算,保证了护堤护岸林栽植的成活率。
栽植方法上,采用机械挖坑、统一栽植、及时浇水、人工覆土续作业的施工工序,各工序环环相扣,有序展开。开挖树坑不小于80cm,株行距采用5m×6m,定点放线。树苗起苗后最好放入河水中浸泡1~2天,充分吸水后再取出栽植。栽植时要做到树苗正直,根系舒展,栽植深度不低于70cm,树坑灌满水后填土覆盖。栽植现场安排专人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返工。
6.开展义务植树,丰富活动形式
近年来,沭阳局不断创新措施,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共青团员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义务植树,逐步形成了“义务植树常态化”、“绿化责任全员制”的良好局面:新沂河沿线遍栽杨树,堤坡尽植草皮,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0%以上,还专门建立了“共青团新沂河纪念林基地”。
7.加强后期管理,保护绿化成果
护堤护岸林幼苗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各种破坏,因此栽植前3年管理难度最大,任务最重。在此期间,需根据季节和气候等因素,适时浇水、清除林间杂草、剪除树干基部的萌条、去除竞争枝、防治病虫害等。对3年以后的林木要逐步修除树冠下层生长衰弱的枝条,促进主干成长。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设置宣传牌等方式。增强群众保护堤防林木的意识,同时加强巡查监管频次,对破坏林木等现象及时打击查处。签订承包合作协议,落实承包责任,督促管护人员履职尽责,保护了绿化成果。
8.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推广应用
沭阳局结合工作实际,探索科学绿林新路子,从树木栽植到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撰写的论文《沭阳河道管理局护堤护岸林工程管理工作实践》在水利部淮委主办的《治淮》(2009年11期)上发表,引起较大反响,并在灌南、新沂、邳州等地得到了推广应用,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和学习推广价值。
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新沂河护堤护岸林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较好的绿化效果。但客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病虫害防治措施不足
在近年的护堤护岸林管理中,对杨树溃疡病、杨小舟蛾等病虫害,沭阳局通过打孔注药、人工喷雾、灯光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但这些措施都是人工地面防治措施,对树木幼苗效果较好,对于高大杨树效果不明显。尤其是近年来,美国白蛾入侵,危害严重,防治手段有限。
2.杨絮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每年春天,杨絮漫天飞舞,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皮肤过敏,造成环境污染,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此外,杨絮易燃,遇明火可能形成火灾,存在安全隐患。自国家“十二五”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公民对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飞絮污染的反应也越来越强烈。
3.防护林被破坏现象时有发生
新沂河堤防,尤其是沭西段堤防,靠近村庄住户,受到违章种植、搭建等干扰较多。护堤护岸林在幼苗期比较脆弱,更易受到伤害破坏。在近年的工程管理实践中,护堤护岸林幼苗被牲畜啃食、人为破坏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护堤护岸林成活率和林木质量。
4.管理战线长,承包户数量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护堤护岸林承包户普遍年龄偏大,对树木管理力不从心,部分堤段后期管理不到位。
1.争取农委、林业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
积极与当地农委等部门联系,争取政策、资金、装备等方面的支持帮扶提升防治效果。沭阳局在近两年争取了沭阳县农委对新沂河护堤护岸林进行了飞机施药防治和高射程车载喷雾,弥补了本单位防治病虫害手段上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引进新品种雄株杨树,控制飘絮
杨树为雌雄异株树种,雌性杨树会开花结果,产生杨絮,漫天飘絮;雄性杨树一般只开花不结果,因此不会产生杨絮。江苏地区曾经广泛种植的69杨、72杨便属于雌性杨树。
近期,南京林业大学选育出了南林3804、南林3412、南林862、南林46等4个“不飘絮”的雄性杨树品种,通过国家林业局杨树新品种审定,并开始推广。建议与林业部门加强合作,在今后的护堤护岸林更新栽植中引入“不飘絮”的新品种,加快推进杨树雌株替代步伐,逐步缓解人民群众的“杨絮之恼”,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3.加强宣传引导,打击破坏行为
高度重视绿化宣传教育,利用水法宣传、堤防宣传牌等手段,通过网络、标语、传单、展板等多种形式宣传堤防绿化、护堤护岸林建设政策规定,增强沿堤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与公安部门加强配合,对发现的破坏树木、侵占林地等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4.加大巡查频次,落实承包责任
与承包户签订承包经营合作协议,明确权利和责任。不定期进行巡查检查,督促和指导承包户落实管护任务,履行职责,对年龄大、管护不力的承包户进行调整,确保后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沭阳河道管理局223600骆马湖水利管理局223800嶂山闸管理局22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