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兴邦定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而这个基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可动摇的。那么如何保证粮食安全问题?它的先决条件是保护好耕地资源。耕地的减少是一个现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是现如今乃至将来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04-1
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要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粮食关系国计民生、兴邦定国。而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土地与粮食。所以要保护好现有耕地,加大复垦工作,维护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土地”。在我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广先进技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这体现了国家对农田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粮食的生产要靠土地,而土地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的确面临一种巨大威胁。下面本文将对粮食安全以及耕地保护做简要分析。
1 粮食安全现状研究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人均耕地占有率低、人均粮食消费率低、粮食种植比较收益低以及工业粮食消耗缺口持续增大。耕地人均占有率低,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导致的必然结果。近些年,在我国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耕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耕地非法占用、浪费现象得到了限制,土地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保证了土地质量和数量。但是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还远远达不到世界人均水平。所以要加大对耕地的保护,进而维护粮食安全。我国人均粮食占有率低下。人均占有粮食量的多少,是反应国家或区域粮食生产水平和评价粮食安全的最直接指标。我国人均粮食占有率低,与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分不开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粮食的生产速度,加之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生产技术上的差距,致使人均粮食占有量生长缓慢(排除自然灾害等其他人为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粮食种植的比较收益低。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前行,农业产业结构适度调整,当前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成本也随之升高,虽然粮食的收购价格有所调整,但是调整价格要低于化肥以及其他农用产品的增长价格,这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不足,出现耕地负指数底以及抛荒现象严重。工业用粮缺口增大。随着酿造业以及食品业的快速发展,粮食储备更显不足。
2 保护耕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措施
2.1 认真执行耕地保护制度
我国相关制度已经明文规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用途不改变,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各地相关部门要强化保护意识,从实际出发,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实事求是,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切实做到保护耕地资源。
2.2 控制非农建设用地
2007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要保证这条红线,就要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严格控制城市扩建用地以及其他一些非农占地。但是耕地逐渐减少是不争的事实,要遏制这种现象的延续,首先要做到城乡发展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城乡发展耕地被占用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城市和农村交接地带成为占用的主要地段。其次,建立和完善耕地产权制度。再次,建立健全耕地质量评估体系,为土地利用方式提供依据和保障。
2.3 加强粮食主产区的建设
粮食核心地区是粮食安全的保障,据统计我国粮食主产区提供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70%左右,这足以说明粮产区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对核心粮产区的投入和建设,保障当地土质养分和其他一些配套设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证粮食产量和质量。
2.4 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
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要突破农业的现状,加快步伐,实现生态农业。我国农业大环境逐渐恶化,是走向生态农业的一大障碍。尤其是现代农业药物使用量大而且不规范,导致农副产品药物含量超标,土地污染严重。因此要合理科学使用农药,改良和培育土壤,保证土壤肥力,保护农业大环境不被污染,逐步实现生态农业,最终走向生态、经济乃至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耿玉环,张建军,田明中.论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0):906-909.
[2] 何蒲明,王雅鹏.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08,(5):28-30.
[3] 乔地,许为钢.推进粮食生产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N].科技日报,2008.
作者简介:马汉彬,洮南市国土资源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