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瑞东 郑双 鞠清明
夕阳西落,晚霞初显。吃过晚饭的扶余市弓棚子镇弓棚子社区农民朋友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社区中心小广场。有的扭起秧歌,有的跳起健身舞,有的打着篮球,还有的滑着旱冰,孩子们在一边玩着游戏,更多的人或是在这里观看、学舞,或是三两成群地唠着自己关心的事……人们在这里告别一天的劳累,回味一天的快乐。
广场不大舞台大,投入不大效益大,活动不大意义大——这是包括弓棚子社区在内的松原数百个农村文化小广场最真实的写照。该市从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着力建设村级文化小广场,把文化惠民乐民工作做到了农民群众的心坎上。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认识高、动作快、办法实、成效显
松原市委书记高福平在多次农村文化调研后表示,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是充分解放和发展新农村生产力、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可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突破口选在哪里?
“抓好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高福平坚定地说,这样就可以使农民群众文化活动有平台、有阵地。
松原市委、市政府把“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作为构筑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百姓精神家园的奠基工程,写进了《松原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报告》,列入了《松原市“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和《松原市“民生行动计划”》,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文化小广场行政村全覆盖。今年计划建设村级文化小广场260个。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在宣传、文化部门牵头抓总、督促协调下,各地积极响应、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突出规划引领。前郭县在文化小广场建设上制定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长山、王府、乌兰图嘎等重点镇为支撑,以行政村为基点的广场建设体系,提出了因村制宜、大小结合,先易后难的建设思路。目前,全县233个行政村建成硬化文化小广场165个,占全部行政村总数的71%。
着力降低成本。扶余市在广场建设中实行面向社会进行统一招标,简化立项招标程序,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图纸,有效降低了工程整体造价,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场建设量需求。今年计划投入资金780万元,建设110个农村文化小广场,平均每个广场造价预算仅7.1万,成本比各村散建几乎降一半。
坚持资源整合。乾安县在广场建设上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整合利用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村屯整治、道路工程等项目,弥补农村文化阵地资源的不足。该县安字镇东夏村是市农委、市国土、油田等单位的联系点,在多家单位的联合帮扶下,投资70多万元,建起了3000平方米高标准的文化休闲广场,由健身广场、溜冰场、景观长廊组成,体育设施、景观灯、休闲座椅等一应俱全。农闲时节,广场上每晚灯火通明,唱唱跳跳的男女老少,挤满了整个广场。
规定“统一标准”,订制“完美套餐”——同标准、同设计、同功能、同推进
松原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遵循“统筹规划、统一工程,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原则,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实行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工程要求,在选址、规划、标准的设计上,都要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避免重复建设。
工程由各县(市、区)财政统一投资,每个小广场按照15~20万元的标准进行建设,全市计划投资近5000万元。目前,全市已经投资2800万元,今年的文化小广场建设任务已经全部落实,现在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8月底完工。
完善配套设施,文化小广场建设按照“六有”标准(有面积为500~1500平方米的硬化场地,有广场照明灯、音响等设备,有文化宣传长廊,有健身娱乐器材,有专门管理人员,有文化队伍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进行,同时,坚持实际、实用、适度,尊重群众意愿和需求,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强化管理使用,注重活动质量——常指导、强培训、办活动、激活力
在加快广场建设的同时,千方百计完善配套功能,积极引导群众参加活动。利用相关补贴资金,统一为每个行政村购置了文化活动装备,包括音响、锣鼓钹、秧歌服、扇子等,以此固化了一批文娱活动骨干,成为广场活动带头人。
宁江区不断加大文化带头人、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建立乡镇文化站、村文艺队“二位一体”培训网络,全区82个行政村全部培训到位,大大增强了广场活动组织能力。
随着广场建设兴起,植根这块舞台阵地,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遍地开花。全市农村创建和培育小剧团、秧歌队等各类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和典型户近6000个,拥有二人转、歌舞、秧歌、小品等民间文艺骨干2万多人。乾安县严子乡君字村小剧团走出乡村进京演出,他们创作的村歌《腾飞吧,君字村》,在全国“村歌献给党”征集活动中,荣获“十大金曲”等4个奖项。前郭县农民健身秧歌队,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健身秧歌比赛中获得5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