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学思维方法 推动政法工作新发展

2015-01-26 18:41刘玉顺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10期
关键词:政法机关法治

刘玉顺

当前,世情国情社情迅速发生着深刻变化,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我国面临的战略环境不容乐观,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发展进入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广度深度在加大,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面临严峻考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更加复杂多元,对政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期待。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政法机关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深入研究新时期政法工作的特点规律,强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以正确的执法司法理念来引领新时期的政法工作,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法治化水平,肩负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

强化政治思维

从实质上讲,政法就是政治。从事政法工作的同志必须时时、处处保持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确保政法工作的正确方向。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大是大非问题,必须旗帜鲜明。政法机关要自觉将自身的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主动向党委报告工作,争取党委对政法工作的关注、了解和支持。各级党委要完善领导政法工作的制度体系,确保政法部门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又自觉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二是强化政治信仰。政法领域已经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政法队伍的政治定力是我们打赢这场政治斗争的关键。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政法干警的政治信仰,坚定政治立场;必须善于从政治角度透视事情的本质,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发现潜在的政治风险,善于从苗头性问题中洞察政治隐患;必须坚决抵制敌对势力对我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的攻击,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侵蚀,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三是捍卫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核心,捍卫政治安全是政法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清醒认识到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本质区别,人民内部矛盾属利益纠纷,是可调和的,但敌我矛盾却是你死我活、没有调和余地的。面对各种重大政治考验,必须抛弃任何幻想,挺身而出、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真正做到豁得出来、顶得上去,迎头痛击各种敌对势力,真正体现政法机关作为“党和人民刀把子”的政治本色。

强化系统思维

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肩负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政法机关必须始终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在全局中谋划政法工作,从整体上推动政法工作。一是准确把握政法工作全局。要准确认识政法工作的职能定位、特点规律、重点难点,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过硬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政法工作“一盘棋”思想,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权责分明、运转有序、公平高效的整体合力;正确处理好一地稳与全局稳的关系,三项主要任务和三个基本实践途径的关系,推进各项政法工作协调发展。二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工作。服从服务于全局的中心工作既是政法机关的责任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需求。要正确处理和把握好政法工作和中心工作的关系,自觉把政法工作置于改革发展中去谋划,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去推进。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更加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社会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三是系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要善于用全局的眼光、立体的思维,深入研究解决影响本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既要研究同类问题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又要研究纵向层次与横向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找准问题根源,摸清特点规律,统筹提出化解方案。同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解决问题。

强化法治思维

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政法机关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推动者,必须把政法工作放在推进法治的大背景下来思考谋划,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破解难题。一是促进依法行权。政法机关应积极发挥法律专业优势,深入分析、超前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的作用,不断强化行政审判和法律监督职能,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确保公权力在法律的轨道内运行。二是严格公正执法。在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政法机关更应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还要把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严格公正执法与理性文明执法结合起来,做到执法为民、公正司法,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三是依法维护稳定。要强化法治在预防化解矛盾中的权威,遇到矛盾首先要以法治为基本工具和尺度来分清是非对错,决不能“摆平就是水平”。 要正确处理维稳与维权的关系,对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要解决好,对个别人的违法行为也要依法进行处理,坚决遏制动辄闹事、一闹就赢的歪风邪气。处置涉稳事件时,必须主体合法、措施合法、程序合法,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坚决防止“知法犯法”、授人以柄。

强化底线思维

政法机关经常面对涉“险滩”、啃“硬骨头”的急事难事,只有切实强化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维护稳定中,要坚决守住“不出大事”的底线。一方面,要全力抓好涉稳问题的防范化解;另一方面,必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快速妥善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不能让事态扩大,更不能酿成大的事端。在解决矛盾问题中,要守住政策法律的底线。执法办案没有错而当事人有实际困难的,坚决维护执法司法的既判力,从法律之外来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不能以牺牲法律、突破政策为代价来换取一时一事的解决。在执法办案中,要守住公正的底线。必须强化监督,落实办案责任,排除各种诱惑和干扰,决不能徇私枉法、渎职滥权。在抓队伍建设中,要守住纪律的底线。政法干警很辛苦,需要关心关爱,但必须严格执行各项“铁规”、“禁令”,使其成为不可触碰、更不可逾越的“高压线”。

强化创新思维

新时期政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政法机关必须强化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不断破解各种难题和瓶颈,有效应对各种考验和挑战。一是以创新精神做好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历史性、轰轰烈烈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巨大工程。全面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不仅需要有大无畏的勇气,更要有善于创新的智慧。对于已经部署的各项任务,要结合各自实际创新性地使其落地开花;特别是对于正在试点的任务,更应大胆闯、不断试,在有限时间内探索创新出高质量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尚在论证阶段的,也应未雨绸缪,及早上手,超前研究,为上级决策发挥智囊和参谋作用。二是注重运用新技术支撑和推动政法工作。技术引领变革,特别是划时代的新技术革命,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甚至是根本的改变。政法机关作为专业性极强、与社会密切相连的部门,必然应以更加开放、主动、紧迫的态度,勇立新技术的潮头浪尖,熟练驾驭新技术用于推动工作,有效应对新技术对工作的挑战。当前,特别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学深、用足、用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反恐维稳、治安防控、打击犯罪、网格化管理、执法司法公开等紧密结合,切实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三是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政法工作,各地、各级、各部门既有共性,也有很强的个性;既有中央的总体设计和统揽部署,也有各地各级各部门的具体落实。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总方针的指引下,以解决自身存在突出问题为导向和切入点,不等不靠,敢于攻坚克难,充分发挥首创精神,以创造性举措推动自身工作,打造出自己的“范本”和“模式”,形成特色亮点,以各地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汇聚成政法工作的整体成效。(责编:贺贵成)

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政法机关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推动者,必须把政法工作放在推进法治的大背景下来思考谋划,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破解难题。

猜你喜欢
政法机关法治
办实事解难题 努力提升政法工作质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扎实开展教育整顿,打造过硬政法铁军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打开机关锁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