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霞
工作单位:152100 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医院
小儿肺炎是临床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该病并发症较多,若能得到有效及时治疗,则可避免并发症;重症患儿易并发脓气胸、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缺氧性脑病、呼吸衰竭、中毒性肠麻痹和中毒性休克等,还可并发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肺不张和肺大泡等。为了减少并发症,缓解症状,杀灭病原菌,应积极给予患者治疗。现搜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小儿肺炎59例患儿,对其阿奇霉素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搜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小儿肺炎59例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共29例,平均年龄是(5.25±1.02)岁,年龄范围是6个月~11岁,男患儿和女患儿分别是16例、13例。研究组共30例,平均年龄是(5.32±1.03)岁,年龄范围是6个月~11.3岁,男患儿和女患儿分别是17例、13例。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治疗时应用红霉素,每日1次,每次取25 mg/(kg·d)溶于葡萄糖200 ml中,充分混合后,给予患儿静滴,共7 d。7 d后,使用红霉素片,每日3次,每次30 mg/(kg·d),给予患儿口服,共7 d。
1.2.2 研究组 治疗时应用阿奇霉素,每日1次,每次取10 mg/(kg·d)溶于葡萄糖200 ml中,充分混合后,给予患儿静滴,共5 d。5 d后,使用阿奇霉素片,每日1次,每日10 mg/(kg·d),给予患儿口服,共3 d。
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准确记录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并对比。
无效:患儿经药物治疗后,肺部啰音、咳嗽、高热、咽痛、厌食和畏寒等症状较治疗前无变化,或病情加重;好转:患儿经药物治疗后,肺部啰音、咳嗽、高热、咽痛、厌食和畏寒等症状较治疗前基本改善;有效:患儿经药物治疗后,肺部啰音、咳嗽、高热、咽痛、厌食和畏寒等症状消失。以好转和有效作为治疗有效率。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无效5例,好转14例,有效10例,治疗有效率是82.76%;研究组无效2例,好转13例,有效15例,治疗有效率是93.33%。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是(5.3±0.5)d,咳嗽消失是(8.9±1.2)d,啰音消失是(9.1±1.1)d;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是(3.3±0.2)d,咳嗽消失是(5.1±0.5)d,啰音消失是(5.8±0.4)d。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较短,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不良反应共4例,发生率是13.79%,其中2例呕吐,1例恶心,1例纳差。研究组不良反应共1例,发生率是3.33%,表现为恶心。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较少,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肺炎易发生于春季和冬季,危害严重,若得不到有效彻底治疗,则易反复[1]。轻型肺炎患儿可出现咳嗽、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伴有食欲不振、腹泻、精神萎靡、哆嗦、烦躁不安等。重型患儿有严重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常合并心功能不全,呼吸急促、表浅,出现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等。红霉素为传统治疗药物,虽能有效改善症状,但对患儿肝脏具有一定损害,胃肠道反应较重,静滴时间较长,加上儿童耐受性差,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阿奇霉素属于红霉素衍生物,对支原体蛋白合成进行抑制,从而抑制及杀灭支原体。该药物分子结构比较稳定,亲和能力较强,抗菌作用强,组织渗透性较好,透过细胞壁直接吸收,向感染部位进行直接传送,或透过吞噬细胞实行靶位传递,组织浓度较高,且炎症部位浓度高于非炎症部位,在病变组织和吞噬细胞浓度较高,尤其以肺内及支气管浓度较高,体内维持时间较长,半衰期较长,约68 h~72 h,可有效清除病原菌[2]。与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疗效显著,治疗快速,且不良反应较少。在本文研究中,给予研究组阿奇霉素,给予对照组红霉素,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是93.33%、82.76%;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是(3.3±0.2)d、(5.1±0.5)d、(5.8±0.4)d 和(5.3±0.5)d、(8.9±1.2)d、(9.1±1.1)d;研究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分别是3.33%、13.79%,表明阿奇霉素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应予以重视。
[1]董玲英.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5(4):50-51.
[2]刘磊.浅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10(6):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