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舒雅,姚 华,尚 婷**
(1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330175128@qq.com;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国内外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综述*
常舒雅1,姚 华2,尚 婷2**
(1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330175128@qq.com;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梳理了从不同视角对医师职业精神内涵的界定,阐述了我国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现状,从医学道德价值观念、利益冲突、行业自治、医师职业精神培育问题出发,结合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设想。
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医学职业道德伦理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医师职业精神对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在该研究领域中对医师职业精神“Medical Professionalism”有三种中文译法,即医学职业精神、医学专业精神和医师职业精神。[1]本文统一采用“医师职业精神”的概念,[2]对国内外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1.1 从产生和发展历史界定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
从医师职业精神的产生来看,它产生于医师职业实践过程,是医师在职业实践过程中对医师主体精神层面的要求,对医师职业精神的考察首先要从医师职业“内因”的发生学开始研究,医师职业精神内在地生成于患者、疾病、医务人员、医学知识与技术、医疗行为与结果等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之中。从医师职业精神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医师职业精神的定位有所差异,但从根本上来看,无论是从《大医精诚》《希波克拉底誓言》《日内瓦宣言》,还是到目前的《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以及《中国医师宣言》等,一直如此。
1.2 从职业视角和社会视角界定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
从医学职业视角看,它是对医学职业本身的一种内在要求,即医师的职业责任感。这就要求每位医师在自己的实践之中细细地去解读、内化于心灵深处并外化为行为举止,由此可见医师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历练,不仅促使其诊疗水平不断的提高,医师的职业责任感也会不断的提升。这也就是所谓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的统一。[3-4]从社会视角看,医师职业精神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医师职业精神的根基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作为医师职业精神的外因—社会因素,它从不同角度与侧面体现出医师职业精神的崇高性、独特性与重要性。[3]
1.3 从人类价值和行为学视角界定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
学者石光对医师职业精神的定义是:超越自利、追求卓越、奉献大爱、赢得尊重;学者王秋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的定义是:医学的本质就是人学,因此培养职业精神首先要对人性进行充分的把握;[4-5]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医师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的主观思想,是在医学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并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全人类所肯定和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4]
2.1 美国对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
2.1.1 美国对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医师职业精神内容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早。在1999年,美国内科理事会首次将“Professionalism”的内涵定义为利他、义务、优秀、职责等;[6]直至目前医师职业精神已经普遍被认为是医学专业领域中医师所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特质,主要内容包括:利他主义、维护患者的最大利益、维持本行业的技术水平、行业自治、服务社会等。[7]2002年,美国内科理事会(ABIM)基金会联合美国内科学会(ACPASIM)基金与欧洲内科医生联盟共同研究并发布了《新世纪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这一宣言获得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的支持和认可,从而标志着医疗行业与社会盟约的形成。
2.1.2 美国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状况。
20世纪70~80年代,以美国内科医师执业委员会为代表联合几家国家级考试委员会及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共同合作,首次开展了与医师职业精神有关的培训工作。1995年,美国毕业后教育评价委员会将职业精神作为住院医师培训项目中一项重要内容,正式纳入其6项核心竞争力中。
2.1.3 美国医师职业精神测评状况。
2002年,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与全国医学考核委员会(NBME)合作,首次提出了关于评价医师职业精神的6个要素,即:专业水准、诚信、职责、利他主义、尊重及其他人道主义精神、荣誉和正直。随后美国学者David T.Stern出版了具有代表性的专著《医师执业素养测评》。在2004至2007年间,美国医学职业化研究所开展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医师职业精神调查,以《医师宣言》中的一系列职业责任为维度,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将医师对自我的评价转换成一定的度量单位,从而来测量其职业精神的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该研究所采用的是《医师执业素养测评》和360度多源反馈模式,其有效性得到公认与证实。
2.2 我国对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
2.2.1 我国对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古人云“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因此要想成为一名“良医”就必须拥有“崇尚道德”。[8]在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发展历史上先后提出了“大医精诚”“主修神养”“救死扶伤”等医师职业精神的雏形;我国于2005年正式签署《新世纪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标志着我国医师职业精神与国际水平接轨,加入践行、倡导其精神实质的行动中。[9]
2008年我国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2009年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医师协会正式发布《中国医师宣言》,宣言中要求医师应遵循病人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弘扬人道主义的职业精神,恪守预防为主和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并承诺本着“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的信念铸就医学职业的崇高与至善,确保人类的尊严与安康。[10]
2.2.2 我国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状况。
我国对于医学生医德的培养一直是颇为关注的。早在1991年,我国就有要求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时首先需要接受基础的职业精神教育即进行医学生誓言。1999年正式颁布并实施的《执业医师法》对医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着重于医师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缺乏对整个行业的全面、系统的职业精神培养。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务人员岗前培训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医务人员岗前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工作。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制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11]标准中提出医学毕业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必须达到12条要求。
2.2.3 我国医师职业精神测评状况。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医师职业精神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解释,因此建立一种世界上通用的测量与评估工具对医师职业精神进行测量与评估非常困难,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且只适用一定的情境。[12]目前我国学者进行医师职业精神测评研究时多采用360度多源反馈模式。
3.1 在医学道德价值观念问题上
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核心是社会契约与行业自律,而在我国学者的眼中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重塑是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核心,薄弱之处在于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与经济条件下对其进行提升与创新。[13]目前,我国的传统医德难以维系,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来自现代医疗体制和医疗环境的重大冲击,尚未建立适应时代背景的现代医师职业精神。[5]笔者认为,面对当下的时代背景,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研究应从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出发,把中国特色的医学伦理学建设作为主要载体,从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全面推动医师职业精神的再建设。
3.2 在利益冲突问题上
利益冲突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在医学领域中的利益冲突问题除了涉及医生与医药工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外,与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制、医院管理体制等更复杂的背景因素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医师职业精神所倡导的病人利益第一原则受到了医疗服务市场化等因素的冲击和挑战。[14-15]笔者认为,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政策改革的经验,建立有效的医疗机构利益冲突政策迫在眉睫,因为建立有效解决利益冲突的决策不仅可以作为医疗机构的一个正确价值导向,而且可以使医疗机构进一步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3.3 在医学专业行业自治问题上
在我国,医师管理以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为主导,行业准则与行业规范的制定相对滞后,行业管理与行业组织也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16]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行业自治体制,将是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建立健全完善的行业自治有利于加强行业内部监督,加强自我管理,避免行业垄断,形成行业自律。
3.4 在培育问题上
据统计,医学生是国内外对于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的主要关注群体,而针对医务人员的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相对较少。目前,我国已认识到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但仍存在结构欠合理、师资力量不足、非医学背景教师对医学知识了解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等问题。[17]因此,加强对医学生与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以此为契机从学校、医疗单位、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体系着手,深入研究构建医学伦理精神,提升行业和社会间的相互信任度,完善医师行业组织自制体系,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师职业精神测评体系,对医师职业精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孙福川.伦理精神:医学职业精神解读及再建的核心话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13-17.
[2] 伍天章.医学职业精神的辨析与构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5-6.
[3] 刘云章.基于美德论的当代医师职业精神的发生学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12A):4-6.
[4] 周志新,陈晓阳,杨同卫.国内外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3,34(4A):32-34.
[5] 唐健,丛亚丽.从重建信任与秩序开始——第八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侧记[J].医学与哲学,2013,34(12A):91-92.
[6]Latham SR.Medical professionalism:A personian view[J].Mount Sinai Journal of Medicine,2002,69(6):363-369.
[7]Swick H M.Toward a normative definition of medical professionalism[J].Institutionalissues Academic Medicine,2000,75(6):612-616.
[8] 王东栋,农乐根.“尚德敬业精诚济世”在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核心价值中的作用探析[J].右江医学,2013,41(3):456-457.
[9]Wass V.Doctors in society:medical professionalism in achanging world[J].Clin Med,2006,6(1):109-113.
[10]张潇潇,郭岩.国内外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与构建[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6): 402-405.
[11]刘志飞,马晓丹,闻德亮.浅析如何在医学院校阶段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60-62.
[12]赵明杰,杜治政,孔祥金,等.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患者视角医师专业精神的社会学研究——全国10城市4000名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研究报告之四[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4):32-36.
[13]周煜,张涛,顾艳荭.“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现况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3,(14):376-378.
[14]胡林英,丛亚丽.医学专业精神的初步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3):10-13.
[15]李曌懿,王志杰.当代我国医学职业精神的基本特征[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6):44-45.
[16]胡林英.我国医学专业行业自律问题初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25-26.
[17]赵玮,梁慧敏,王伟.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改革新思路[J].药学教育,2010,26(2):33.
Review on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Studies
CHANG Shuya1,YAO Hua2,SHANG Ting2
(1 School of Public Health,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E-mail:330175128@qq.com; 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
The article briefly reviewed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definition of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and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studie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y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In terms of medical moral values,conflict of interest,autonomy and the professionalism training,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physician professionalism in China,some ideas to improve and build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in China are proposed.
Medical Professionalism;Research Status;Development Direction
R-052
A
1001-8565(2015)05-0821-03
2015-06-27〕
〔修回日期 2015-09-03〕
〔编 辑 曹欢欢〕
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XYSK21)
** 通讯作者,E-mail:yat528@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