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国 王霞 吕欣
青岛市城市水文的发展与探索
郑志国 王霞 吕欣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和雨洪灾害等城市水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水问题的突出,对水文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探索城市水文,增强水文支撑能力,拓展水文领域,使水文工作更深入、更广泛地为经济社会服务,是水文工作面临的一个特殊挑战,更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文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文通过分析青岛市城市水文的发展历程和探索,以期为城市水文发展提供借鉴。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部濒临黄海,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11282km2,海岸线长730.6km。青岛市地势特点总体是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青岛市共有大小河流21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有41条,主要分为胶莱大沽区、胶东半岛区及独流入海区三大水系。青岛市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691.6m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5.42亿m3,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一般在1000~1100mm左右。2014年青岛市国内生产总值8692.1亿元,财政总收入2800.4亿元,常住人口904.62万。
随着青岛市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原有的水文站网布设结构和管理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水文的需求。为此,自2003年青岛市水文局便积极开展城市水文,探索和研究城市水文发展之路。
1.组建城区水文局,开展城市水文工作
2003年,青岛市水文局在崂山区组建了城区水文局,全面开展青岛市城市水文工作。自城区水文局成立以来,在城市水文建设和管理上创新思路、超前规划、全面推进,为青岛市的城市防汛、城市生态、城市安全、城市生活、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城市水文
为统一指导和统筹规划青岛市城市水文发展,青岛市水文局组织编制完成《青岛市城市防洪水文监测与预警预测系统》建设规划,对青岛市城市防洪减灾水文监测进行了站点和预警系统规划,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低洼地段监测站点全覆盖,信息传输实时化,信息显示屏幕化,人、物入水警示化的城市水文防洪减灾感知网络体系。
3.完善城市水文站网,夯实城市(市级)水文工作的基础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水文站网,夯实城市水文工作基础,青岛市水文局积极同地方建委合作,争取市财政投资建设和完善青岛市城市水文监测网络。目前,青岛市城区共建有28处雨量站、2处水文站、3处水位站、2处标志性站、12处道路积水监测站、95处视频监控站、25处水质监测站和1处信息中心,实测自动监测和传输、实时监控和发布与一体的城市水文监测网络,城市水文建设初具规模。
美国佛罗里达州南方水资源管理局在河道生态治理、湿地生态修复、地下水库蓄水,以及多样性供水策略、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管理中水文模型应用等领域的大胆探索和大规模投入,产生了众多的生态工程亮点,是国际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典范;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中转变观念,所形成的范例既是佛罗里达州水资源管理理念上发展变化的缩影,也从侧面投射了美国以及国际水资源管理理念从以排水、造田、通航、防洪、供水为主的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过程。佛州南方水资源管理的实践证明,人类的治水活动必须尊重自然,认识规律,与时俱进,也证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极端重要性。
4.建设世园会监测站网,开展专项水文服务
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青岛举办,青岛市水文局争取市财政投资498万元建成了青岛市世界园艺博览会水信息监测服务系统,在园区内布设了3处雨量站、5处水位站、3处标志性水文站、1处自动水质监测站等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园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质等水文动态,及时发布情报预报,为园区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5.以水生态文明试点市为契机,开展水生态监测
为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青岛市水文局作为市政府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城市水生态监测工作。组织编制完了《青岛市水生态监测实施方案》,与青岛大学签订协议联合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
6.建立发布平台,实现水文信息服务公众化
为更好地发布水文信息,提高城市水文的服务能力,青岛市水文局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开通绿色通道,专人负责水文信息的编写及输送,形成了具有水文特色的信息发布形式:(1)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雨水情信息;(2)通过《防汛抗旱信息》为市委、市政府、市防指及有关部门提供及时的准确的水文信息;(3)利用电视信息传播载体,向市民发布实时雨情、水情、和旱情资讯;(4)在各报社刊登水文信息,为广大市民提供科学的水文数据;(5)开展水文进社区、入家庭活动,开通三农服务网,使水文信息进村入户、润泽万家,为市民生活和三农生产提供便利;(6)建立水文信息网,开通水文信息专栏,及时更新雨水情信息,提高水文信息时效性;(7)开通“88600666”水文信息服务专线,市民可以通过拨打专线了解青岛市雨情、水情、墒情等各类信息。
7.加强行业协作,营造城市水文发展的良好环境
水文为社会,社会办水文,这是青岛市水文局发展城市水文的重要理念。青岛市水文局积极与青岛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农委、市政和水利等相关部门合作,从城市规划上入手,在城市建设上用力,与有关单位友好沟通,精诚合作,共建共管。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有城市化的社会必然要有城市化的水文。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社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标志着城市水文现代化时代的到来,未来城市水文规划与模式也是青岛水文正在践行与探索的主课题。
1.城市水文发展模式
城市水文发展模式——“一主体、三结合”。“一主体”即以水文为主体,建设、管理与运行。“三结合”即水文与建委(市政)相结合,搞好城市水文监测和管理;水文与交警相结合,互通互联,以便交通安全畅通;水文与广电相结合,实时发布各类水文信息。“三结合”的核心是积极推进实现城区水文局由青岛市水文局与青岛市建委的双重领导。
2.城市水文建设原则
城市水文建设原则——“四化标准、两区建设、一平台服务”。“四化标准”即投资整合地方化、设施设备标准化、显示视频音频化、服务常态多元化;“两区建设”即在闹市区建设城市标志性监测站,在积水区建设积水监测预警站;“一平台服务”即县级水文局建设信息综合处理发布平台。
3.城市水文实验研究
为推动城市水文研究,青岛市水文局计划申请《青岛市滨海城市水文实验站建设研究》《青岛市水生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基于遥感的水文水资源预测预报技术》等项目,以上项目旨在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水文问题,定量研究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为城市化地区的水利用、水安全、水生态提供技术支撑。
4.城市水文服务品牌
一个成熟的服务行业,必须塑造服务品牌。水文作为一个古老的、官方的、特殊的大牌服务行业,服务品牌不可或缺。青岛水文已在市直机关工委备案“慧水惠民”的服务品牌,“慧水”佛语意为智慧之水,南朝《大集经》曰:“甘露入顶,慧水灌心”,水文能测水、知水、释水,将水附有灵性与生命,用智慧之水惠及民生。
未来的社会是高度城市化的社会,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水灾害频发、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恶化将成为水文工作的重大命题。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青岛水文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水文发展工作模式,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城市水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今后,青岛水文将以自强、自信、自主的理念,践行“一主体、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以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贯彻“四化标准、两区建设、一平台服务”的建设原则;以大投入、大整合的方式,建成完整的城市水文站网、城市水文基础数据库和综合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全面拓展城市水文空间,全力提升城市水文服务能力,塑造城市水文的良好形象,探索和研究城市水文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以期为全国城市水文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经验
(作者单位:青岛市水文局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