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CT诊断分析

2015-01-26 21:35丛桂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内出血脑积水蛛网膜

【摘要】目的 探讨CT检查在动脉瘤诊断中价值及方法。方法 对30例动脉瘤患者行CT检查临床表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动脉瘤患者CT检查发现动脉瘤22例,阳性率73.33%。结论 动脉瘤的CT诊断可按出血部位推断出血动脉瘤的部位。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5.027

作者单位:158400 黑龙江省虎林市人民医院

The Analysis and Diagnose of CT in Aneurysm

CONG Guihai People's Hospital in Hulin City,Hulin 158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and the method in CT examination aneurysm diagnosis. Methods To analysis the 30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data in aneurysm row CT examination. Results 22 cases were in aneurysm,positive rate was 73.33%. Conclusion The way to judge the aneurysm of the CT diagnosis is according to the part of aneurysm bleeding.

【Key words】 Aneurysm,CT,Diagnosis

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及附近分支,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是血管分叉部血液流动对血管壁形成剪切力以及搏动压力造成血管壁退化;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常见因素;另外常与其他疾病伴发,如纤维肌肉发育异常、马方综合征等。按形态可分为常见的浆果形、少见的梭形及罕见的主动脉夹层 [1]。浆果形的囊内可有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时CT图像上多数不能显示瘤体,但可见并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脑积水、脑水肿和脑梗死等改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动脉瘤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6~63岁。均行CT扫描检查。

1.2 检查前准备

头部CT扫描前应将金属发夹、耳环、假牙等物取掉。扫描前做好患者解释工作,对躁动不安或小儿不合作患者,可根据情况给予镇静剂或麻醉。需做增强扫描者,检查前按增强扫描的常规进行准备。

1.3 CT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为颅脑常规CT扫描方法。患者仰卧,使头正中矢状面与身体长轴平行,听眦线与床面垂直。扫描基线多为听眦线(简称OM线),也可用听眶上线或听眶下线。常规层厚l0 mm,层距10 mm,由基线上l cm向上扫描,一般连续扫描9~10个层面。对较小的病灶,可加薄层扫描。对疑为脑肿瘤、脓肿、炎症、脑血管病变等,应常规颅脑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

2 结果

30例动脉瘤患者CT检查发现动脉瘤22例,阳性率73.33%。动脉瘤腔一般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动态CT扫描,可见动脉瘤腔密度增高并依正常动脉密度曲线而变化。动脉瘤壁可由钙化识别,无钙化表现为等密度,注药增强扫描,丰富新生血管壁增强。动脉瘤壁血栓依出血时间可为钙化、高密度甚至低密度阴影,但注药后不增强。蛛网膜下腔出血密度多较脑内血肿低,一般一周内消失,邻近动脉瘤的部位出血密度稍高,脑内血肿常说明动脉瘤的部位邻近的血肿,对判断动脉瘤有一定的定位意义。

3 讨论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干或其分支的局限性异常扩大。大约90%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其中以前交通动脉最多见,其次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其余10%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常为单发,多发者约占1/5。女性略多于男性。好发年龄20~70岁,20岁前及70岁后很少发生动脉瘤破裂。首次动脉瘤破裂死亡率达30%~40%,复发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率更高。

先天性动脉瘤一般认为与动脉壁肌层先天发育不良或缺如有关,好发于颅底基底动脉环的分枝,特别是动脉的分又部位。超过2.5 cm直径的动脉瘤被称之为巨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又被称之为生长性动脉瘤,所谓生长性动脉瘤就是说动脉瘤进行性增大,这可能由于动脉瘤腔的扩大,更主要的是由于动脉瘤壁的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和许多新生的小血管,但这些小血管并不成熟,易出血 [2]。

动脉瘤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后常造成动脉痉挛。由于有动脉痉挛也可有该动脉分布区的脑缺血、水肿或梗塞。动脉瘤可多发,一般多发时最大的易出血。由于脑室内出血或慢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分别造成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

未破裂的动脉瘤CT表现,普通CT扫描不是显示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一般直径<1 cm的动脉瘤CT难以发现。较大的动脉瘤依腔内有无血栓CT表现分为三型:(1)Ⅰ型:为薄壁无血栓动脉瘤,CT平扫显示为边缘清楚的圆形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为均匀性强化。有时可见瘤壁的弧线状钙化。(2)Ⅱ型:为有部分血栓动脉瘤,CT平扫显示中心性或偏心性瘤腔为含血液的高密度影,其外围可见半弧形、新月形或环形附壁血栓的等密度影,最外层有时可见到稍高密度的环形增厚的动脉瘤壁。也可见弧形或环形钙化。增强扫描时血栓不强化,中心含血的瘤腔和外层囊壁均有明显强化,这样形成“靶征”或“牛眼征”,具有特征性。(3)Ⅲ型:为完全血栓动脉瘤,CT平扫显示等密度灶,其内可有点状钙化,瘤壁可有环形钙化。增强扫描仅瘤壁有环状强化,其内血栓无强化。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动脉瘤的发现,以及对动脉瘤大小、瘤颈状况、载瘤动脉和周围脑组织结构的显示具有独到的优势,几乎可获得与DSA血管造影相同的效果。

破裂的动脉瘤CT表现,CT扫描多不能显示破裂的动脉瘤本身,但可清楚地显示其并发症。(1)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破裂常引起蛛网膜下腔、脑内和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显示为所在的脑池、脑沟及脑裂密度增高,大量出血则形成铸型;脑内血肿和脑室内出血的CT表现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同。根据出血的部位与范围,可大致确定破裂动脉瘤的位置 [3]。(2)脑积水:因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出血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出现急性脑积水,CT表现为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3)脑梗死和脑水肿:动脉瘤破裂后引起脑血管痉挛、颅内压增高等,可导致脑梗死和脑水肿。亦可进一步发展形成脑疝。

根据动脉瘤的好发区出现圆形较高密度病灶,呈均匀性强化,边缘弧形钙化或出现特征性“靶征”,周围无水肿,普通CT扫描有可能作出诊断。CT则可显示动脉瘤破裂后并发症的表现,两者结合,诊断更准确。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有其优越性。

猜你喜欢
内出血脑积水蛛网膜
心肌内出血:可导致严重微循环障碍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扭伤后赶紧这样处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3D MRI可检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