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中小河道治理实践及建议

2015-01-26 16:45:03房亚军
中国水利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行洪通州区防洪

房亚军

(北京市通州区水务局,101149,通州)

通州区地处北京下游,区内有13条河流汇聚,每年城区及上游区县约90%的雨水经温榆河、北运河、通惠河、凉水河等河道排出境外。因此,通州区既要解决自身防洪排水问题,同时还要承担全市行洪排水任务。

2012年7·21暴雨使通州区河道堤防、闸坝等防洪工程设施受到了一次重大考验,同时也暴露出城市排水、村庄排水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隐患和薄弱环节。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结合区情实际,通州区开展了中小河道治理,在治理过程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道淤积严重,汛期排水不畅

以北运河为例,作为北京城区及东部地区主要排水河道,“7·21”暴雨导致北运河泄洪量增加,下泄洪水携带着大量泥沙。据测算,水中含沙量高达15%。受下游河北省段行洪能力制约,泄洪时通州段流速变缓,造成泥沙沉淀,河道主槽淤积严重。经初步测量,淤积深度 0.5~1.5 m,严重影响了通州乃至全市的行洪能力。

除北运河外,通州区内各主要中小河道如通惠排干、小中河、萧太后河、玉带河等,均因河道纵坡较缓、河道流速缓慢、河道行洪断面小、河岸植被被毁造成水土流失、沿线垃圾堆积、非汛期蓄水灌溉等原因,河道淤积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汛期区域排水不畅,内涝成灾。

2.防洪标准低,行洪排水压力大

目前,通州区部分河道不能满足相应防洪标准的原因主要有:规划调整标准提高,如通惠河行洪能力不能满足规划50年一遇洪水标准,运潮减河分洪时不能满足规划设计流量;上游来水影响,如通惠排干上游的朝阳区建成区面积增加导致降雨形成径流量加大,萧太后河朝阳段进行治理后提高了泄洪能力等,这些都增加了下游行洪压力;自身达不到防洪标准,如小中河河道两岸堤防大部分低于规划20年一遇洪水标准,不能满足防洪标准要求;受堤防、建筑物制约,如小中河河道两岸护坡部分塌陷,萧太后河河道无堤防,玉带河两岸无贯通的巡河路等,都成为制约河道行洪能力的瓶颈。

3.污水直排河道,导致水环境差

部分河道仍然存在污水直排问题,如现状玉带河流经黄木厂村、大玉园小区等村庄及小区,沿线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周边水环境差,严重影响周围自然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萧太后河现状河道为污水河道,水环境极其恶劣,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部分河道沿线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违章建筑占据河道管理范围,局部地区凸入主河槽形成丁坝,影响河道行洪及防汛抢险。

4.景观协调性差,与区域规划不匹配

不同河道生态服务功能不尽相同,通州区部分河流还未能根据周边环境、区域发展方向等来定位河道生态、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如现状通惠河存在不安全、不生态、功能单一的问题,现状河槽为硬性护砌,亲水性差,与规划新城要求不适应;现状萧太后河河道无堤防、淤积明显、排水不畅、违建严重、污染严重,水环境极其恶劣,与规划的文化旅游区及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对环境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开展河道治理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通州区计划用3年时间,分阶段对全区中小河道进行治理,计划完成10条156.6 km中小河道治理任务,内容包括河道清淤、主河槽疏挖拓宽、岸坡生态护砌、堤防加高加固、两岸堤顶路硬化、新建截污管线等内容。目前已完成通惠河、北运河、通惠排干的治理,总长度39.4 km;正在实施的有小中河、运潮减河、玉带河、萧太后河,总长度44.7 km;2014—2015年第三阶段中小河道治理任务计划安排包括凉水河、凤港减河、中坝河等3条河流,约72.5 km。结合中小河道治理,通州区政府投资对乡镇沟渠进行整治,已清淤乡镇沟渠126条264 km,同步实施了沟渠衬砌、建筑物、雨水管道、雨水泵站、村庄排水、集雨设施等工程。

通过河道疏挖,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解决了河水污染问题,改善了区域环境,营造了自然水面。主要效益体现在:一是防洪效益。提高了区域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减少了巡堤、防汛抢险的不便利因素,进而减少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生态效益。河道工程建成后,河道增宽,蓄水量增大,可增加地下水的回灌量,同时改善了各村的区域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当地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三是经济效益。工程建设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河道两岸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从而使河道两岸土地得到增值,所产生的效益将辐射周边范围,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效益。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通州区在中小河道治理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规划和治理,以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兼顾城市防洪安全

改善行洪排水能力,提高过境洪水和区内排水的双重安全保障能力。运潮减河治理后将提高北关分洪枢纽防洪调度能力,增加河道蓄滞洪能力,为通州新城重点区域保障防洪安全创造条件,同时为缓解中心城区防洪排水压力起到积极作用。小中河、萧太后河治理后可改善上游朝阳、顺义、首都机场等重点区域防洪排水条件。玉带河治理工程将大幅度提高通州城区排水能力。

2.主动服务区域发展

以新城规划为依据,工程实施后实现防洪排水标准及景观河道设计标准达到新城发展的需要。中小河道治理涉及多个乡镇,涵盖通州新城“一核五区”,其中运潮减河起点和小中河位于 “五河交汇”区域,萧太后河位于文化旅游区。在充分考虑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对接区域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功能定位进行河道生态景观建设,为市级重点项目东郊森林公园和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大项目落地建设提供水环境支撑。

3.同步开展截污治污

通过开展清淤、雨水口及管线建设等,减少污水直接入河。结合玉带河治理,新建截污和再生水管线共1.5 km;结合萧太后河治理修建截污管线9.3 km,作为近期南大沟污水的排放管道,接入规划张家湾污水处理厂,远期则作为通州新城10片区污水管网的主干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 《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 年)》和市水务局统一部署,全市中小河道治理工作将于2015年完成。通州区在本次治理过程中,以提高行洪能力、消除安全隐患、保障防洪安全为主,兼顾区域发展规划,同步开展截污治污,但要整体提升通州河道生态水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1.建立定期开展中小河道治理的工作机制

中小河道治理不仅对保障首都行洪排水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持和改善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河道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河道淤积、建筑物破损等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因此建立定期开展中小河道治理的工作机制有利于中小河道健康、可持续地发挥效益。定期开展中小河道治理的工作机制涉及沿河乡镇及相关部门,需要全市统一部署,需要政府强力支持,切实保障中小河道治理立项审批和资金投入。

2.建立加强中小河道日常管理的工作机制

加强中小河道的日常巡查和管理是维护中小河道治理成果的重要保障措施。需要按照行业主管、属地负责的分工原则,建立日常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管模式,加强日常巡视。按照市、区、镇(乡)三级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保障管理资金来源。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河道管理,对沿河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维护好沿河绿化和正常的水事秩序。雨季应有专人进行重点维护,以便正常发挥河道排洪能力。

3.制定中小河道综合规划

目前,通州区制定综合规划的河道并不多,大部分中小河道没有自己独立的规划。每条河道均位于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定期的、常规的治理只是维护河道健康生命的一部分,制定每条河道的综合规划是统筹以河道为主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通过综合规划将河道的生态景观功能进一步提高,将河道的定位与区域规划进一步对接,将河道的治理方向与全区整体水生态环境相融合,使每条河道的治理和发展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最终通过落实中小河道治理规划提升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行洪通州区防洪
产改进行时——通州区总工会打造全覆盖分层次的三级培训体系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50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大众科学(2022年8期)2022-08-26 08:58:54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河北水利(2020年6期)2020-07-21 01:58:52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
治淮(2020年1期)2020-04-11 01:32:54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北京市通州区空气污染与医院门诊量关系初探
GPS控制网在大型河流行洪能力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