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杰(济南铁路局电化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山东 济南 276004)
铁路桥梁工程施工成本高、难度大,一旦有事故发生,造成损失和影响一时会成为焦点。一般常见的质量问题集中于钢筋笼浮动、接头主筋偏离同心、焊接有砂眼、裂缝、起砂等等。但桥梁工程施工作为铁路工程重要环节,关系使用年限、使用功效,还有质量安全问题所引发的坍塌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的危害。另一方面,该工程施工整体性强,一旦完成很难做到整体的再次预防,影响因素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一个方面,比如原材料的选择、设计方案的漏洞、地质条件、地理环境、施工技艺、管理制度、以及其它如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等。应该认识到这一工程实际上呈现的事实是整体性强,系统性高,因此就应该有化整为零的施工控制与管理思维,从每个环节着手,把好质量关,如此才更有益于施工工程完成时的质量安全。本文以胶新线桥梁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查清其中易出事故的原因,并从技术、质量检测、安全质量管理、现场施工管理、施工人员、材料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
施工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甚至破坏整体桥梁施工质量,引发事故,以至坍塌问题出现。因此,从施工准备阶段就应该做好质量控制。
首先,明确施工范围,将全标段施工划分为单位工程施工、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开工前施工、开工后施工等准备工作划分清楚,并按照规定录入建设管理系统,进行细致准备,同时做好安全质量检查工作。
其次,在整个施工内容方面,也有一个具体的明确与准备,桥梁工程与其它工程差别较大,因此,应该从其技术准备方面着手,对施工所需设计方案、图纸等进行审核与查看;了解具体的施工地点中的地理环境、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限制因素;还应该对具体施工的可能性做出评估,提前预知可能与设计出现矛盾的地方,例如胶新南西联络线跨G205国道工程;另一方面,应该编制好各种预算方案,比如施工预算等。
第三,应该做好建筑材料准备。如水泥、砂石、钢筋、构配件;施工设备:如装载机、吊车、挖掘机、输入泵、罐车等;提前做好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因为施工是部分管涵预制与桥墩现浇等综合方式进行,所以应该从各方面做好加工篷与设备的布置。
第四,组织工作应该从全局出发,对各个组织机构进行建立,并做好施工队伍的选择,另一方面,应该从桥梁工程的性质与要求出发,做好施工前的培训工作,这样有助于减少施工中的因预防主体因素不当造成质量问题。
第五,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一系列的清理、以标桩、水准点、控制网、生活临时需求设施等加以备齐,使各种开工前准备在这一阶段按部就班,一一到场,并做好现场调度与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各个子计划划分明确,落实具体负责人员,从制度上进行明确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约束,从而保证施工安全推进。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全局性出发,统领一个制高点进行观察与指导。首先,从技术与质量方面看,把技术交底工作做细致,对需多加注意的地方,进行标红,对测量标准加以严格规定,通过档案管理的方式把这些问题细致记录。
其次,是材料问题。因为从工程建设的投入角度来分析,施工环节占比重大,而施工中所需的材料准备更是占到了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因此,一方面做好对材料质量控制的规定,另一方面对材料的质量进行试验,基础的检验检测要有相关资质部门出具检验报告加以证实。
第三,对施工工序应该明确规定,使操作人员按部就班进行,施工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建设部门或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资质,持证上岗,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做好现场的技术指导与监督,还应该对当日施工日志做出细致说明,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精确性,这样有利于一定时期内的统计分析与评估,也有利于问题的及时纠正与事后问题的责任追究与处理。
第四,对于需要专家评审的特殊情况:如:大于5m的深基坑方案的审核,应该经过专家级整体研究与评估,以及上报和相关手续的办理,再按照提出的解决方案加以实施。
施工阶段应该注重标准化体系管理,使各环节事事有专职,通过现代化数据统计方法实现整体连接,更能使整体施工有一个好的协调管理,也有利于责任的落实与职责的履行。
桥梁施工工程在施工方面与其它建设项目工程相同,都需要最后验收来实现质量认证。在这一方面,首先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估系统,一面把评估系统的评估指标与平时的统计数据分析评估加以对比,另一面严格按照评估程序,进行各方面的施工质量检测,并核对相关数据。
影响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因素,除了客观条件,最重要的是施工作业人员,要考虑主体因素的主观性影响与差异可能对桥梁工程施工带来哪些问题。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训练不够,必须加强培训与指导,因为这些具体操作人员都来自农村,其知识文化水平与技术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的欠缺。另一方面,要着重团队培养,从中选拔优秀者进行互相指导,保证施工中的操作具体、正确,防止因人为不熟练或操作不当引发的质量安全与生命安全。
前期的框架搭建、预制筋的铺设等都是为了实现最后的浇筑以达到所需的成品效果,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做好钢筋与模板尺寸等检查,从铁路系统往年的施工经验与事故原因分析中,可以理解到,模板尺寸的意义与重要性,所以应对稳定性、紧密度、各构件间的具体联接情况进行一一查看,并对比记录与实际的铺设情况;其二,应该做好浇筑前的清理工作,保证模板清洁、湿润;其三,在浇灌方法上,采取以具体的一次性或分层性来区分,振捣工作应注意插入时的位置,防止被钢筋夹住的问题,要对不同的面或区域进行平均化振捣,使每个地方受力均匀。
水平分层浇筑方法:主要应用于中小型跨径T型桥梁。必须注意保证浇筑速度、用料供应、现场塌落度的试验等。若是空心板梁,应该按步骤,先浇筑底板,然后通过立芯模、焊接等工序后再进行浇筑,完成后,按初凝结程度抽掉芯模即可。
在结合缝的浇筑中,首先应该对水泥浆、薄弱层彻底清除,冲洗干净,应该对接缝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要控制好初凝时间及凿毛时刻,如此可以使需要间隔期来完成的浇筑达到较好效果,同时也有利于防止裂缝问题出现。
在胶新线铁路桥梁施工中,施工环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应该从技术与工程质量方面加强研究,在实际施工中应该以现代化管理思维去主导整个施工工程,运用统计与计划方面的数据管理方式,时时跟进,一方面做好监督,另一方面将安全质量的检测评估体系化,并与施工环节关联起来,有助于施工中的问题得到预防与及时发现,可以更好的保证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
[1]张少鹏.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
[2]张钊.铁路桥梁施工混凝土工艺质量控制[ J ].企业导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