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军 蔡毅强
(1.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州 350002;2.闽南师范大学党办,福建漳州 363000)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的探讨
黄毅军1蔡毅强2
(1.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州 350002;2.闽南师范大学党办,福建漳州 363000)
“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活的内容,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从情感上凝聚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在“共同理想”中择定“个体理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要把“引导大学生更加准确地进行自身成才的目标定位、更加全面地把握自身成才的规律、更加自觉地认知自身成才的意义”作为预期实现的目标。为此,高校要坚持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有机结合,坚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将大学生实现“人生出彩”的个体目标与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相结合,积极探索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才教育
大学生成长、成才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具有丰富的外延。“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团中央召开的“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对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提出了殷切希望,即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1]。这不仅是激励大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铮铮嘱托,也是寄望大学生“人生出彩”的殷殷期许。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不仅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导向与奋斗目标,也为高校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要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将“中国梦”思想有机地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魅力和活力,为助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增添无限的动力。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活的内容,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高校开展大学生成才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确立社会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解决大学生因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信仰缺失、精神迷茫等问题,引导大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确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的指引下健康成长。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就是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精神能量,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强盛复兴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拥有持久的目标追求,从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有效地从情感上凝聚大学生
“中国梦”的提法朴素亲切,贴近实际、贴近百姓,易于理解、传播和接受,具有很强的情感凝聚力和感召力。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有利于焕发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从情感上凝聚青年学生,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时代赋予的崇高职责而努力奋斗;有利于将“高大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青年学生的思想特征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主体的尊重,从而真正意识到实现理想抱负时不我待;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中国梦”最终内化为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以真情寓实理的举措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三)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在“共同理想”中择定“个体理想”
“中国梦”既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国家民族的大愿,也包含着“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的个人夙愿与期待,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根本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共同理想”中择定“个体理想”,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有意义的个体人生。同时,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事实上也是对大学生提出新的现实要求,即大学生要尽早为自己设立更为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这个目标要尽可能地接近社会目标,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结合。因为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越是接近社会目标,越是有利于社会发展,个人的发展与进步就越快,个人的才华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一)引导大学生更加准确地进行自身成才的目标定位
大学生成才的目标定位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大学生能否真正成才的决定因素。当今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无疑应该是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德”是大学生成才的首要条件,也是其成才的导向。“成才立业,德为基。”因此,高校的各级党政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好新时期大学生成才的3个导向。一是思想政治导向。要充分利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来教育青年学生,筑牢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的思想基础[3]。二是知识导向。要使青年学生具有紧迫感和危机感,鼓励大学生苦练内功、不断求知求学、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立志成才。三是行为导向。要引导青年学生加强文明素质的培养,养成和坚守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行为观念;要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4];尤其是要引导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带头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引领社会风气。
(二)引导大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自身成才的规律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成才教育,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成才教育的内容。这主要体现在青年全面发展的内涵上:从“又红又专”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从“四个统一”,即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到“四个新一代”,即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从“五个坚持”,即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到“五个要”,即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练就过硬本领、要勇于创新创造、要矢志艰苦奋斗、要锤炼高尚品格。这些要求与希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阶段关注青年成长的集中体现。
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中国共产党关于青年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从静态要求到动态希望,从整体指导到具体的发展设计,越来越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原则和方向。因此,大学生成才教育也越来越强调求学与修身相结合、理想与奋斗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强调要遵从“学习—实践—创造—奉献”这一青年成才的基本规律[5]。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思潮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在不断增强,自我期待也不断提升,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努力寻求自我的位置,力争使自己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得到承认和肯定,以实现个体的最大价值。而社会的发展也正在呼唤有为青年。因此,大学生成才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自身成才的规律,使青年学生能够把握历史机遇,用实际行动回应辉煌前景发出的召唤,回应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和人民的期待,在把握中体会,在体会中内化,在内化中将愿望转化为行动。
(三)引导大学生更加自觉地认知自身成才的意义
大学生要真正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懂得做人、成才的真正含义,除了要对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大的外部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之外,尤其要把自己置身于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中去进行自我考量。也就是说,要把握时代脉搏,既深刻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对大学生的迫切需要,又真切地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实际压力,从而激发自己学会做人、能够成才的激情与动力[6]。正如2013年“五四”青年节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学子的信中所说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学生要“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也正是时代要求大学生必须肩负的社会责任的要求。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而且要具备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的精神支柱;还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人文精神的内蕴和健全的情感,要能够在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同时,把个体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因此,高校应将实现“中国梦”的践行活动与引领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结合起来,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放飞青春梦想,激发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强大的青春正能量,使大学生的青春更加飞扬、绚丽。
在明确了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定位之后,高校还必须积极探索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途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长、成才,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一)坚持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有机结合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首先要将知识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高校要坚持引导大学生将知识的学习与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确立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大学生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将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内化为清晰的、具体的追求目标。
因此,一方面,高校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实施青年思想引领工程,通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推广“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活动,筑牢大学生共同的思想基础,带领广大青年学生跟党走;通过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传授,向大学生传播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使青年学生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
另一方面,高校要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育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例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增加“中国梦”专题。同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采用参与式、启发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式,切实在课堂教学中构架“中国梦”的融入体系,使大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和肤浅了解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欣然接受。
此外,高校还要通过组建“中国梦”教研团队和宣讲团,大力宣传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成才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有关“中国梦”的主题演讲、专题讲座、征文比赛、论文写作等活动,引导大学生主动开展实现“中国梦”的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从而坚定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二)坚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相结合
实践已反复证明,对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不能只进行单一的理论教育,还应加强实践性引导与激励,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引导和激励其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高校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强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因此,一方面,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训练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这一平台以及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园)的作用,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合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还要加强青年创业载体的建设,构建青年创业支持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与厚积。
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校外的社会实践,将学校教育所培养的创新思维应用于校外具体的社会实践;同时,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变革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感受追逐梦想的不易和艰辛,感受实现梦想的成功和喜悦,从而触动其心灵,引发其思考,使大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深刻感悟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是个人的实践过程,进而使大学生真正把“中国梦”渗透到志愿服务社会、参与创新创业、对相关企事业人员进行专业训练、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研、到艰苦地区和行业进行生活磨砺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将最初被动的实践行动转化为主动、自觉的行为。
此外,高校还应不断创新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通过实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团队化运作,以及实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最终评定合格的大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社会实践学分等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激励和正确导向;同时,应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以突出大学生成才教育的实用性。
(三)坚持将大学生实现“人生出彩”的个体目标与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相结合
“中国梦”是实实在在的强国富民的理想与目标,也是13亿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最高理想与目标。历史发展进程已经证明,青年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同行的,所以青年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也就是“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利益化日益加剧,利益最大化观念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诱导人们对利益产生双重认识。这对大学生就业岗位的选择以及职业优劣的判断标准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大学生的利益观和价值观经常体现在其对现实社会乃至学校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反应上,所以青年学生对“人生出彩”的认知与认可在相当程度上是对自身成才的意义所在的认识。这将直接决定大学生的行为取向。
每个大学生的诉求和追求都不一样,所以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结构和取向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高校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受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十分重视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视大学就读期间的专业学习,并且具有很强烈的成才意愿,希望通过全面提高自己、努力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来实现“人生出彩”的个人理想和追求。但是,在实现“人生出彩”的个人理想和追求的过程中,由于受外界种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大学生又难免会面临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例如,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对职业岗位选择的多样化以及对薪酬待遇的过高要求等,反映出与传统的、牺牲型的成才观相冲突和矛盾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高校在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成才教育时,必须教育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要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必须引导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正面临着实现“人生出彩”的大好机遇,在实现个体梦想的奋斗过程中要善于将实现“人生出彩”的个体目标与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高度融合,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自觉地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将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与实现自我价值真正统一起来,并内化为有意义的价值行为。
[1] 新华社.习近平寄语青少年:青年有担当 国家有前途[N].京华时报,2013-05-05(1).
[2] 习近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2012-11-19)[2013-10-09].http://www.gov.cn/ldhd/2012-11/19/content_2269332.htm.
[3] 王建利,华玉武.“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3(7):39.
[4] 陈福生.新时期大学生成才导向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95.
[5] 贺朝霞.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青年成长观发展浅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0):32.
[6] 曹光荣.关于当代大学生认识自我与做人成才的现实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4(4):130.
(责任编辑 柳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