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提高博州机采棉质量的几点思考

2015-01-25 15:59:50任猛博州纤维检验所新疆博乐833400
中国棉花加工 2015年3期
关键词:机采棉博州棉农

■任猛〔博州纤维检验所,新疆博乐833400〕

对如何提高博州机采棉质量的几点思考

■任猛
〔博州纤维检验所,新疆博乐833400〕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博州乃至全疆的棉花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为实现棉花规模化发展,增强棉花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条件,机械化采摘及加工已成为各地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机采棉的优势

一是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得到解决。由于机采方式效率高可极大减少人力的需求,可以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拾棉难的问题。二是有效降低了棉农采摘环节的用工成本。假定平均产量5 700 kg/hm2(380 kg/亩),用机械采收棉花,合计费用为3 375元/hm2(225元/亩)左右,而人工采摘费用为11 400元/hm2(760元/亩),仅采摘费用就节约成本8 025元/hm2(535元/亩)。三是提高了采摘棉花的速度。每台采棉机每天采棉大约10 hm2~13.33 hm2(150亩~299亩),一台采棉机的功效相当于600~1 000名拾花工的采棉量。从节约农时方面来讲,机械采收用时短,可以使植棉户腾出更多精力搞揭膜、秸秆还田、深施肥等。四是促进了棉花产业快速高效发展。机采棉的推广是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二、博州机采棉推广现状

(一)机采棉推广方面

截止到2014年,博州棉花种植面积约14 4 666.67 hm2(217万亩),其中地方101 333.33 hm2(152万亩),兵团第五师43 333.33 hm2(65万亩)。地方机采棉比例不到10%,兵团第五师机采棉种植面积基本实现100%。地方机采棉推广缓慢,虽然当地政府在大力推广机采棉并对增加机采棉加工生产线的轧花企业给予适当资金补贴,但是鉴于机采棉质量及销售等诸多因素,普遍技改积极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机采棉的推广。

(二)机采棉销售方面

过去的2014年度,对于整个博州棉花行业来说是一个严冬,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过去几年国家实行棉花收储政策,各棉花企业争相入储不走市场,致使与下游纺织企业多年建立起来的贸易关系丢失,丧失了对市场的研判力,一味地快收购、快加工、快入监管库,而忽视了质量管理。在国际国内整个棉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销售之路举步维艰,手摘棉销售结果不容乐观,有价无市,更何况机采棉呢。截止目前,第五师皮棉销售量不到20%,80%多的棉花还安静地分散在各个监管仓储库中。这对于以棉花种植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兵团第五师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2015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五师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手摘棉比例至30%,准备以此来提高棉花整体质量。受到2014年度棉花市场受挫的打击,很多轧花企业收购机采棉的意愿降低,部分地方棉农本来准备种植机采棉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影响,放弃了涉足机采棉的打算。全州机采棉的推广速度将严重受挫,前景不容乐观。

三、机采棉质量差的原因分析

含杂高、长度偏短、短纤维含量高、加工质量差成了机采棉的主要特点。一句话,机采棉的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只要种植模式适合机采,机械化采摘就是机采棉了。准确来讲这种棉花应该称为机采的棉花,而不是机采棉。它涉及到品种培育、栽培农艺、田间管理、化学脱叶催熟、机械采收、棉花清理加工等诸多环节。美国机采棉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尤其是育种工作。美国机采棉生产过程中,由于棉桃高度一致、结铃开花一致、成熟度一致,因此其机采棉质量较高。而我国目前机采棉发展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就目前的机采棉而言,无论是育种,还是种植方式、培育方式、采摘方式并未形成单独的专业体系。

虽然我国从国外进口先进采棉机,但是采收的棉花质量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棉种问题,截至目前我国没有一个通过国家标准审核的机采棉种。二是田间生产管理。棉农为了追求高效益,种植的是手摘棉品种,生长期间按手摘棉的管理模式管理,最后采收时使用机械作业采收,影响了棉花质量。三是采收、加工问题。采摘前的脱叶剂喷洒是一个重要环节,脱叶效果不好也会影响棉花质量。机采棉在采收过程中混入的棉叶棉秆等杂质难于清理,籽清、皮清过程中机械对纤维的钩拉打击造成了棉花长度偏短、短纤维率高、含杂率高、加工质量差,降低了棉花有效使用率,直接影响了棉花的加工质量和颜色级。

四、影响机采棉质量的主要原因

(一)品种因素

近几年的棉花种植品种多为中晚熟品种,产量较高、生长期较长,如果霜期提前,气温降低,部分棉桃就不能正常开裂吐絮,纤维品质下降;同时品种多而杂。这种情况在地方尤为严重,同一块地中几个品种混种的现象较普遍,致使棉花质量一致性差,优质棉较少。

(二)气候因素

2014年春季播种期间气温较高,但在出苗期气温较低且风大而多,致使出苗不齐或出而不长,导致棉苗烂根或枯萎,补种和重播的现象较严重,播种期延长,致使棉花晚熟。夏季在棉花盛花结铃期气温过高,且高温持续时间长,纤维素的沉积和次生胞壁的增厚过大,从而使棉纤维过成熟纤维变粗,马克隆值高。后期气温过低、多雨、霜期提前,棉桃不能正常开裂吐絮,棉农为催开棉桃,普遍喷洒高浓度乙烯利,造成未成熟棉纤维增加,连续的降雨使开裂的棉花不能正常采摘,雨锈棉增多,影响了颜色级。棉花回潮率高影响棉花品质。

(三)土壤因素

博州目前的大部分棉田属于老棉区,多年来一直单一种植棉花,造成土壤贫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品质。

(四)病虫害因素

2014年在棉花苗期黄萎病、枯萎病较严重,盛花结铃期受红蜘蛛影响,使棉花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导致纤维品质下降。

(五)采摘因素

2014年国家取消了连续三年的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棉花价格由市场决定,由于棉价稳定较晚,棉农处于观望状态,采棉售棉不积极,因此棉花未适时采摘影响了棉花品质。受采棉机的限制,部分棉田的棉花无法及时采摘,导致早中晚期棉花一次性采摘交售,无法做到“四分”,好坏掺混,造成棉花质量一致性较差。

(六)加工因素

2014年采收期间气温较低,对棉株喷洒的脱叶剂脱叶效果较差,机采棉在采收过程中混入的棉叶、棉秆等杂质难于清理,籽清、皮清过程中机械对纤维的钩拉打击造成了棉花长度偏短、短纤维率高、含杂率高、加工质量差,降低了棉花有效使用率,影响加工质量和颜色级。

(七)人为因素

棉农在选种时一味追求单产、衣分,而忽视内在质量,棉农为提高收成通常把中晚期手摘棉、头遍机采和二遍机采棉掺混交售。2014年是棉花直补新政策实施的第一年,棉农由前期的观望到后来的集中交售,棉花收购集中。加工企业受新政策影响,采取快收购、快加工、快入储、快销售措施,导致混收混加工现象严重,致使棉花品质降低。

五、对提高机采棉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质量意识

棉花经营企业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国家棉花新标准已经执行,棉花经营企业应按照新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合法经营。相关部门做好对棉农的宣贯工作,指导棉农增强质量意识和知识,提高对异性纤维及其危害的认知,达到从源头杜绝异纤的目的。在棉花的收购环节切实做到分类分等收购、存放,优棉优价,促使棉农做好“四分”工作。

(二)培育适合品种

多年来棉花品种一直是影响棉花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机采棉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培育机采棉品种是当前的首要问题。为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棉花良种的选育工作,尽快培育出适合博州机采棉种植的品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机采棉质量,得到市场的认可。

(三)改进加工工艺

机采棉收购加工企业进一步改进改善采棉机采摘流程和机采棉加工工艺,最大限度地把机采棉的采摘和加工工艺环节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降到最低。根据机采棉的产量配备相应的加工设备,做到适时采摘、适时加工,缩短加工周期,提高机采棉的质量。

(四)加强技术指导

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强对广大棉花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在棉花采摘期,气象部门应积极做好天气变化的宣传工作,广大棉农也应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便于确定喷洒脱叶剂的最佳时间,达到最佳脱叶效果。

(五)培育交易市场

应做好引导培育博州棉花交易市场工作。目前博州建有棉花仓储库两个,库存量36万t左右,完全满足博州棉花产量(博州皮棉产量25万t左右)。鼓励当地企业就近入仓储库,能够有效降低棉花企业运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加强质量监管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全过程监管,棉花收购期间,做好价格调控工作,避免企业抢收而导致质量下降,积极维护企业、棉农双方利益,确保博州棉花市场有序发展。督促棉花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棉花标准和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认真履行质量责任和义务,对不同等级、类型的棉花,做到分级分等分类存放,分级分等分类加工,做到因花配车、因质改进,稳步提高博州棉花质量,提升博州棉花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机采棉博州棉农
新疆博州:成群北山羊雪中觅食嬉戏
人民周刊(2021年20期)2021-11-13 09:37:55
棉农
散文诗世界(2021年5期)2021-09-10 07:22:44
新疆博州地区餐饮单位消毒餐(饮)具检测分析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新疆北疆植棉区机采棉品种筛选试验
棉花科学(2017年1期)2017-03-10 20:38:43
博州城乡供水工程规划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机采棉打模机和运模车的故障维修
短季棉品种华棉3109在荆门的种植表现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环球时报(2015-02-26)2015-02-26 15:40:56
博州滴灌甜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糖料(2014年3期)2014-03-01 0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