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学术讲座建设的思考
——基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讲堂”的发展历程

2015-01-25 15:57周春光
中国林业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北京林业大学讲堂讲座

刘 尧 周春光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对高校学术讲座建设的思考
——基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讲堂”的发展历程

刘 尧 周春光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学术讲座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承担了在高校第一课堂之外拓展大学生的学术视野、补充学生的专业知识、完善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多种职能。目前高校的学术讲座虽然数量繁多,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从整体效果和长期效应来看,受学生需求多样化和信息接收途径多元化的影响,高校学术讲座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讲堂”的发展历程,从特色化、系统化、品牌化建设3个方面对“园林讲堂”的建设经验和发展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高校学术讲座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指出高校学术讲座建设需要学校予以足够重视和支持,将学术讲座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其进行规范管理;需要学术讲座主办方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将单一的学术讲座建设成为多元化、立体化的交流平台,使其内涵更为丰富;需要对受众群体进行准确的定位,对学术讲座进行内涵凝练和标准设计,促进学术讲座的品牌化发展。

高等教育;学术讲座;园林讲堂;特色化;系统化;品牌化

学术讲座(一些大学也称为学术报告),就是某一专业领域的学者在短时间内通过讲演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听众(学生)。学术讲座是大学校园内主流课程之外的一个重要的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途径[1]。作为一项基本的学术活动,学术讲座伴随着大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存在。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学术讲座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学术讲座发挥了辅助人才培养、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影响力等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术讲座对拓展专业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学术讲座已成为各界学者参与高等教育、与高校建立多元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着高校学术讲座重要作用的日益突显并在业界取得共识,“如何在高校更好地推广学术讲座并不断提升其层次,使其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如何构建能够充分发挥学术讲座价值的重要平台,使学校、学生和社会从中共同受益”等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因此,笔者结合多年来举办学术讲座的经验,在总结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讲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学术讲座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

笔者认为,高校学术讲座的建设必须结合各自的专业特色,以满足特定受众群体的需求;必须形成完整的层次系统,以便提供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必须凝练为特定的文化品牌,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并得以推广。具体而言就是,高校学术讲座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包括特色化建设、系统化建设、品牌化建设3个阶段。

一、从“园林讲堂”的产生过程思考高校学术讲座的特色化建设

(一)高校学术讲座特色化建设的思路

目前,高校开设的各类讲座纷繁复杂,让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有企业为宣传自己开设的巡回讲座,有学者为完成指标任务所作的科研报告,有成功人士的励志演讲,当然也不乏一些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但是,由于各类讲座杂乱无章、铺天盖地且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容易挫伤听众的参与热情。因此,笔者认为,高等院校应该对各类讲座的开设进行统筹规划,确定一定的开设标准,并根据标准有所取舍;同时,应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重点建设一些特色类学术讲座,不求大而全,只求专而精。

(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讲堂”学术讲座建设的实证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作为全国规模最大、人才培养体系最完整、师资力量最强、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园林教育基地,从创办之日(1951年清华大学营建系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共同创办造园专业,国家进行院系和专业调整后,造园专业转为隶属原北京林学院)起就坚持“兼容并举、内外兼修”的开放式办学思想,将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与研讨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在历届毕业生的回忆中,均留下了高水平学术讲座的痕迹;而且一些毕业生认为,高水平学术讲座对其职业发展和人生追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导向也逐渐调整为倡导综合素质教育。与此同时,我国园林行业面临着产业调整的挑战,再加上园林专业生源的差异性越来越大,这都使高等园林教育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为此,2002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对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导向。其中,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为了保持传统园林教育的优势、突出学科专业教育的特色,园林学院基于对学院发展定位、学科特点和优势力量、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对原有的零散无序的学术讲座进行了整合,此即为“园林讲堂”的萌芽阶段。

在“园林讲堂”的建设过程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走访了我国开展园林教育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的景观学系、北京大学的景观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的景观学系、华中农业大学的园艺林学院等,对这些院系和科研院所的学术讲座举办模式、学生自发型学术活动等进行了分层次、分类型的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确定了“立足青年优势,整合校内外园林专业的优势资源和学术力量,以‘园林讲堂’为平台,以‘园林文化’为核心,建设极具特色的高校专业学术讲座品牌”的思路。

在“园林讲堂”顶层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打开局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首先对北京地区园林系统的专家、前辈发出诚挚邀请,希望他们能够在方便的时候光临北林校园与青年学子畅谈理想、交流学术。邀请一出,响应之声不绝于耳。例如,北京市园林局原副局长、总工程师李嘉乐先生做客首场“园林讲堂”,与青年学生畅谈了“园林专业概况”。当时场面火爆,人头涌动……首场“园林讲堂”的成功鼓舞和坚定了园林学院办好“园林讲堂”的热情和信心,随后又邀请到孙筱翔、苏雪痕、陈俊愉、孟兆祯等诸多园林界的大师做客讲堂“传播园林文化,深究园林精神”。经过不懈努力,“园林讲堂”成为北京林业大学和园林行业最具活力的学术讲座品牌,得到学校有关领导、教务主管部门以及兄弟院系的认可与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园林讲堂”学术讲座创办以来,先后有240人次的国际、国内知名的园林界专家学者走进讲堂,为园林学子举办了227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师生聆听学术讲座达42 860人次。

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讲堂”的创办过程可以看出,高校的学术讲座建设必须注重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必须建立具有较高水平和知名度的讲座讲授者队伍,并立足于行业领域培养受众群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学术讲座具有一定的发展动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从“园林讲堂”的发展历程思考高校学术讲座的系统化建设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丰富;同时,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功利化倾向和浮躁心理也越来越明显[2]。因此,在组织学术讲座的过程中,笔者越来越感受到组织方、讲授者、受众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方面,学生对学习持有的功利性态度或懒惰态度,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讲座很容易被学生忽视或放弃。例如,部分学生认为学术讲座的内容在网络上都能获取,而忽视了讲座讲授人带给听众的现场体验和思想交流。另一方面,随着学生需求的逐渐多样化,以往“专家作报告、学生听讲”的学术讲座模式因其形式的相对单一和缺乏双向交流,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术讲座的顺利举办。这也对高校学术讲座的组织者提出了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园林讲堂”的建设过程中,注重与时俱进,从2个方面入手,加强了学术讲座的系统化建设。

(一)将学术讲座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经过多方努力,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将“园林讲堂”以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名称为“名师讲堂”)的名义正式纳入北京林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7版)。这标志着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园林讲堂”实现了从由园林学院学生工作系统主导的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向由专业教师团队主导的以专业素养熏陶和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内容的第一课堂的转变。

“园林讲堂”定位的调整看似简单,却是从根本上体现了园林学院对园林文化和园林精神传承和发扬的思索与追求,并在园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探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园林讲堂”成为专业选修课,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因为不重视而错失有价值的学术讲座的问题,切实提升了“园林讲堂”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高校学术讲座地位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选修“名师讲堂”选修课程的学生占园林学院全部学生的90%以上。“名师讲堂”通过要求学生提交有关讲座体会、专业认识的课下作业,在促进学生对专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力。

(二)将单一的学术讲座建设成为多元化、立体化的交流平台,使其内涵更为丰富

为了满足学生对学术讲座交流方式的多样化需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经过统筹规划,将“园林讲堂”由单一的专业学术讲座发展成为涵盖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园林讲堂”手记》、“园林讲堂在线”的多元化和立体化的交流平台。

1.组织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是“园林讲堂”的主体,通常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每个月都会邀请高水平的校内外专家学者在“园林讲堂”作3~4次学术报告。一方面,园林学院规定院内各学科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每2个学年至少要以主讲嘉宾的身份做客“园林讲堂”1次,与学生分享所在专业领域的学术动态和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经验。另一方面,园林学院积极邀请校外的行业精英、知名专家学者在时间方便时做客“园林讲堂”,与学生分享业界的前沿技术和他们的主要研究成就。

此外,“园林讲堂”创办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还先后组织了有关法、英、德等国家风景园林的系列学术报告,以整体打包的形式对某一国家的风景园林教育和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前沿进行专题性介绍,取得了巨大的反响。

2.开展学术沙龙活动

学术沙龙是“园林讲堂”的补充,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将其定位于开放式平等的学术交流平台。通常,园林学院每个月都会开展1~2次学术沙龙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一个确定的主题,参加活动者围绕主题并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陈述与探讨。园林学院现有的学术沙龙包括风景园林设计沙龙、园林植物系列沙龙、“旅研旅言”旅游沙龙等,全部面向专业领域内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开放。

3.开设学术论坛

学术论坛是“园林讲堂”的高端品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将其定位于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交流平台。通常,园林学院每2个月组织1次学术论坛活动,每次论坛都会围绕某一主题邀请多位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与师生分享他们各自的研究前沿和动态。目前园林学院开设的学术论坛包括国际风景园林师论坛(已成功举办5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首都高校风景园林研究生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9届)和首都高校旅游研究生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4届)。

4.探索“园林讲堂”的书面化形式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对“园林讲堂”的书面化形式进行了探索,尝试由园林学院主编,对一定周期内的“园林讲堂”内容进行整理,并在主讲人核定的基础上编辑成书——《“园林讲堂”手记》。目前《“园林讲堂”手记》已编撰三辑。

5.建设“园林讲堂在线”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技术对“园林讲堂”的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和学术论坛现场进行实时记录,并通过后期影像处理拷贝后形成电子化的“园林讲堂”,然后放在“园林讲堂在线”上供更多的师生观看。目前,“园林讲堂在线”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园林学院官方微信”“园林学院博客”、主页视频链接等。此外,园林学院还制作了数十张“园林讲堂”系列光盘。

通过对“园林讲堂”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定位设计,目前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讲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种需求。这也为高校学术讲座的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三、从“园林讲堂”的内涵凝练和标准设计思考高校学术讲座的品牌化建设

据了解,目前高校中能够结合自身的特色建成初具影响力的学术讲座品牌的并不多见,这与高校重视短期效应和社会效应而忽视中长期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关系。笔者在对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讲堂”学术讲座建设与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要建成具有一定水平和影响力的学术讲座品牌,必须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发掘,对内,要找准学术讲座所依托的文化特质,并进行内涵凝练,形成品牌发展的核心,以保障其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外,要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学术讲座进行标准设计,并进行持续性的宣传和推广,以使其易于为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园林讲堂”的内涵凝练和标准设计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一)“园林讲堂”通过内涵凝练形成学术讲座品牌发展的核心

自2004年“园林讲堂”创办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始终将其定位于园林文化的载体与表达方式,并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深入发掘,以保障“园林讲堂”这一学术讲座品牌发展的生命力。

1.园林文化的凝练

“园林讲堂”以一种有别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将园林文化娓娓道来……以报告、论坛、沙龙等灵活的形式对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进行重新梳理,并形成当代青年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与时俱进的园林文化表达方式。这种重构既是对园林文化历史的继承,也是对传统与现代园林所孕育的“道法自然”的独特园林文化的再凝练。

2.园林精神的传承

园林的诞生有其特定的社会条件,所以园林所蕴含的“精、气、神“也具有独特的味道。如何将园林精神完好地传承并使之发扬光大,以往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要。“园林讲堂”的应运而生,成功构建了一个拓展园林精神、展现园林内涵的平台。其将与园林相关的不同行业、不同战线、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大师、学者和专家请进讲堂,正是“兼容并举”园林精神的体现。

3.园林学术氛围的营造

“园林讲堂”诞生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虽然已有较为良好的学术氛围,或者确切地说是已有较为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园林学院的师生与国内外大师直接接触与交流的机会不多,与园林学科专业领域前沿思想碰撞的机会也不多。“园林讲堂”的诞生成就了一个契机,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与大师的对接,一方面为园林大师们提供了宣讲与升华其学术体系和成就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青年学生和普通教师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随着“园林讲堂”的深入发展,园林学院的学术氛围也空前浓厚起来。

4.园林人才的孕育

“园林讲堂”是对园林学院专业教育教学的一种延伸。讲堂对学科前沿及动态信息的宣讲和探讨与课堂对专业知识的集中传授相融合,不仅有利于活跃学习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目前,“园林讲堂”的内容不仅涉及专业前沿、行业发展、职业导向、人文社科等各个方面,同时还兼顾造园、植物、环境、艺术、规划、建筑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这对全面提高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和质量十分有益。

(二)“园林讲堂”通过标准设计促进学术讲座品牌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园林讲堂”的规模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学术讲座建设的标准设计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对“园林讲堂”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学术讲座品牌建设的统一标准和细节设计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促进学术讲座品牌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1.标识系统的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讲堂”创办多年来,始终没有自己的专用标识系统。没有标识系统意味着“园林讲堂”在视觉表现上没有统一的形式。因此,目前园林学院正在一定范围内按一定的标准征集“园林讲堂”标志(LOGO)、“园林讲堂”的标准字体、“园林讲堂”宣传海报的版式、“园林讲堂”纪念品的设计方案。

2.宣传系统的构建

“园林讲堂”重在学术研讨,而学术研讨需要有一定的氛围,并有一定的传播途径。目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讲堂”常用的宣传媒介主要有宣传海报、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园林讲堂”BLOG、园林学院微信平台等4种。由于宣传媒介的覆盖面有限,所以“园林讲堂”的宣传基本是局限于园林学院内部,而对外宣传和影响的效应很弱。因此,北京林业大学应加强“园林讲堂”宣传系统的构建,多方位出击。例如,可以推出“园林讲堂”海报,用于楼宇张贴;可以建设“园林讲堂”专题网站,以推动学术讲座的信息化进程;可以正式出版《园林讲堂》系列丛书及光盘等衍生产品等,以促进“园林讲堂”这样的学术讲座品牌向社会全面开放。

3.组织工作系统的规范统一

根据学术讲座品牌建设的规范要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应针对“园林讲堂”的固有环节,制定统一的组织、管理、运行标准。例如,对不同层次的“园林讲堂”要制定不同的组织工作标准,并且覆盖会场内的场地布置、时间安排、流程要求、主持与主讲的衔接、交流互动等以及会场外的场地引领、人员组织、宣传渠道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园林讲堂”学术讲座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高校学术讲座由无序到有序、从注重数量到强调质量的发展过程[3]。从“园林讲堂”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重视文化内涵的发掘是高校学术讲座建设的核心内容,强化标准设计是高校学术讲座发展的技术保障,两者都对高校学术讲座品牌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

四、高校学术讲座建设研究的结论

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讲堂”的建设与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学术讲座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尤其是高校学术讲座品牌的创建更需要多方面的通力配合。

首先,高校应对学术讲座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高质量、高水平学术讲座的创办必须有内外部条件予以支持。学术讲座建设涉及资源运用、专家费用、宣传投入、硬件建设等多个方面,这都需要高校的重视与支持。

其次,学术讲座主办方应对学术讲座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单一的学术讲座很好组织,但是要获得良好的口碑和赢得受众的认同以及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则需要主办方在特色化、系统化和品牌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智慧。

最后,学术讲座主办方应对学术讲座及其受众群体进行准确的定位。学术讲座的受众群体必须具有共同的特点,如具有相同的专业领域、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对某一问题有共同的疑惑等。而学术讲座必须能够针对受众群体的共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只有这样的学术讲座,才能实现效应最大化,并得以可持续发展。

[1] 田仙贵.大学学术讲座的产生和发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1):60-61.

[2] 柳翔.多视角下高校学术讲座建设的路径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8):116-117.

[3] 刘敏.关于学术讲座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181-182.

(责任编辑 柳小玲)

猜你喜欢
北京林业大学讲堂讲座
欢迎订阅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次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How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n Hour Using Id, Ego and Superego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Pilot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eness and Prosodic Features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