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 静 马明国 李明飞 彭 锋 许 凤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高校的扩招及教育任务的加重,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采取了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方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专业教师充实到了班主任的工作岗位[1-2]。青年专业教师经历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对学科有清晰的认识,在引导和教育学生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大一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大一新生要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开启全新的大学生活,非常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大一是学生思想、学习及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大学新生班主任的青年专业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大学新生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做好育人工作。
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中学步入大学,表现出独有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对环境的不适应、心理不适应及学习不适应3个方面。
大学新生面临的第一个巨大变化是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新生们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地域差异明显,各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及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同时,入学后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考大学”,部分新生在入校前从未离开过父母,生活方面的事物全靠父母打理。进入大学后,衣、食、住、行都要自理,面对全新的集体生活,大部分新生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面对全新的环境,大学新生的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那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也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学生为备战高考,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在高考胜出后,学习目标和压力一下消失,没有了新的方向。此时,如果没有及时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则会对学习失去热情和积极性,懈怠感悄然滋生。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大学生活进行过美好的想象,当心中憧憬的理想环境与现实环境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失落感;还有一部分学生因在高考中发挥欠佳,或在填报志愿时出现了偏差,与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失之交臂,心理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还有部分新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出于对热门专业的追逐而盲目地选择了学校及专业,当进入大学后,发现“得非所愿”,也会出现不良的抵触情绪,并深受其扰。
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多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榜样。进入大学后,发现身边的同学个个都很优秀,除了成绩以外,自己和他人在知识面、才艺、人际交往及家庭条件等各方面均有差距,使一直以来的良好感觉荡然无存,自尊心受到打击。尤其一小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他们有的通过助学贷款步入校园,有的靠东拼西凑才能凑齐学杂费,经济压力大,思想有包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表现得较为自闭。
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学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高中阶段学习的主要科目都是初中学习知识的延伸,学生对这些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都比较熟悉。而进入大学后,学生面对的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课程知识,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内容趋于精深和抽象。要想学好专业知识,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不能及时转变学习方法,出现了课上听不懂、课后无所适从,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针对新生的特点,作为一名青年专业教师,笔者在担任大学新生班主任工作期间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青年专业教师的角度,对引导大学新生健康成长的方式进行了总结。
目标对每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青年专业教师作为新生班主任,应根据自身经历,把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等各方面条件相差不多的年轻人。通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有清晰和长期目标的人,最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而目标模糊者,大多数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密不可分。早年的爱因斯坦有志进军科学领域,他通过分析后发现虽然自己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于是,在大学选择专业时,他果断地选择了物理专业,使个人的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终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3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他取得卓越成就之后,以色列政府曾邀请他担任以色列总统,然而他对自己的目标矢志不移,毅然谢绝。由此可见,确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
笔者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上,给新生们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你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你想拥有什么样的能力?你希望与什么样的人为伍?你觉得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笔者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目标分解落实。首先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具有立足社会的真本领。通过这一举措,笔者惊喜地发现,存在于新生中的学习动力缺乏、自主性差等普遍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增强。很多新生表示,要充分利用大学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虽然树立了人生目标,有了主动学习的意愿,但是部分新生却为该如何进行大学阶段的学习而苦恼。笔者作为青年专业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新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告诫学生要克服学习上对老师的过分依赖,培养学习的独立性。首先从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入手,做到合理支配课余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上紧跟授课教师的思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勤于思考、及时归纳总结,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师应提醒新生在第一学期要以学会学习为主,学好必修课,对选修课做到不盲目、不负重。在后期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利用好图书馆、资料室、校内精品课程、各类讲座等资源,广泛涉猎,拓宽知识结构。通过教师的引导,班里的同学大都能做到课前预习、上课有针对性地听讲、课后复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并不断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学生们还以寝室为单位建立了学习小组,团结互助、比学赶帮,班内学习风气浓厚。
笔者针对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入学教育中进行了积极的引导。首先,针对新生在“卧虎藏龙”的大学校园因“地位不保”导致的失落,笔者引导新生要正确面对。一方面接受自己是大学校园普通一员的事实;另一方面要逐步接受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积极地接纳自我、认识自我。教师应引导新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不能因为与别的同学存在差距而全盘否定自我。通过这一引导,大多数新生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不再盲目焦躁和悲观。其次,对于家庭条件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所面对的现实,坚信物质上的匮乏只是暂时的,鼓励他们通过刻苦学习获得奖学金,通过勤工助学改善生活条件。班里有一些同学通过奖学金及校院两级的勤工助学补助,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用,增强了自信心。
此外,结识新朋友、建立新友谊也是新生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是大学生身心发展、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世能力。”笔者特别重视引导新生的人际交往,教育新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主动与老师及同学交流,积极参加文体社团活动。笔者教育新生在人际交往中应以真诚为前提,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信任为基本原则,注重交往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互通有无、乐于分享。在班级讨论QQ 群里,笔者鼓励新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布有价值的信息。新生积极与大家分享自己获取的各种信息,包括名人演讲、高雅艺术进校园、公益培训等活动的通知。值得一提的是班里有几位新生及时了解到北京大学组织暑期调研活动的信息,并参加了此次活动,开阔了眼界。通过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引导,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进了新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
专业认同感指个体对所学专业的态度或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主观感受[3]。专业认同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及个人发展,甚至影响着整个学科的发展。梅莉等人[3]开展了华中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调查,发现林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较低:超过70%的学生表示,如果重新选择专业,不会选择林学专业。该专业新生对专业的喜欢程度分化明显,喜欢和不喜欢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年级。
笔者所在的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学科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也较低,表现在高年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大一新生申请转专业现象明显,先后有多名新生向笔者咨询转专业的相关事宜,其中不乏有学生打听学校最好的专业是什么,某些专业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如何、就业前景如何。这些学生转专业的出发点不是基于对专业及自身情况的客观分析,而是盲目从众。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作为新生班主任,向新生介绍了本专业的专业特色、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要求、课程设置及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分析了学好本专业所能具备的知识结构、学科的发展前景、学生毕业后所能从事的工作及继续深造的方向,让学生充分了解了本专业的重要地位及学科设置的意义。通过这些工作,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部分原本盲目想转专业的同学,也在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思考,最终选择留在本专业继续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为个人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力,是行为自动化的结果[4]。古今中外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习惯。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作为新生班主任,要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要引导新生做时间的主人、做“晨型人”。从大一开始就有效利用时间,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成为一个学业优秀、体型健美、精力十足的人。其次引导学生注重阅读。要“多读书、读好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笔者在新生班级的生日会上,结合过生日同学的自身情况,先后将《古文观止》《肖生克救赎》《把信送给加西亚》《做最好的自己》《目送》等优秀读物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新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班里的同学视这些书籍为班级的共同财产,相互传阅,并由此养成了上图书馆的好习惯。新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智慧,陶冶了情操,从而变得更丰富、更理性、更有力。
高校新生的成长成才一方面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另一方面与家庭教育也密不可分,要更好地引导新生适应新环境,必须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学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可见家庭和家长对子女的影响深远。有调查表明,孩子的心理健康及行为品格均受到家庭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随孩子离开家庭、步入校园而弱化[5]。家长对子女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也最为熟悉,具备引导孩子的先决条件;同时,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只有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教育的良性合力作用。
笔者在学期初的新生家长会上,与到会家长进行了细致沟通,详细记录了家长反映的新生特点及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之后,结合调查档案、与新生逐个谈心,对所带班级的新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为后续与家长的沟通奠定了基础。在第一学期末,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及个性特点,致信所有的家长,说明新生进步的情况及需要配合教育的方面,希望家长和孩子多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放手让孩子经历一些事、关注和引导孩子处理好感情问题。多位家长在看到书信的第一时间,通过来电、来信的方式与笔者进行了积极地反馈。此外,笔者与多位家长建立起经常的联系,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新生在学习、生活和感情上遇到的问题,有效促进了家长与学校的合作。
新生升入大二后,笔者对所带的20名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态进行了调查,发现与大学一年级相比,学生在课程学习、人际交往、专业认知以及阅读习惯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首先班级学风显著变化,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加,85%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班级平均学分大幅度提高,先后有3名学生获校数学竞赛一等奖、暑期社会实践论文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80%的学生开始准备计算机、英语及日语等级考试。其次学生更加注重交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班里最内向的女孩成功竞选了学习委员,8名学生在学校及学院社团中担任学生干部。学生积极参加院系杯篮球赛、百科知识竞赛、健美操比赛等多项活动,在绿叶杯辩论赛、北京林业大学谈判赛、早操先锋活动中获得了名次。第三,学生对专业认知有了较大的提升,多名学生积极组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第四,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1]吴文娟.关于高校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2):38-39.
[2]许婷.关于高校兼职班主任的利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123-124.
[3]梅莉,周志翔,王鹏程,等.林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6):9-13.
[4]熊平安.学习习惯和意志力因素与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能力及效果的相关性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7):33-34.
[5]韦佳,陆慧.论新时期大学生家庭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1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