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品
2015年9月28日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报道,猪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历时5年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制备并培育出具有“双肌”表型的肌抑素纯合子突变梅山猪新种群。该研究首先利用锌指核酸酶技术对梅山猪胎儿成纤维细胞自身肌抑素基因进行定点编辑,然后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2种肌抑素突变梅山猪。该猪健康状况良好,目前已繁育到第3代,经屠宰试验测定,与野生梅山猪相比,纯合子突变梅山猪瘦肉率提高11.62%,杂合子突变梅山猪瘦肉提高3.54%。
(摘编自:中国农科院)
9月17日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从猪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开展长达23个月高脂高糖饮食饲喂小型猪研究,获得代谢综合征模型,揭示能量供应方式从葡萄糖转变到酮体是触发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的关键事件。该研究成果于9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刊物《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据文章第一作者杨述林副研究员介绍,小型猪在饮食结构、营养代谢和解剖组织学等方面与人高度相似,使其成为开发人类代谢性疾病模型的适宜动物。
(摘编自:中国农业科学院)
新浪科技10月7日消息,深圳华大公司基因组研究所用小品种的巴马猪培育出微型猪。这些微型猪重15 kg,一开始它们是作为人体疾病的动物模型而培育的,现在或将作为宠物出售。预计这些微型猪的售价为1万元起。科学家通过干扰基因生长因子的表达克隆出雄猪,再将之与雌猪进行交配。相比之下,原来的巴马猪重量在35~50 kg,而家养的猪体重一般都超过110 kg。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向BGI购买微型猪的消费者或许还能选择不同的肤色和样式。
(摘编自: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