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洪静怡(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本刊特约撰稿人)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打造清洁整齐的空间,营造安定温馨的氛围,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甚至中小学校园和教室中常见的布置物——海报,对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日本学校所谓的“揭示物”,就是指张贴在校园和教室公告栏或告示栏中的海报,它是彰显校园文化的窗口,是体现学科魅力的平台,也是学生作品的展示舞台。作为隐性课程因素的海报,其设计中蕴含着人文关怀,智慧地发挥海报的隐性功能,其合理的布局成为日本校园和教室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教学活动按照P(Plan:目标设定)→ D(Do:实行)→ C(Check:评价)→A(Action:改善)的步骤向上循环,海报可以运用于PDCA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循环的过程中增进班级的凝聚力,记录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成长,从而完善良性循环的每一个步骤。日本的海报分为如下四类:
(一)指示型海报
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学年目标、班主任寄语和避难路线图等。此类海报的内容强调牢记于心,并将具有指向性且易于达成的目标置于教室前方,能够促进整个班级学生的共同理解,提高学生实现目标的热情。
二年三班新学期口号——三班友爱超越时间
(二)活动记录型海报
包括班级活动、年级活动、学生会活动等内容。此类海报记录正在进行的各项学校活动,展示活动的短期目标以及组织情况和评价,学生们能够及时把握班级和年级的动态。活动记录型海报往往置于侧面墙壁靠前的位置,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体现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的点点滴滴,且一般由学生自主制作和更新。
二年二班修学旅行的目标
一年级学年展览——户外活动海报
(三)表现型海报
包括每个学生的努力目标和学生作品等。要使作品能够被仔细欣赏,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一般置于教室后面墙壁的下方。此外,班级步伐和长远目标可以由师生共同商量决定是否予以展示,若展示则一般置于教室后面墙壁上方。班级步伐的展示重视学生意识的变化,基于班级活动中明确的事实,了解学生语言背后的想法和愿望。
四年级美术作品展示
(四)学科型海报
包括各学科共通的学习规律、各学科的单元学习课题、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等内容,此类海报有长期展示和短期展示之分,一般张贴于教室走廊,并且海报内容充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指导和评价的信息。
走廊上的英语科关于水果单词的海报
教室海报的制作与粘贴强调如下注意事项:协调海报的内容量、文字大小和色彩搭配,展示的内容、语言和涂鸦图片要保证学生的人权平等;防止错字、漏字,消除破损和过期的海报;注意通风和采光,不能贴在天花板和窗户上;教师的批注要认可每个学生的作品优秀之处和取得的进步;学生作品不能直接用图钉钉在墙上,应先贴在底纸上;避免图钉、钉子、卡扣等弄伤学生,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展示内容和展示场所,其目的意图要取得全体教师的理解与支持。
从海报的分类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海报所具备的功能不尽相同。由于浏览海报的主体是学生,海报的布局与张贴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色彩搭配,下图是日本学校对于教室海报布局的规划。
·教室海报布局(俯视图)·
社会科课程相关的海报通常以已学知识相关话题,以及新闻报道、学生的课题报告等内容为主,这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兴趣和关怀,从而提高学习热情。有研究表明,将学习内容以海报形式课前预告,围绕海报内容展开课程教学,能够促进有意识的学习,从而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该项研究首先对于社会科课程地理部分的海报制作提出了如下规定:
①海报尺寸约为78cm×60cm,使用彩色印刷,以能够贴在走廊墙壁,学生易于看见的大小为宜;
②海报内容采用照片、地图、表格、绘画等形式,文字量少,以提问形式出现,促使学生思考;
③海报展示场所位于教室前的走廊,贴在没有普通海报的地方,以本班的学生为主,其他的学生也能看到;
④海报内容围绕课程内容展开,在课程开始的前一周贴出,这期间学生可以预先思考课程内容;
⑤海报作为教学材料在课堂上使用,由于学生事先有初步思考,能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此研究以初中一年级社会科的地理部分为考察对象,选取单元《调查都道府县——奈良县》为案例。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若干关于都道府县的内容,本单元选取学生们居住的奈良县,考察地区特色和地区问题,旨在培养社会性的思考方式。
本单元的海报分3次贴出,授课时间共5课时,如下表所示:
次数 课时 课程内容1 1 奈良县的位置、自然、城市及人口等概况2 1 从人口增长率和县外就业率理解奈良县的人口特点1 考察奈良县传统产业的特征以及林业的现状和问题3 2 从奈良县的林业问题考察我国森林和林业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第1课时介绍奈良县的地理概况,第一次张贴采用海报1《从人造卫星看奈良县》,图中的问题是“我们的学校大概在什么位置?”“颜色差异分别代表什么?”,由于海报涉及奈良县的自然地形、城镇分布、人口分布和森林面积等情况,此海报可贯穿于每一次教学。海报2《奈良县的地形》图中的问题是“知道山地、盆地、河流的名称吗?”,为确认具体的地形名称,在第1课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两张海报一同展示,学生更易于把握奈良县的大致印象,此外在课堂上将人造卫星图与铁路图、主要交通道路图相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奈良县地理概况的理解。
海报1/海报2
第2课时以人口就业率为出发点,从而分析奈良县的人口特点,第二次张贴采用海报3展示,海报题目是《县外就业率最高的7个县!奈良位居第1!》,海报下方对“县外就业率”做出了解释,“各都道府县居民中,在其他都道府县就业的人的比重”,海报中提出了问题“这些府县有何共同之处?”。尽管课堂上使用的作业单(work sheet)有所体现,但海报以图表形式将其展现出来,更能留下直观感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辅以都道府县地图,结合课前学生对该图表产生的印象,学生比较容易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各府县的共同点。
海报3
第3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奈良县林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次海报展示首先张贴海报4《比较两张照片,这是森林的照片吗?》,海报下方提出问题“两者的不同是如何产生的?”,通过照片唤起学生对于森林衰退的印象,再对比两张照片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修复森林的途径,同时结合海报5-1《间伐是森林作业的一种类型》,并对间伐做出解释,根据林业厅网站主页的信息制成流程图:过于混杂的森林→间伐→生机勃勃的森林,启发学生思考照片A、B森林的不同与疏林作业的关系,从而理解间伐对于森林的重要性在于使主要树木生长得更加高大茂盛,形成健康状态的森林。
海报4
海报5-1
在本单元的最后两个课时,第三次展示张贴海报5-2《森林具有这些功能哦》,通过两幅图片展现了森林的功能——防止山体滑坡和储水、滤水,提出问题“思考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功能”,由于前一课时学生对于森林衰退的问题具有初步认识,这一海报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探究森林和林业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在该单元学习结束之后,研究者实施了反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社会科海报的关注度升高,平时由于校园或教室的海报更新间隔短,学生往往习以为常,很容易忽视海报的内容,然而课前一周将课程内容选择性地展示出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校园或教室的海报似一面镜子,展示着校园风貌和学生生活,海报张贴的位置和时间影响海报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海报的质量可能成为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关键因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校园文化的大环境中,海报也许是课程开发中一个不起眼的环节,然而最容易被忽视的事物往往起到巨大的作用。这一课程中的隐形文化,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海报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