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2015-01-24 06:34李周浩韩国前教育科技部部长王以德同济大学网络学院
新校长 2015年7期
关键词:分科跨学科中学

文 / 李周浩(韩国前教育科技部部长) 译 / 王以德(同济大学网络学院)

文 / 吴晓玲

分科教室系统: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

2012年之前,在所有实施选修课程的普通高中引入分科教室系统。

2014年之前将之铺开到除小型学校(少于7个班级,占比为10%)之外的所有中学。

2014年在全国所有的中学铺开。

韩国传统的中小学教学楼是这样的:一间间教室沿着走廊一字排开,教室的窗户位置很高,一般人很难从这里“窥探”到教室里正在发生什么。

韩国传统的中小学是这样运作的:一旦你走进教室,你就得整天待在里面,睡眼朦胧地看着各科教师依次登上讲台,大唱特唱“独角戏”,同时听从他们的指挥,机械地重复单调的学习活动。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谁会指望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呢?为此,韩国开始在中学引入分科教室系统。

分科教室改革在曲折中前进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韩国教育业逐渐演变成一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经济门类时,分科教室的概念就开始进入公众视线。人们认为,不顾学生兴趣和个体学业水平差异的标准化教学,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因此,韩国政府制定了第七版国家课程,来回应公众和学生对于分层教育、差异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强烈需求。遗憾的是,这次课程改革效果甚微,主要原因在于它仍恪守传统教室的教学理念,即把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放在同一间教室举行,因而在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学科选择上力度有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科教室系统才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不过在将分科教室系统在全国全面铺开以前,还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扩大教室的面积,以容纳更多学生;增加预算,购买设备和设施。因为学生上课分散在不同的教室,传统学校里的点名、指导咨询、安全监管都必须在第一节课开始前完成,这就要求学校有足够的场地同时容纳全校学生,光这个硬件要求,就让不少学校发怵了。

尽管如此,韩国政府还是大胆推行了分科教室系统,在2009年的国家增补预算中,韩国斥资1500亿韩元支持分科教室系统,显示出政府推动此项改革的决心。

2009年,韩国首批实施分科教室系统的中学共有643所,2011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1643所。一项在2009~2011年间对全国实施分科教室系统的学校所进行的综合调研显示,该系统已经对整体学校教育产生正效应,表现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私教费用的降低。

分科教室系统带来学校整体运行的改善

2009年3月,时任韩国总理韩升洗参观了位于仁川的一所初中,他欣喜地发现,这所分科教室改革试点校己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革的强健足音正在唤醒“昏昏欲睡的课堂”。

是对学习自主权的掌控唤醒了学生。在分科教室系统中,一间教室只用来上一门特定学科的课,学生们无需把一整天耗费在同一间教室里,接受标准化教育。相反,他们可以按照课表的安排,自由“游弋”于各个学科教室之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前只在外国电视剧里看到的情景——学生们在教室之间穿梭,走廊上排列着他们的柜子——今天的韩国学生已经不再陌生。

然而,对于韩国的学校来说,实施分科教室系统的突破性意义还不止于对学生的“放权”。从授课的角度来说,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课堂管理的角度来说,在实施分科教室系统的中小学,其课堂管理的模式也已经实现了从空间管理到学科管理的转变;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们可以像大学生一样,在不同的学科教室里穿梭往来。参与项目的每所学校都给不同学科的教室配备了体现学科特点的器具和设备,同时,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还研发出各门学科的定制课程,以满足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学生接受的是一种更具个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教育。

分科教室体系也改变了教师们的办公场所。以前同一所学校的教师们都在一间大办公室集体办公,现在,各科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室里和教授相同科目的教师一起备课、讨论、批作业,这给了他们更多时间提高专业能力。学校系统也从以行政管理为中心转变成以课程管理为中心,运行起来更加高效有序。

学校整体运行也由于分科教室系统的引入而大为改观。很多学校报告称,学生们参加学校活动更踊跃了,吃早饭的人数增多了,参加锻炼的频次提高了。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也同样让人振奋,他们认为分科教室系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这显著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各学科的专用教室配备的器材和设备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师们则认为,虽然现在他们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但对自己“有能力组织高效课堂”的职业成就感让那些努力变得值得。因为在分科教室里,教师们对器材设备信手拈来,教学效果自然显著提高。

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对于韩国政府实施的绝大多数教育政策,公众永远是力挺者有之,贬损者有之,但是对于分科教室系统,他们却众口一词地表示赞同。教育科技部一位主管科技教育的官员,曾在某校就“科学教室”这个话题做公开演讲,该校一名社会研究课教师居然问他,为什么这个系统不率先在她所教的科目上实施?

还有无数成功案例被口口相传。由于实施了分科教室系统,在2010年全国教育成就评测(NAEA)中,京箭道安城市女子中学不达标的学生人数下降了5%。在首尔傍花初中,当分科教室系统引入后,学校开设了和职业教育相关的选修课,受到了学生们的盛赞和欢迎。忠清北道阳春高中计划将每门学科“切分”为12个级别,这样,即使是在学业水平上仅有细微差距的两个学生,也会被分到不同的班级或小组,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该校的教师说,如果不是引入了分科教室系统,学校不可能实施这样精细化、量身定制的课程。

韩国教育科技部大受鼓舞,于2011年2月发起“分科教室引介基本计划”,目的在于分阶段推广分科教室系统,具体安排为:第一阶段是在2012年之前,在所有实施选修课程的普通高中引入分科教室系统;第二阶段是在2014年之前,将之铺开到除小型学校(少于7个班级,占比为10%)之外的所有中学;并最终于2014年在全国所有的中学铺开。

分科教室系统推出的过程一波三折,但其一推出,即得到如潮的好评,然而,这项教育改革毕竟还处于早期阶段,全面铺开以后到底成效如何,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苏格兰学科教室

文 / 吴晓玲

苏格兰有一句教育俗语:小学教学生,中学教学科。其小学有着很好的课程统整与跨学科学习的传统,包班教师、灵活的课程表、较小的班额、去考试化的评估方式都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笔者在苏格兰小学考察时,如果不看课程表,有时甚至无法确定到底在上什么课。跨学科学习在苏格兰小学是一种常态的教与学的方式。

中学和小学在这方面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仅字面理解还不能全然明白“学科”在苏格兰中学教育的分量。苏格兰中学课程一直以学科广博性为其特色,学生一星期要学习15门甚至更多的科目。此外中学已没有稳定的班级组织,其教学空间布局完全是基于学科的,学生上什么课就去什么教室,下课了就到公共活动空间休息,等待下节课再到另一间学科教室去上课。卓越课程改革之所以把课程观定位在“经验”,把课程的范围从课程领域和学科拓展到学校风气、生活、跨学科学习和能让学生有所成就的机会,就是为了改变狭隘的学科本位课程观。

在卓越课程之前,苏格兰中学就有关于科目本位课程与综合课程的争论,但是由于苏格兰中学缺失课程统整的传统,以及基于学科的中学教师教育模式,都使他们缺乏跨学科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卓越课程明确把“跨学科学习”纳入3~18岁学习者所有阶段的课程结构和内涵中,其认为即使在中学也需要为跨越学科边界的学习提供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间建立联系。跨学科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关联、具有挑战性、富有趣味的学习经验,也可以提供更开放和具有激励性的学习情境来满足学生们多样的学习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或应用一个概念或技能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程与自己的相关性,从而产生更多意义。跨学科学习还能为学生提供与同伴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为青(少)年更广泛地融入社会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机会。

虽然苏格兰中学的跨学科学习会有牵强、机械拼凑的情况,但是其已经开始重视跨学科学习,虽然还不能(也很难)让其成为一种像小学一样的常态学习方式,也还未能让其成为一种理念自觉自然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来,但是中学已在每个学期都留出几个星期的时间来开展主题教学,在摸索中渐渐地积累起一些实践经验。政府和卓越课程主管机构也会定期举办研讨会,展示和推广实践中的成功做法。此外,卓越课程国家资格考试科目相对减少,也为高中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条件:一方面教师不用着急赶课时完成教学,有比较宽松的时间来开展跨学科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之余有更多时间来参加社区、社会的志愿活动,或工作单位的见习和实习,这本身就是十分好的跨学科学习情境。

为了让跨学科学习得到高中教师和学生的真正重视,负责设计卓越课程国家资格等级考试的苏格兰学历资格管理局(Scottish Qualificat ion Authority, SQA)于2009年开始引进苏格兰高中毕业文凭(Scottish Baccalaureate)体系,目前已经有语言、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与表达4个专业方向。从资格要求来看,苏格兰毕业文凭针对的是学力强且有比较明确专业发展和学业发展愿望的学生。与其他地区同类别高中毕业文凭相比,苏格兰高中毕业文凭最独特的地方,就是每一个专业方向都设有跨学科研究项目(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课程模块,学生要想拿到这个文凭,就必须完成这个指定的高级高阶课程模块(Mandatory Advanced Higher Unit)。

跨学科研究项目可以采取调查研究或实地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是为了促进高中毕业生在真实的社会、工作和生活情境中应用多学科的知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公民意识,增强与人交流、社会交往的能力,发展创新能力、高级思维能力以及独立的问题研究和解决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卓越课程强调的核心能力。

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niversitie 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UCAS)给予跨学科研究项目课程模块较高的认可,学生完成这个课程模块,就可以获得16个学业资格积分点(Credit Point),相当于16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为了这个课程模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苏格兰学历资格管理局邀请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工作单位、部门积极参与该课程模块合作和认证资格的申请。

8 分钟视频让你看懂北京十一学校学科教室

在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室里,你不会发现讲台、讲桌。

“它意味着,教师只能站在学生中间,平等的对话交流成为常态。”语文教师闫存林如此解读它们的消失。师生平等成为校园生态,惯有的教师办公室没有了,学科教室出现了。

学生们编撰的《十一学校词典》这样介绍学科教室:学科教室是每位老师的工作地点,不同学科的教室布置得各具特点。走班的同学根据课表前往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为方便学生查阅资料、补充知识,每间教室后面的书架上还放置这一学科的相关书籍。此外,功能教室还配有电脑、打印机和实验器材等设备。

不一样的教室有不同的主题词,不同需求的同学有了不一样的去处——教室,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地方。

214教室被学生称为“最像语文教室的教室”、“最适合阅读的地方”。书画、书架、诗词墙,古雅之风扑面。

而在王春易的生物教室里,学生们和这里的花草鱼蛙一起呼吸、生活。小鱼是怎么产卵的,花怎么忽然开了……有发现,就会有探索。

地理教师汪春燕直呼,课堂动起来了。曾经的课堂,一个“主角”,多个“听众”,一个课件,多人复制。现在的课堂,人人都是“主角”。环境的变化带来教学的变革。“从实验中找知识,知识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知识,知识就成了点缀”。

当学校成为智慧勃发之所,活力焕发了。即便是高三学生,也因此改变了复习方式。复习宝典换成了自主复习的学习规划书,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答疑解惑。

高考结束的第二天,王春易来到生物教室。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回来读书;一拨又一拨学生来给花草松土、浇水……她心中涌起从未有过的甜蜜。

“八分钟看懂十一学校—— 学科教室”视频

叠加

新加坡教育酷炫新地标:功能叠加的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

由Heatherwick工作室设计,领先的CPG咨询公司执行建设的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是一座可以供33000名学生使用的多功能建筑。长长的走廊连接盒子似的教室,是传统教学楼的模式,南洋理工大学则提出要一个与现代教学方式相适应的独一无二的设计。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教学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展,这座教学建筑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学生与教授创造出一种动态的环境,有助于他们的交流与互动。你也可以设想,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碰到他们将来的生意伙伴,或者遇到某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十二座逐渐向底部收拢的塔楼,有序地环绕着巨大的中庭空间,提供了56个没有拐角、没有明确前后之分的教室。

楼梯间和电梯间的混凝土核心筒嵌入了00幅特别设计的图案,涉及从科学到艺术再到文学的各种主题。这些图案特别委托插画家Sara Fanelli设计,它们是各种模糊想法的触发器,同时让空间给人想象的余地。曲线的立面板材有着特别的水平纹理,是用十二个经济的可调节树脂模具制作的,创造出了复杂的三维纹理。整个建筑的混凝土使用了各种各样原始的处理手法,使得整个项目看起来好像是用黏土手工制作的。

由于新加坡的气温常年保持在25~31°C,建筑设计了宽敞通透的中庭作为天然的换气口,使围绕塔楼教室的空气得到最大化的循环,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凉爽舒适。每一个房间都有静音的制冷设备,代替了传统高能耗的换气扇。

该学习中心建筑获得了新加坡建筑管理学院颁发的绿色建筑标志金奖,也成为此类建筑的最高环境标准。

开放

化整为零的葡萄牙里斯本中学:

行走、玩耍、交谈,更多非正式的学习空间

运用开放走廊营造丰富的灰空间,创造出学校与社区街道、学校与内部庭院的暧昧空间;廉价的混凝土配上丰富的色彩,这是一个精彩的化整为零的项目。“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这个中学位于葡萄牙里斯本弗莱雷历史区域的边缘,学校始建于1986年,当时拥有5个建筑,其中一个是主体建筑,剩余四个两层楼高的附属建筑沿东西轴线排列。教学楼彼此之间,以及与操场的关联很弱。

2007年葡萄牙启动“中学现代化”的计划,这个学校位于其中,被要求重新整顿空间,使之功能明晰且与社区联系紧密。

新的改建设计将所有的教学楼实现为一个单体建筑,通过这个建筑的连接联系各个建筑,这些开放的内廊形式多样,仿佛是一个学习的街道,街道贯穿起几个内部的可提供非正式学习的公共空间。学习的街道具备多种可能性,促进各种教育活动,也促使学校与社区发生关联。

建筑围绕着一个中心庭院“学习广场”,学习广场可以被看作学习街道的延伸,同时加强学校与自然的联系。这些空间无一例外地支持学生的各种使用:行走、玩耍、交谈等等。

猜你喜欢
分科跨学科中学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取消文理分科:听听孩子们怎样说
高中文理分科要不要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