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龚晓薇
英国伊芙琳格蕾丝中学(Evelyn Grace Academy):用“空间魔法”建构更多元的“校中校”教育体系
伊芙琳格蕾丝中学位于伦敦兰贝斯区的布里克斯顿。这所中学以其超前于时代的教育理念,为伦敦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
遵循“校中校”的教育理念,伊芙琳格蕾丝中学为 1200个学生在高度功能化的空间内创造出了自然的分隔式样。学校空间被自然分割为4个部分——4个小型的“小学校”。每一个“校中校”都拥有其独有的个性。从内部到外部,每一个“小学校”呈现出各自迥异的姿态,是独立的功能空间。这样的理念体系结构及空间布局为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4个“小学校”之间共享的公共空间成为一个个集会点,将宽泛的活动安排聚拢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广泛而自然地进行社交互动。
为了创设增进交流、互动的环境,学校建筑的外部共享空间采用了分层式的设计。这样,在功能整合的基础之上,非正式学习与社交空间在各个层面被开发出来。与此同时,这些空间还为开阔的校园环境提供了更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学校建筑更因此在视觉和建筑机理上呈现出质朴和耐久的感觉。
这样的分层布局,也使得学生去到学校任意一个角落都变得那么有趣。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走自己的路径到达想要去的地方。例如,学生可以分别从两所学校到达四层,2号学校可以通过自己二楼的楼梯进入,1号学校则可以从底层场地的西南角进入。又如,二楼的公用设施可由中央的楼梯核心区到达,底层的公用设施可通过三个核心区域中最为便利的一个到达。高层学校的学生可以根据偏好从主接待处进入中央核心区域,而教职员工也能够按照自己的使用偏好选择进入的路径。通行变得灵活有趣。
不只是有趣,这样的设计更为教学带来更好的体验。学生可以通过二楼的楼梯直接进入学校。除了紧急疏散的情况外,他们都无需使用学校的主楼梯,这样就避免了学校之间互相干扰。你可以发现,每一所“小学校”均纵跨两个楼层,通过一条中央楼梯连通。三楼的公用设施通过中学的顶层就可以进入,而底层的公用设施则从外部进入。
为了便于监管,楼梯上尽可能多地嵌入了玻璃,一切变得一目了然。外访客将首先到达主接待处,然后从中央核心区域进入任何一个小学校”。
整所学校被高效地划分为底层的公用设施平台和其上的各个独立学校。这4所“小学校”采用了横向排列的组织方式。这样,当学生们都在校时,纵向间的流通就能够达到最小化。两所“小学校”分布于二、三两个楼层,而四楼则被另两所“小学校”所占据。
不只校园内的师生可以良好地社交与互动,伊芙琳格蕾丝中学在建筑设计上对社区也表现出开放、透明、热情的姿态。
由于学校夹于两条住宅主干道之间,学校建筑借鉴了周边的建筑形式,实现与周边整体构建的和谐统一。因此,学校大楼富有鲜明的都市化个性和特征,无论在当地还是临近地区均享有极高的辨识度。
而位于学校底层的公共大厅,以及三楼、四楼各学校间中央区域的科学实验室等学术设施则是公用空间,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给4个“小学校”使用,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对周边社区开放,营造出更为开放、健康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