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文化产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2015-01-24 05:24金青梅胡瑞柱
关键词:秦岭文化产业资源

冯 雨 ,金青梅 ,胡瑞柱 ,李 倩

一、引 言

秦岭在我国乃至东亚自然地理、气候水文、生态、农事、动植物区划等天然界限划分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秦岭北麓沿山文化带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资源丰富的重点开发区和风景名胜广泛分布的自然保护区。当前秦岭北麓沿山文化带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深入的开发利用秦岭北麓的文化产业资源,将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旅游等产业,从而促进当地文化繁荣,经济发展,人民增收。

生态文化是依靠人或组织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在融合绿色创意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和媒体等手段将生态文化资源提升和创造,同时加以开发和利用知识产权,产生附加值较高的生态产品或者生态文化服务[1],利用生态文化理念指导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后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更体现了其自然、绿色、低污染的特征。因此,在秦岭北麓沿山文化带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首要选择的发展模式就是生态文化发展,目前,在秦岭北麓的资源开发过程中,文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初期规划不到位,过多依赖于现有文化资源,缺乏对地域环境演变、绿色资源的破坏、经济活动及环境变化与资源分布的系统研究[2],导致区域内文化产业总体上发展滞后,生态建设问题层出不穷,出现了诸如文化项目单一,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生态环境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研究,不仅使秦岭北麓沿山文化带文化产业进行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有序建设,用“生态文化”、“绿色文化”理念指导生态建设,解决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好、更快地推动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7]。

二、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文化产业生态关系是以文化产业为核心,形成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关系的总和,这些生态关系的总和构成了文化产业生存发展的整体环境,这些生态关系的动态生态平衡促进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3]。生态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结合路径[2]。

1.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的发展具备建设生态文明的特征,同时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具有的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受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小的特点[4],并由于“少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特点而具备凸显的发展优势。文化产业的这一特征与生态建设发展要求正好一致,即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建设生态环境。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文化产品更快的生产和使用,塑造绿色生活方式以及消费观念,更将健康的生态环境进行建设,不断促进文明的生态环境构成[5]。

2.生态建设是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树立生态理念和倡导绿色发展来共建生态文明[6]。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就是以发展生态优势为核心,以生态文化理念为引导,通过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互动互促的有益探索,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生态生产力,充分发展生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融合了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快更好的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7]。如高素质 3D电影《阿凡达》素材以环保生态为主,不仅震撼了全球观众,而且取得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种效益。《可可西里》是中国最成功的生态电影,该生态电影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取得了多项优秀电影奖项,故生态电影以及生态电视剧的建设无疑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5]。

3.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是发展经济的强大推动力

文化产业发展以其独有的优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且成为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生态文化为引领,以生态文化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优势,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大力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生态资源的开发,而且在提升旅游资源发展水平和提高旅游资源附加值的同时也能提升区域的文化形象[4]。只有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来代替原始性的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8],进行绿色开发,才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比如在浙江安吉建成了我国第一家生态影视基地,通过建设好的生态,然后拍摄更多的受欢迎的生态电视剧,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2]。

三、西安秦岭北麓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现状分析

1.秦岭北麓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现状

秦岭北麓位于秦岭分水岭至关中平原南缘之间(图1),是关中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区位独特,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秦岭北麓环山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扼守着众多的山口、河口和长达三百余公里的山缘线,是秦岭的北边防线,加之山外即是人口密集的关中盆地,使得其在保护秦岭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秦岭北麓环山带作为关中的南缘线,与陕西省政府“一线两带”战略中的“一线”和“两带”均处于平行位置是“一线两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

图1 秦岭地理位置[10]

秦岭北麓的山林、山珍、矿产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开发,这种的发展方式在最初的开发过程中增加了当地收入,带来了短期的收益。但是由于开发不合理,破坏了生态绿化,粗放式开发带来的问题,使得当地资源已经进入了瓶颈时期,不能承受资源衰竭造成的风险以及生态破坏污染的问题,所以急需转变对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开发方式,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秦岭充满了丰富的中华传统人文历史,原本苍茫的大山有着特殊和非凡的意义,但是目前在挖掘秦岭北麓文化题材,开发文化资源等文化产业开发项目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开发明显不足。而且在文化产业开发上,尽管秦岭北麓沿山文化带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由政府主导,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的协调发展,对秦岭北麓传统的风景区进行建设,开发多种旅游路线,完善产业链,将景区和餐饮、住宿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生态文化景区,但是暴露的问题众多,如规划相对滞后,管理无序,宣传力度较低,重复建设严重,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低。这是目前秦岭北麓沿山文化带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的现状[10]。

2.西安秦岭北麓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秦岭北麓在生态环境粗放型的开发模式以及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不重视,导致了当前在生态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上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在生态建设上,山林植被、矿产、水等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天然植被大面积缩小,河流山川水量急剧减少、水质恶化、甚至枯竭;当前农业开发类型单一,生态农业开发不足,导致产业结构单调,资源配置不优化;此外,客流量的匮乏导致经济效益减少,从而忽略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因此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并没有进行自然生态的保护,造成了资源匮乏,环境污染[8]。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因为追求短时的经济效益而对资源的无序开发,使得资源已经进入瓶颈时期,不能承受资源衰竭造成的风险以及生态的破坏和污染。

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文化产业政策滞后,旅游活动内容单调,资源开发不足;基础设备不完善,发展规划不科学,建设盲目无序;高新科技力量薄弱,投入明显不足,管理人才匮乏,经营管人员水平不高;文化产业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治理需求迫切。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重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不深,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面对大自然的馈赠,人类要把握好生态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的利用生态建设来发展文化产业,并在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应该懂得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尽管目前秦岭北麓对生态建设和文化发展存在一定问题,但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解决当前问题,协调好生态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才是当务之急[11]。

四、西安秦岭北麓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

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辅相成,面对秦岭北麓沿山文化带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坚持原有成功经验的前提下进行探索,对发展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的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的改进,才能走出一条“创新、集约、统筹、科学、生态”的发展路径。

1.创新之路

文化产业的创新关键在于发展市场,不断引来消费者,且较长时间锁定消费者。只有进行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体制方面,走科技创新、内容创新的文化产业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与生态资源的低密集度利用相结合。

2.集约之路

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不断向集群化趋势迈入,许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大量涌现。但也出现了诸如文化产业定位不明确,文化含量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对这些不良现象进行调整。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一种资源配置优化、合理有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文化产业发展在集约化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和寻找文化产业集约化的演化发展模式、要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创意品牌推广等,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品牌,实现规模化与集约化、专业化的有机统一。

3.统筹之路

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的发展路线,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发展,不能因为单一的发展过快,而影响其它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要杜绝同质化竞争,杜绝对生态资源的浪费性使用。而要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键在于对文化资源的消耗和再生利用率的关注上[4],防止一味的上项目而导致生态资源损失。相关部门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将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创新有机结合,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有效转化,从而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4.科学之路

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秦岭北麓发展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清晰的目标、准确的方向、明确的内容以及有效的保障体系。所以,必须对生态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生态建设工程,用生态文化不断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围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开启生态文化研究工程,加强生态文化的科学研究,加大生态文化科研投入,培养生态文化研究的高层人才,促进生态文化学科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生态伦理、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建设战略等方面的研究,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12]。

5.生态之路

走生态之路,对生态科学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推出,将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质的改变。广泛推广生态文化,一方面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二者关系,另一方面促进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更好的改善生态环境,在推动经济发展走生态之路的过程中,绿色健康的新型生态经济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12]。

生态建设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对受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将自然和科学进行统一化,从而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的融合。而生态文化是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复杂关系的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态规律的文化,二者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12]。把握好生态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则能够更好的利用生态建设来发展文化产业,也能更好的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创新路径。

五、结 论

综上所述,论文选择西安秦岭北麓沿山文化带为研究对象,综合多方面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得出了秦岭北麓生态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与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进而论证了文化产业是能够促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在建设生态环境和发展文化产业中要坚持走出一条文化创新之路、资源集约之路、统筹规划之路、科学发展之路和生态建设之路的新思路。当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与生态建设有关,而且还与当地其它很多因素有关,若仅仅考虑文化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远远是不够的,在后续西安秦岭北麓发展建设中要进一步研究文化、生态、人文、地理以及当地发展规划,经济规划等因素,统筹发展,建设好秦岭北麓。

[1] 龚建文. 大力建设生态文化[N]. 江西日报,2011-03-07.

[2] 王书转. “一线两带”建设中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3] 周庆山,王雯,李瀚瀛,冀志贤. 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与保护的生态战略研究:上[J]. 图书馆,2008(5):59-62.

[4] 邓显超. 低碳经济视阈中的文化产业发展[J]. 长白学刊,2011(2):150-152.

[5] 黄娟,喻继军. 发展文化产业与建设生态文明[J]. 绿叶,2012(7):97-102.

[6] 俞广文. 关于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J]. 新重庆,2014(2):36-38.

[7] 王晓凤,葛先汉. 赤壁市发掘生态文化引领绿色发展的思考[J]. 绿色科技,2012(12):20-21.

[8] 李宁平,姚富海. 浅谈甘肃省庆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J]. 北京农业,2011, 33 (下旬刊):148.

[9] 王克西,任燕,张月华. 秦岭北麓环山带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7(2):44-49.

[10] 王胜利,张敏. 论秦岭北麓生态产业发展:以西安市域为例[J]. 新西部:理论版,2014(32):14-15,11.

[11] 武宇红. 秦岭北麓生态产业政策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4):21235-21237.

[12] 龚建文. 大力建设生态文化[N]. 江西日报,2011-03-07.

猜你喜欢
秦岭文化产业资源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好忙好忙的秦岭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在秦岭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