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母猪分娩舍是现代化猪场中猪群密度最大,流动最快,技术要求最高的猪舍,本文主要是对母猪妊娠前期和后期饲养管理、分娩后饲养管理为主进行调度,合理利用分娩猪舍,提高养猪的效益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简介:马国兰(1972—),中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
1 分娩舍与床的消毒
1.1 分娩舍与床的消毒
分娩季节前2周将分娩舍内全部清扫,洗净,封闭后用福尔玛林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3d,消毒应该是整体的,分娩季节,产仔哺乳母猪仔猪及仔猪采取全出的转群方式,规定转群后饲养员立即全部彻底清洗干净分娩床及床下粪沟地面,饲料槽晾干后用消毒液彻底消毒2次后待用。
1.2 坚持做好分娩舍常规消毒灭菌工作
规定饲养员随晨清扫产床和走道上的积粪,每隔2 d疏通1次粪沟,每周将产床上下及粪沟走道消毒2次,更换门口的消毒池药水。严格分娩舍的饲养管理重点是抓好哺乳仔猪的防寒保温及补水,补料工作。
1.3 重胎母猪进入分娩舍及临产母猪的消毒
重胎母猪提前7d进入分娩舍,由饲养员将母猪体表洗干净,灭瘌一次,并准备好干燥的麻袋,仔猪保暖箱、灯泡,将接产用的消毒液剪刀,抹布等用具进行消毒,并按规定程序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后躯,阴部、乳房准备接产。
2 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
2.1 分娩前后的饲养
临产前5~7d应按日粮的10%~20%减少精料,并调配容积较大而带轻泻性饲料,可防止便秘,小麦麸为轻泻性饲料,可代替原饲料的一半。分娩前10~12h最好不再喂料,但应满足饮水,冷天水要加温。分娩当天母猪可喂0.9~1.4kg日粮,然后逐渐加量,5~7d后达到哺乳母猪的饲养标准和喂量,必须避免分娩后1周内强制增料,否则有可能发生乳腺炎、乳房结块,仔猪由于吃过稠过量母乳而下痢。
2.2 分娩前后的管理
母猪在临前3~7d内,一般只在圈内逍遥运动。分娩后,应随时注意母猪的呼吸、体温、排泄和乳房的状况,经常保持产房安静,让母猪充分休息。传统养猪方法,在产后3d,如天气良好,可让母猪在舍外自由活动,并训练母猪和仔猪养成在舍外固定地点排粪尿的习惯。
2.3 分娩征兆与接产注意事项
2.3.1 分娩征兆
母猪产前行动不安,叨草做窝,由于骨盆开张,尾根,两侧下陷,母猪频排粪尿。母猪乳房及乳头胀起,开始时用手能挤出乳滴,到后来能挤出较多的奶水,此时母猪时起时卧,待趴卧不动,体躯一阵一阵抖动时,为阵痛开始,待阴部流出稀薄,稍带黏膜和粉红色的黏液时和下“破水”,则分娩在即,此时值班人员应在现场,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阴部,后躯和乳房,准备接产。
2.3.2 夏季母猪产前防止各种应激
防止热应激及其他应激,如布氏杆菌、伪狂犬病、感冒发烧、中暑等极易引起流产,要做到尽早预防及时诊治,在炎热夏季,尤其是高温天气,要特别注意母猪防暑降温,防止热应激并进行消毒。
2.3.3 接产
接产时,要求产房必须安静,不得大声吵嚷和喧哗,以免惊忧母猪正常分娩,接产动作要求稳、准、径、快,待母猪尾根上举时,则仔猪即将娩出,此时,应用消毒过的手先将娩出部分轻轻固定,然后再顺着产道的方向轻轻将仔猪拉出,落草后应尽快地擦净仔猪口鼻周围及口腔内的黏液,以防误咽,然后擦干仔猪周身,以防仔猪着凉,接着是断脐,用左手拖拄仔猪腹部4cm,用右手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用力捏一会儿脐带,再用已消毒的拇指甲将脐带掐断,这样其断口为不整齐断口,有利止血,一般情况下不用剪刀剪断,除特殊情况一般不结扎,最后在断端涂上5%碘酊消毒,再进行打耳号称初生重,并填写仔猪哺育记录卡。以上完毕后,应尽快将仔猪送到母腹下早吃初乳,对不会吃奶的仔猪,要给予人工辅助使仔猪尽早地获得热源基质和免疫力,与此同时,应训练仔猪进出仔猪保温小舍,事先要开通小圈内电热装置,使其温度达到30℃左右,可先将仔猪放在到保温小圈出入口处,可自行进入。
3 防寒保温
应从每年10月份到第二年4月份,在每个分娩床上安放木制保暖箱,内垫铺塞入稻草的干燥麻袋,上方吊一盏60W的灯泡,严寒的风雪日子可换上250W的红外线灯,距地面30~40cm,供仔猪休息的保温箱内保持25℃~27℃的温度,严冬的冰雪天,舍内加设煤炉及管道,使室温保持在12℃~15℃,同时减少直接用水量冲洗栏舍的次数,降低舍内温度,这样整个冬季,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降到10%以下,还要结合较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饲养员的积极性。
4 畜舍中的气温
4.1 朝向与通风及冷风渗透
畜舍布置与场区所处地区的主导风向关系密切,主导风向直接影响冬季畜禽舍的热量损耗和夏季的舍内和场区的通过,特别是在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时。从冬季防寒要求看,若冬季主导风向与畜禽舍纵墙垂直,则会使畜禽舍的热损耗最大。因此,畜禽舍朝向要求综合考虑当地气象、地形等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和其他因素,来合理确定。
4.2 畜舍间距
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场,生产区内有一定数量和不同用途的畜舍。除个别采用连栋形式的畜舍外,排列时畜舍与畜舍之间均有一定的距离要求。适宜的畜舍间距应根据采光、通风、防疫和消防几点综合考虑。
5 做好记录
认真做好每天入舍母猪及出生仔猪的有关记录,便于高技术管理。
分娩母猪的转入转出,仔猪按时断乳转至保育舍是一项工作量大,细致的程序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做好细致的记载,有条不紊地按规定分批进行,这些记录是①临产母猪中登记卡片;②分娩产仔报表;③仔猪35日龄、35日龄报表;④仔猪合免疫及母体免疫注射表;⑤以上乳母猪转舍表。
总之,分娩舍的实际应用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除了上述技术管理措施外,还要控制母猪饲粮的营养水平和全价性,加强管理,避免一些机械性伤害,搞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及产房的准备工作,才能使母猪安全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