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军(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了开展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广西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细则分类》,率先在自治区级种猪场、种鸡场开展主要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把符合条件的规模化种畜禽场直接纳入自治区级管理,由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发放“自治区级重点种畜禽场经营许可证”并挂“自治区重点种畜禽场”牌匾,采取生产经营与疫病防控并重的原则进行管理指导。对于净化达到规定标准后,由养殖企业向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提出申请,经过材料审核、现场评估合格的,颁发自治区健康种猪(禽)场牌匾。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区19家重点种猪场中有12家获“健康种猪场”称号,15家重点种禽场中有8家获“健康种禽场”称号。
1.制定切合实际的技术规程标准,确立净化内容目标。在“自治区重点种畜禽场”开展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布鲁氏菌病、支原体肺炎和禽流感、新城疫、鸡白痢、禽白血病、鸡马立克氏病、禽支原体病等疫病的控制与净化。
2.建立专家队伍。由高校、院所、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组(局发文件),成立重点种猪场、重点种禽场专家指导小组,每个专家小组负责指导3~5个养殖场疫病净化指导检查工作。
3.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方案。每年初,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年度工作方案,由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下发,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同时,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年度工作指导意见,细化工作措施。
4.组织实施。一是各重点种畜禽场根据区局的方案,制订本场的疫病控制与净化的实施方案,并从免疫、监测、生物安全管理、饲养管理、育种等方面进行具体实施。
二是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控制与净化措施落实的监督;自治区疫控中心每年根据下达的送样任务和监测评估任务,派人到场进行采样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各场的免疫状况是否达标、疫病净化是否达到相关净化标准要求,并给出实际的评估分值。
三是各定点指导专家小组根据年度工作方案和指导意见及年度评分表,对各场进行技术指导并监督检查评估,结合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监测结果,形成评估意见。对各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由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达整改意见通知书。
四是及时总结。每年12月,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各专家组的评估意见,汇总形成评估报告报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每年组织所有参与项目的养殖企业、专家进行一次工作总结会议,研讨下一年的工作重点。
做好种畜禽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需要给予以下正能量。
1.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专家出力。广西重点种畜禽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开展先由广西区局领导提出,并亲自协调相关部门。同时,疫控中心和监督所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院所及各市专家对此大力支持。
2.财政支持。自2005年项目启动以来,每年自治区财政预算50万元左右的经费用于开展采样、监测、总结及专家指导费用。2015年财政投入资金92.25万元,其中,重点种禽场42.1万元、重点种猪场30.9万元、配合国家级项目12.9万元、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监测6.7万元。
3.企业积极参与。养殖企业为了获得《自治区重点种畜禽场》及《健康种畜禽场》牌匾,成立了主要疫病控制与净化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沟通协调工作,真抓实干,确保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知名度。
1.提高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值得探索。从广西的情况来看,纳入自治区净化项目管理的33家种畜禽场,仍有5~7家企业负责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还有差距,如何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是做好本项工作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2.加强监管、提高净化工作的品牌效应是今后更严峻的课题。一是如何做到与时俱进的评审松严有度是项目启动期间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太严会让企业望而却步,太松就会泛滥,从而失去品牌效应。二是入围企业的监管力量有限,如何做到监管的强制力、有效性、科学性,还需要法律、制度、技术突围。三是如何宣传、扩大、固化净化的影响力是吸引企业重要手段,目前的办法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