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奎张 勇叶勇刚
(1.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嘉陵 637000;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66)
鸭病毒性肝炎及其防治
严明奎1张 勇1叶勇刚2*
(1.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嘉陵 637000;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6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常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发本病发生而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3月,四川省嘉陵区某鸭场发生了一起以20日龄雏鸭大面积死亡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剖检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鸭病毒性肝炎病。
鸭群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7日龄内的龄雏死亡率达90%,发病初期病鸭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眼半闭呈昏睡状,以头触地,两腿伸直向后张开呈特殊姿势。部分病鸭未见任何异常,而突然抽搐痉挛死亡。
发病鸭肝脏肿大、出血、质地脆弱;雏鸭的肝组织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有增生性病变;脾脏肿大呈斑驳状;肾肿大,输尿管沉集大量白色尿酸盐;法氏囊肿大;大脑水肿,脑膜血管呈树枝状充血,呈非化脓性脑炎;肠黏膜充血、出血。
3.1 细菌分离
无菌采集10只病鸭肝脏分别触片,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见4只病鸭的肝脏触片有少量革兰氏阴性菌。用接种环勾取病鸭脑和肝脏组织划线接种于普通培养基和巧克力平板上,置37 ℃恒温箱培养24 h,结果普通培养基上长出圆形、半透明、灰色的菌落。勾取单个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见红色长杆菌。接种的巧克力平板上未见细菌生长。
将分离菌接种于5日龄雏鸭,结果被接种鸭无异常。
3.2 病毒检测
将病死鸭肝脏匀浆后按1:5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冻融3次,高速离心,上清液用Trizol提取病毒RNA。PCR引物为:上游引物:5′-ACAAAGAAAGCGACATAACTTG-3′,下游引物:3′-CCTAAACAATCATGGGGGTAAA-5′,由宝生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合成。经RT-PCR检测,能检测到预期大小的DNA片段。
确诊鸭病毒性肝炎后,对鸭群进行高免血清注射(0.5 ml/羽),并在饲料中添加清热解毒的中药以及抗生素,在饮水中添加速溶电解多维,鸭群病死率大幅下降。
4.1 疫苗接种
在种鸭开产前免疫2次,间隔2周,其母源抗体可维持4周,对发病或受威胁的雏鸭群,可使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进行治疗。
4.2 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度。
4.3 药物治疗
病鸭感染本病后常继发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或流感,可采用接种高免血清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中药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原则,可选用(金银花、黄檗、茵陈、板蓝根、龙胆草、黄芪)等为组方的中药饮剂,西药以消炎保肝、增强机体抵抗力、恢复肝功能为原则,可选用(泰乐菌素或磺胺嘧啶粉、VC、VB1、赖氨酸、酵母粉)均匀拌喂。
严明奎(1984-),男,执业兽医师,助理兽医师,从事畜禽疫病研究工作。
叶勇刚(1984-),男,预防兽医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家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