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奇张文公
(1.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组,云南剑川 671300;2.云南省剑川县畜牧工作站,云南剑川 671300)
奶牛真胃移位的手术疗法
王建奇1张文公2
(1.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组,云南剑川 671300;2.云南省剑川县畜牧工作站,云南剑川 671300)
奶牛真胃移位是指真胃正常生理位置发生改变,并超出正常生理范围,引起消化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真胃移位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扭转)两种。左方移位是真胃由下腹部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左方移位病情轻,病程长;右方移位是指真胃从右后上方呈顺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后方或瓣胃上方,右方移位病情重、病程短。临床中左方移位较为常见。笔者于2014年5月诊治了一例奶牛真胃左方移位,本文简要介绍如下:
2014年5月,甸南镇印合村一奶牛养殖户饲养的1头成年乳牛于产后20日发病,当地兽医诊断为前胃迟缓,药物治疗无疗效后前来求诊。
患牛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个别虽有食欲,但厌食精料,对粗料和青干草有一定食欲,产乳量下降,瘤胃蠕动弱,粪便呈黏糊状并带有黏液,体温、呼吸、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内,连续2 d,每天2次在病牛肋腹部9~12肋弓肩膝水平线上下部位听诊,能听到不规律的类似气流在气球内流动所形成的特殊音响,或类似叩击金属管所发出的回音“钢管音”
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诊断为奶牛真胃移位。
一是由于奶牛分娩后,腹腔内的生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来由于妊娠子宫的挤压,将瘤胃从腹低抬起,真胃也被推倒瘤胃下方,而随着胎儿的娩出后,瘤胃下沉复位,真胃就被压到了瘤胃左方,置于左侧腹壁与瘤胃之间;二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精粗饲料配比不合理,精料饲喂过多,粗料饲喂过少,引起真胃迟缓、充气、扩张,由于胃内气体充盈,导致真胃的游离性更大,以便于真胃变位。笔者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第一个原因造成的。
手术复位是该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术过程如下:病牛站立保定好后,灌服白酒400 ml(起到全身麻醉的作用),在病牛左肷部瘤胃下陷区15×25 cm范围刮净体毛,进行常规消毒后用 10%普鲁卡因注射液50 ml对皮肤切口处进行多点注射浸润麻醉,15 min后进行手术。用手术刀一次切开皮肤,切口长约25 cm左右,由皮肤向内逐层切开或钝性分离直至腹膜,用手术剪剪开腹膜,切口以手臂能进入腹腔即可。术者将手进入腹腔紧贴腹壁至腹低向前探查移位的真胃,抓住真胃,拉出真胃,于真胃大湾处用2根18号丝线作两次褥式缝合把真胃还纳腹腔,经瘤胃下向右侧腹腔推挤真胃,将真胃恢复到正常位置。把固定真胃的二根丝线从切口下方由内向外穿过腹壁固定于右侧肌层,固定时检查真胃与腹壁间是否夹入其他脏器,然后逐层缝合切口(切口每层散上青、链霉素)打上纱布绷带。
术后对该牛采取抗菌消炎、补液、健胃及促进胃肠蠕动等辅助治疗,每天1次,连续3d;每天对创口进行消毒2次,给予充足的青饲料,保证饮水,3d后病牛食欲恢复,14d病牛创口后拆线。
(1)及时确诊、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