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及其防控

2015-01-24 21:31胡发硕龚筱丽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4期
关键词:性疾病免疫抑制继发性

胡发硕 龚筱丽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 545003)

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及其防控

胡发硕 龚筱丽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 545003)

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两种,即原发性和继发性。大量的实践表明,相对于原发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继发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对于规模化的养殖场的危害更大。药物、营养不良、霉菌毒素、传染性因子等,都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众多,像是禽类的生长受阻、疫苗的免疫失败、多种疾病并发或者继发感染等等,都给养殖业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因分析

一般来说,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两种,即原发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继发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关于继发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通常是因为饲养管理的不恰当或者是感染了各种传染性因子而引发的。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禽类在幼龄阶段,尤其是出生后一周龄以内就出现了感染,那么极其容易引发继发性的免疫抑制问题。与此同时,大量的实践表明,相对于原发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继发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对于规模化的养殖场的危害更大。

1.1 药物

一般而言,凡是在临床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无论是化学药物,还是生物类的制剂,都可能导致免疫抑制。在实际的畜牧生产过程中为了有效预防各种细菌性感染的发生,经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其中有一些例如青霉素、链霉素这样的抗生素以及磺胺类药等化学药物一旦长期使用或者是剂量超过特定标准时候,就有可能导致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1.2 营养不良

如果家禽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也很容易导致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这里所说的营养不良可能是因为食物或者是喂养的饲料所导致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进一步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营养不良可影响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与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必然的联系。

1.3 霉菌毒素

对于规模化的养殖场而言,他们所使用的饲料中经常会含有一些霉菌毒素,这些霉菌毒素很容易导致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而这些霉菌毒素既可能来源于配合饲料的原料,如不同程度发霉的玉米或豆饼,也可能发生在配合饲料加工后的储藏过程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注意到霉菌毒素引起的特异性病变,如发霉玉米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可能引起肝脏变性、坏死以至肿瘤。近年来霉菌毒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不良影响逐渐引起养殖业者注意及重视。

1.4 传染性疾病

对于规模化生产的养禽业来说,由传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最重要的一类免疫抑制,其发生的普遍性远大于原发性免疫抑制和其他继发性免疫抑制。相对来说,由传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也是对规模化生产程度和饲养密度最高的养禽业产生影响最大的。一般来讲,所有能引起隐性感染的细菌或病毒在引发发热及其他特异性病症时,都可能同时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但这种作用往往是瞬时性的,不容易显示出来。急性感染或造成死亡,或耐过后随着感染的消失,机体功能大多恢复正常。但一些病毒常呈持续性亚临床感染,有的则会造成免疫抑制,但不容易识别出来。近十余年来,已发现能引起禽群免疫抑制的呈亚临床感染状态的病毒种类越来越多,其流行面也越来越普遍。常见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有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禽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等。学者们对这些疾病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广大养殖业者需引起足够重视并做好防控。

2 临床症状

在实际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即禽类的生长受阻、疫苗的免疫失败、多种疾病并发或者继发感染,最终导致大批禽只死亡或淘汰,给养殖业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我们在临床发现,有许多肉仔鸡常在鸡群饲养至中后期,出现零星死亡,陆续发病,且很难控制的现象,常诊断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鸡群临床表现为发病初期,整体状态正常,只是个别的出现呼吸道症状,消化异常。随后发病鸡只陆续增多,出现零星死亡,后期死亡率逐渐上升,每天约为0.1~0.3%,且病程越长,死亡率越高。投用一些药物,死亡稍减,一旦停止用药,几天后又开始发病,1~3个疗程用药后,再用各种药物都收效甚微。常常是各种抗菌药、抗病毒药、营养药、消毒药、活菌制剂等用了个遍,有的也用过基因工程制剂,药费开支骤增,但结果并不理想。

上述现象还在蛋鸡、鸭、鹅及其他禽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免疫抑制病的存在。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对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在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将其作为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来进行。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可以有效降低养殖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尽量减少甚至是完全杜绝家禽发生感染的概率。

3.2 做好计划免疫

针对免疫抑制性疾病,一定要选择最为适宜的疫苗,并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也要做好其他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免疫接种并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不仅需要养殖业者予以充分的重视,同时也要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免疫接种的积极效用。

3.3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很多应激因素都可以诱发某些疾病或者是加剧某些疾病的病情。为此,在日常的饲养与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家禽群的应激因素,如有效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者是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做好通风换气工作,有效改善空气的质量,降低家禽生活场所的氨气浓度,保持舍内或者圈内的干燥,维持最为适宜的饲养密度等等。

与此同时,一定要做好疫病的监测工作,尽可能做好全进全出,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3.4 提高家禽的营养水平

通过提高家禽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平,有效提高饲料的质量,保证充足的饮水等措施,都可以有效提高家禽对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概率,降低因此而产生的各种损失。

4 结语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家禽所发生的免疫抑制现象,我们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否则势必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为此,笔者认为,我们一定要树立先进的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理念,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以及免疫接种、疫病监测、卫生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并且不断提升饲养管理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降低免疫抵制疾病的发生概率,进而减少因此带来的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

[1] 陈志远.猪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思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3):19-20.

[2] 王桂娟.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1,(9):153-154.

[3] 韦平,丁家波.几种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性疾病及其作用机理[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4):316-318.

猜你喜欢
性疾病免疫抑制继发性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继发性短QT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①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粗根荨麻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细胞表型及TLR4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