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场
(山东青岛即墨市畜牧兽医局,山东青岛 266200)
优化猪病防控体系的建议
李佃场
(山东青岛即墨市畜牧兽医局,山东青岛 266200)
规模化、产业化养殖生猪给养猪带来了高额收益。但是,随着高密度饲养、不良应激、生猪活动受限等使之与传统散养模式比较,其猪发病率增加。分析猪病流行情况,优化防控措施,保障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0年伊始,猪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逐渐成为制约生猪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000~2005年,以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为主的繁殖障碍类疾病,给国内生猪养殖带来前所未有的损失。
2005~2007年,四川出现猪链球菌II型病例,大批猪只死亡的同时,约有百余人被感染,30多人死亡,震惊国内。其后,高致病蓝耳病、猪呼吸系统综合征(PRDC)肆虐国内规模养猪场,成为遏制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危害国内生猪养殖产业。与此同时,猪源性病原体引发人感染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2007~2014年,山东数余城市不同程度出现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细小病毒病、流行性腹泻等病患。期间,随着生猪广泛流通,增加病患传染面。加上期间用药不规范、防病机制有待完善、人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无形中增加疫病防控难度,影响山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猪病是遏制生猪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头好大敌。为使规模养猪取得经济收益,必须要完善猪病防治体系,科学规范合理养殖。
2.1 防重于治,综合防治
任何猪病流行感染,多是由几种因素诱发。随着病症复杂化,病毒、环境、病畜间的连带趋势日趋明显化。积极防护猪病,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现实意义更为重要。而要将其落实到位,对病毒、环境、病畜三着力点的重视,尤为关键。由此,养殖户主必须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通晓相关疫情防护手段措施,积极排除寻找致病源。将疫情传染遏制在有限范围内,将可感染易感群体控制在最低程度,这也是预控猪病首先应做到的。其次,感染途径的控制。猪病种类繁多,可传播途径复杂。每种流行病有自身特性,即使染病后没有死亡。但,可经潜在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染,带来的隐性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像是养殖成本增加、饲料利用率降低、仔猪抗病能力降低、种猪繁殖能力下降等,都是各种猪病经传染途径带来的潜在隐患。由此,排查致病菌,遏制传染途径,针对情势,区别对待。最后,在此基础上的综合防治。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错误地认为,及时接种免疫疫苗,可到达驱病不用再防的效果。实际上,就免疫学的角度考虑,猪接种疫苗的效力与猪本身体质、养殖环境等关系密切。任何一种疫苗,起不到包治百病的效果。基层养殖户主必须从思想上重视病防,日常重视饲养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将任何病症控制在萌芽状态。
2.2 加强管理,及早诊治
猪场养殖最终目的,获取高额回报的经济效益。培育健康猪群,则是实现此养殖目的的必要条件。由此,日常必须要加强管理,培育健康茁壮的猪群。部分养殖户主疏于管理,片面认为轻微病例经过治疗,基本可以痊愈。但是,细算一下。这其中耗费的财力、物力,都将折算到养殖成本中。同时,有的治愈后,有成为僵猪的可能。而且,现代病患日趋复杂化,群中传播速度加快,一经感染可迅速使猪场陷于被动治愈的局面。
规模化猪场一般都是群体饲养,其中每个猪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发病时,临床症状不可能同时在所有生猪身上出现,所以,当兽医发现某一病例时,应当对所有的猪群进行检查,对疾病的潜在威胁进行全面评估。将猪群分成病猪群以及健康猪群,然后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对待个体的治疗,条件一定要严格,比如说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充分地考虑其作用效果,需要在生猪体外进行药敏试验。在对生猪进行用药时,剂量要保持充足,疗程要达到标准,不能见生猪症状得到缓解后立即停止用药。
2.3 优化环境,洁净卫生
猪自身生理特征,具有小不耐冷、大不耐热、大小不喜潮湿的特点。由此,重视环境管理,优化养殖环境,确保环境清洁卫生,更具防病意义。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搞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内在结构布局。
注意圈舍的环境卫生,养殖户要及时将圈舍的生猪排泄物清除出去,首先将大块的粪便除去,其次用水冲掉小块粪便。另外要保持圈舍温度的适宜。猪的适宜温度范围通常在70%左右,相关数据显示,气温在14℃~23℃之间,最适合猪生长。规模化猪常因冲圈或饮水器滴漏常存在温度过高现象。湿度过高影响猪的新陈代谢,是引起仔猪黄自痢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诱发肌肉和关节方面的疾病。防止温度过高的主要措施是适当通风换气,及时清扫粪便,猪舍地面向粪便沟方向的倾斜度要在3度以上,并防止地面积水。第四是通过适宜的排风系统,降低舍内CO、H S、NH。等有害气体浓度,减少由此引发的呼吸道疾病。
2.4 科技渗入,技术掌控
传统兽医的做法,结合临床检验,基本可确诊。但是,随着药物滥用、不当接种等,致病病原发生巨大变化,临床非典型性病症越来越多,同一病症可能由不同致病菌诱发。如此,仅依靠传统的检疫方法,难以满足诊疗复杂病症的需求。由此,要求相关兽医人员分离病原,特别是细菌上的分离,这样做首先可以为下面的诊断做铺垫,同时生猪体外的药敏试验也更加方便,临床上的用药能够得到确定。抗体水平的检测,能让养殖户清晰自己猪场疫苗免疫情况以及各种疾病的感染情况,进而做出合适的方案,方便处理。
[1] 穆淑宝,何在启,张安启,等.当前农村小规模猪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J].山东畜牧兽医,2011,(10):66-67.
[2] 周全,夏永高,孙立彬.规模猪场防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1):70-71.
[3] 苗连叶,代广军.规模猪场在疫病防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北方牧业,2009,(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