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梅
(河北省万全县畜牧站,河北万全 076250)
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分析和防制措施
张铁梅
(河北省万全县畜牧站,河北万全 076250)
文章自母猪自身、饲养管理、疾病感染三个方面就母猪无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加强母猪管理、加强营养管理、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疾病预控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产后无乳 防治 阐述
随着养猪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母猪产后无乳症日渐频繁,尤其是初产母猪发病率最高。感染母猪出现无乳症状,诱发仔猪泌乳危机,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给,体质渐弱、衰竭,最终导致病死,给生猪产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分析了母猪无乳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综合性防控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1.1 母猪自身因素
母猪自身问题是导致产后无乳最直观的主体因素。例如,初产母猪无生产经验,产后兴奋、紧张、烦躁等不安情绪,都可在很大程度上压抑母猪的泌乳机制,导致产后无乳。例如,初生仔猪吮吸母猪乳头,剧烈疼痛带来的不良应激,导致母猪不愿哺乳仔猪。也可能是母猪年龄过大、过小等等,都可诱发无乳症。
1.2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不善,是母猪无乳的重要致病因。常见的管理问题有:(1)营养不足,长期饲喂调配不合理的饲料,像是低能饲料、低蛋白饲料、缺乏微量元素的饲料等等。饲喂发霉变质饲料、突然更改饲喂模式、供水不足等等,也是常见的管理问题;(2)运动不足,体质虚弱。粗纤维不足、不良应激、缺钙诱发的分娩无力,难产诱发的分娩时间过长,胎衣滞留诱发子宫感染等等;(3)猪舍构建不合理,通风不好,阳光照射不足,噪音太大,保暖效果不好等等,都可诱发产后无乳。
1.3 感染疾病
导致母猪产后无乳,还与感染某些疾病有关。像是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浓杆菌等细菌感染及细小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瘟等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子宫炎、乳腺炎、产褥热及腹泻、传染性繁殖障碍等疾病,都可引起产后缺乳。
2.1 加强母猪管理
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母猪管理。首次,合理选择配种母猪。一般在青年母猪第2或第3发情期后,配种成功率最高。而母猪第9胎后,由于生理性的乳汁逐渐减少,建议淘汰不用。
其次,临床因紧张、焦躁等因素,导致母猪无乳的,可使用催产素、镇静剂等,帮助母猪安静产乳。
最后,保护好母猪。仔猪出生后不久,建议将其两侧的尖牙剪断,避免伤害母猪乳房,诱发母猪无乳。
此外,还要注意控制母猪体型。怀孕3个月前,要控制怀孕母猪的体型在3度,饲料供给为1.4~1.8 kg/d。怀孕3个月后,控制怀孕母猪体型在3~3.5度,饲料供给可适当加量,约为2.8~3.2kg为宜。产前1周,开始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D,加钙制剂,可帮助母猪有足够的钙质引起产力。分娩前后2~3 d,日粮可适当减少0.5 kg的量,并适量喂服麦麸食盐水。产后3 d,可是增加日粮到正常的量,最后饲喂生湿料,可起到较好的养护效果。
2.2 加强营养管理
合理配比饲料,确保日粮营养全价,满足乳猪生长发育需求。母猪哺乳期,尽量做到科学、适宜、稳定。“科学”体现在饲喂频率上,3次/d。早晚8点各一次,2次饲喂量稍微大一些;中午1点安排1次,量稍微小一些。如此,可避免母猪缺乳。“适宜”体现在日粮配置要严格按照营养需求标准进行,保证母猪日粮供应中有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避免贪多,防治母猪产后偏瘫。“稳定性”就是一旦日粮配置稳定之后,就不要频繁地更换饲料,避免因为不适应而导致的营养不良。
2.3 加强环境管理
良好的繁殖环境,将更有利于母猪泌乳。其一,猪舍构建合理,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防暑。注意调整舍内温湿度,确保适宜的繁殖环境。其二,搞好卫生清洁工作,定期清扫圈舍,合理组织消毒工作。其三,减少各种不良应激,为其泌乳创建相对安静的环境。
2.4 加强疾病预控
产前产后,注意防控病害,避免由此带来的无乳症。(1)早期做好驱虫工作。每个季度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或者是伊维菌素、芬笨达唑预混剂拌料饲喂,可达到驱除母猪体内外寄生虫的目的。(2)早期药防,增强母猪体质,减少各种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一方面,可在产前一周时间内,每天用荆防败毒散拌料加复合电解多维素加水饲喂,可增强母猪体质,避免各种疾病的侵蚀。另一方面,可在产前3 d或产后24 h内肌肉注射土霉素、盐酸林可霉素复方等注射液,可有效净化母猪体内生理环境,避免各种引发无乳疾病的产生。(3)对于母猪无乳症这个问题,一切防控根本都要自“预防为主”出发,尽量将此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
[1] 李克广.工厂化养猪环境改进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10,(1):46.
[2] 王阜生,王常军.浅谈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0,(1):51.
[3] 王焕金,王晶,陈中峰.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的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