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治的技术规范

2015-01-24 18:39:54严德青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期
关键词:监督机构胎衣牧区

严德青

(西宁市畜牧兽医站,青海西宁 810003)

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治的技术规范

严德青

(西宁市畜牧兽医站,青海西宁 810003)

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1 流行特点

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

2 临床症状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腺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4 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诊断:

⑴显微镜检查

采集流产胎衣、绒毛膜水肿液、肝、脾、淋巴结、胎儿胃内容物等组织,制成抹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而其他菌为蓝色。

⑵分离培养

新鲜病料可用胰蛋白胨琼脂面或血液琼脂斜面、肝汤琼脂斜面、3%甘油0.5%葡萄糖肝汤琼脂斜面等培养基培养;若为陈旧病料或污染病料,可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培养时,一份在普通条件下,另一份放于含有5%~10%二氧化碳的环境中,37℃培养7~10d。然后进行菌落特征检查和单价特异性抗血清凝集试验。为使防治措施有更好的针对性,还需做种型鉴定。

5 结果判定

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布病诊断结果的判定。

⑴ 具有1、2和3时,判定为疑似疫情。

⑵符合4⑴,且⑴或4⑵阳性时,判定为患病动物。

⑶未免疫动物的结果判定如下:

①4⑴或4⑵阳性时,判定为疑似患病动物。

②4⑵阳性时,判定为患病动物。

6 疫情处理

⑴一旦有疫情发生,饲养户就必须有规律地对牲畜进行转移,以防止病情扩散,同时也要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

⑵ 动物防疫所要到当地进行实地调研,对患病的牲畜进行进一步确认,一旦核实了病情,就要做到妥善的安排:

①患病牲畜需要全部消灭。

②对受到感染的牲畜进行隔离观察,主要是以圈养的手段来对其进行隔开。同时,隔离区要尽量远离人群多,牲畜多的地区,还要远离公路等,以防止有病牲畜逃离后感染其他牲畜和人群。此外,建好后的场地需用隔离网等隔开。

③根据我国对无害化处理的要求来对患病的牲畜的粪便、乳水、衣物等进行合理化处理。

④对病源进行彻底排查和追踪,对疑似病例进行彻底检测和处理。

⑤对患病牲畜曾经待过的地方、使用过的任何器皿等都要严格清理和消毒,一般情况下使用熏蒸和清洗、烤炙的方式来进行。同时,可以用2%烧碱来对养殖场的用地、栅栏、车等进行擦拭消毒。对于饲料和操场等最好经过焚烧和深埋才能够完全消毒。同时可以利用福尔马林等消毒物对皮毛进行彻底的消毒。

⑥按照政府的相关应急措施,一旦出现了蔓延性病情,就要立即扑灭和就地消除。

7 预防和控制

非疫区以监测为主;稳定控制区以监测净化为主;控制区和疫区实行监测、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7.1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范围内的牛、羊、猪、鹿等易感动物。根据当地疫情,确定免疫对象。用布病疫苗S2株(以下简称S2疫苗)、M5株(以下简称M5疫苗)、S19株(以下简称S19疫苗)以及经农业部批准生产的其他疫苗。

7.2 监测

7.2.1 监测对象和方法

监测对象:牛、羊、猪、鹿等动物。

监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诊断方法,结合病原学诊断进行监测。

7.2.2 监测范围、数量

免疫地区:对新生动物、未免疫动物、免疫一年半或口服免疫一年以后的动物进行监测。监测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牧区县抽检300头以上,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抽检200头以上。

非免疫地区:监测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达到控制标准的牧区县抽检1000头以上,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抽检500头以上;达到稳定控制标准的牧区县抽检500头以上,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抽检200头以上。

7.2.3 监测时间

对成年动物监测时,猪、羊在5月龄以上,牛在8月龄以上,怀孕动物则在第1胎产后半个月至1个月间进行;对S2、M5、S19疫苗免疫接种过的动物,在接种后18个月进行。

7.2.4 监测结果的处理

按要求使用和填写监测结果报告,并及时上报。判断为患病动物时,按第4项规定处理。

7.3 检疫

异地调运的动物,必须来自于非疫区,凭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调运。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对调运的种用、乳用、役用动物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调入后应隔离饲养30天,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

7.4 人员防护

饲养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布病的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

7.5 防疫监督

布病监测合格应为奶牛场、种畜场《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或审验的必备条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对辖区内奶牛场、种畜场的检疫净化情况监督检查。

猜你喜欢
监督机构胎衣牧区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养殖与饲料(2021年1期)2021-12-04 20:29:24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Soybean hairy roots produced in vitro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浅谈石河子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二例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2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