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飞
(东海县畜牧兽医站,江苏东海 222300)
规模禽场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
吴传飞
(东海县畜牧兽医站,江苏东海 222300)
东海县是畜牧业大县,家禽饲养量一直位于全市之首,自改革开放以来,东海县家禽业发展迅猛,逐步由传统的家庭散养模式向适度规模和专业化方向过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广东温氏集团、广西桂柳公司两家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入驻东海县,实行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使东海县家禽养殖总量实现了翻翻,年饲养量达到3000多万羽,形成蛋鸡、肉鸡、肉种鸭三大养禽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东海县畜牧业起点低,基础差,标准化规模养殖整体水平与现代产业发展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相应的技术水平、养殖配套设施滞后,造成养殖环境逐渐恶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疾病控制难、肉蛋产品质量控制难、养殖风险大、效益低下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促进东海县养禽业的转型升级,2013年我站积极申报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并获得成功,承担规模禽场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实施,我们以该项目实施为契机,努力打造精品示范基地,并通过技术培训、示范观摩,在全县进行推广,彻底改变东海县养禽业落后面貌。
以连云港市绿生源禽业有限公司、东海县吉鸿鑫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李埝乡继松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示范基地,推广规模禽场标准化生产技术,并在全县进行推广,提升全县规模禽场养殖水平,提高养殖档次和经济效益,促进全县养禽业转型升级。规模禽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核心是“五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项目实施紧紧围绕“五化”技术对示范场进行改造升级,经过一年的实施,示范场全部达到标准化技术要求,并辐射带动350家规模养禽场户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全面促进了东海县养禽业的发展。
围绕“五化”技术,结合三个示范场的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
3.1 品种优良化建设
三个示范场主要饲养海兰褐、迪卡等国外优良品种,饲养量达到16万羽,以上品种已适应当地生长环境,且生产性能优异,符合品种优良化的要求。新引进国内优良品种京红蛋鸡4万羽,示范场良种化率达100%。
3.2 养殖设施化建设
养殖场基础建设规范,布局合理,符合生产和防疫要求。设施先进,现代化程度高,实现喂料、饮水、照明、粪污处理自动化,管理电子监控化,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3.2.1 新建示范场选址与布局
在选址上要符合地方用地规划和畜牧法规定的要求,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m以上,距离其他家禽养殖场1000m以上,地势干燥,水源稳定,电力保障完善,交通便利。
在布局上要本着有利于生产、有利于防疫的原则合理布局,各功能区根据主风向依次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粪污隔离区实行四区分离,生产区鸡舍根据主风向依次为育雏室、育成室、产蛋鸡舍。厂区实现净道与污道分离,雨水与污水分流。
3.2.2 老的示范场布局改造
重点集中在实现四区分离,净道与污道分离,雨水与污水分流。共改造道路1500m,水渠1200m,建造隔离设施800m。
3.2.3 标准化设备、设施
主要包括鸡舍、笼具、通风、光照、温控、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可视化监控等。鸡舍主要是砖混结构的半封闭式鸡舍,建造成本低,通风和采光好,育雏室、育成室、产蛋鸡舍的建造比例按1:2:6~7,育雏笼和蛋鸡笼分别主要采用3180型和4128型阶梯式笼具。蛋鸡舍内一般采用2列3走道式布局。通风主要采用自然通风和纵向通风两种方式。温控设备主要采用暖风炉或炭炉,主要用于育雏阶段,由于本地区冬季温度不是很低,一般蛋鸡舍不需要增温设备,但夏季温度高,须有湿帘或冷风机降温。光照白天通过鸡舍两侧窗户采纳自然光照,夜间补光全部采用电子光照自动控制器来控制开启和关闭时间,根据人为设置的补光方案自动补光。自动喂料系统主要采用播种式喂料机,饮水采用乳头式自动饮水器,鸡粪清理采用自动刮板式清粪机,光照、喂料、饮水、清粪全部实现自动化。安装可视化远程监控系统,加强安全和管理监控,实现管理升级。本项目新建标准化示范场一个,改建2个,共改扩建标准化鸡舍4000m2。
3.3 生产规范化建设
主要是落实规模禽场备案制度,制定完善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制度和规程,遵守国家投入品使用有关规定,达到生产规范化要求。
重点完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各种生产记录,建档归案,制度上墙。我们相继制定了育雏期饲养管理操作规程,育成期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产蛋鸡饲养管理操作规程,蛋鸡全程光照管理操作规程,蛋鸡科学免疫操作规程。制定了饲养管理制度、消毒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疫苗保存与管理制度、免疫应急处理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疫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规范了鸡群免疫记录、消毒记录、产蛋记录、饲料记录、死淘与疾病诊断记录、用药记录等。并加强落实、督查。对全县1200多家县级以上规模禽场实行县乡两级备案,在规模场投入品使用方面,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查、常态化监督,切实达到规范化生产的要求。
3.4 防疫制度化建设
主要是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加强防疫条件检查。重点抓好鸡群及场地消毒、鸡群免疫、免疫抗体检测三个方面工作。
3.4.1 完善防疫设施
重点完善了人行通道、车辆通道、蛋品储藏室的消毒设施设备,对进出鸡场的人和物品进行逐个消毒,彻底切断带入式传染的传播途径。人行通道引进雾化消毒设备消毒,消毒方法简单、彻底、不湿衣,消毒室宽度超过2m,长度少于5m的要配合安装回型走道,延长消毒通过时间。车辆通道采取下有消毒池,上有气雾消毒机消毒,消毒全面彻底。消毒池的大小深度根据鸡场通过的最大车辆进行设计。蛋品室往往是被消毒遗忘的角落,实际上与外界接触较多,主要体现在鸡蛋销售环节蛋框与外界交流频繁容易受到污染,且蛋框消毒采用浸泡等方法工作量大,生产成本高,为此我们引进臭氧机,采用臭氧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每40~50m2的蛋品室配置一台20g/h的臭氧机,利用晚间和夜间对蛋品室的鸡蛋和蛋框进行消毒2h以上即可,非常方便。这样即达到了对蛋框的消毒,也完成了对鸡蛋表面的消毒,向社会提供安全放心的鸡蛋。
3.4.2 健全防疫制度
建立防疫、消毒、用药等制度,完善免疫程序、免疫记录、消毒记录,用药记录做到制度上墙,记录归档。
3.4.3 加强免疫检测
我们主要采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免疫、定期检测的方法确保免疫效果。主要是依据东海县鸡的流行病学情况,制定出适合东海县实际的规模鸡场免疫程序,并根据每批鸡的母源抗体及平时抗体检测的结果做出适当调整。抗体检测主要针对禽流感、新城疫两种烈性传染病的日常监控,由县乡两级畜牧兽医站配合完成,乡镇畜牧防疫员负责定期上门采血,送县畜牧兽医站化验室进行检测,对抗体不达标的要及时进行补免,时刻掌握抗体高低的动态变化。今年东海县化验室共对三个示范场检测了500分抗体血样。
3.5 粪污处理无害化建设
粪污的处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粪便和污水。有的一起处理,有的分开处理,二者皆可。粪便的处理主要采取两种方法进行处理,一是建造干粪堆积场地,进行堆积发酵,然后用于农田施肥。二是建造沼气池,生产沼气用于鸡场的照明和用作燃料或用于发电,沼渣和沼液用于农田施肥,既环保又卫生。污水的处理通常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建造二级或三级沉淀池,经有效沉淀,安全达标后再排放;另一种是通过沼气池处理,沼液肥田。目前我们主要推广粪污——沼气池——还田模式,实现种养有机结合。示范场共建造沼气池三个,沼气发电厂一座,基本实现污染零排放。例如示范场吉鸿鑫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蛋鸡5万羽,种植果树40hm2,鸡场所有的粪便和沼液全部用于果树施肥。
主要通过制作示范基地展示牌、编制技术资料,开展技术成果培训、举办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结合东海县家禽养殖现状编印《规模禽场标准化生产技术》书籍1100本,开展技术培训8期350人次,进行技术观摩3期160人次。
项目建成后三个示范场全部达到标准化示范技术要求,示范带动市级以上规模禽场12家,县级规模禽场300多家进行相关标准化技术改造,全面提高规模禽场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升养殖场档次,减少疾病发生,减轻养殖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逐步实现生态健康养殖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