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外蜂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2015-01-24 21:25张文文周金慧郭伟华李熠吴黎明赵静
中国蜂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卢卡蜂产品液相

张文文 周金慧 郭伟华 李熠 吴黎明 赵静

2014年国内外蜂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张文文 周金慧 郭伟华 李熠 吴黎明 赵静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93)

本文总结了2014年国内外蜂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今年所有文献的数据库分布和研究领域分布情况。以实例的形式阐述了蜂产品溯源分析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包括利用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原子荧光法和原子吸收法分析了酚酸类化合物和手性挥发性化合物等活性组分。这些研究对于蜂产品尤其是蜂蜜、蜂花粉和蜂胶的质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本文还对今年出版的有关农、兽药残留检测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特点是利用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高分析速度和灵敏度,实现高通量。这些研究对以后蜂产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蜂产品,溯源性分析,麦卢卡蜂蜜,农兽药残留检测

1 文献分布情况

截止至2014年12月初,从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EBSCO、美国分析化学协会(ACS)、英国分析化学协会(RSC)和Wiley等数据库搜索结果显示,今年大约有133篇被SCI期刊收录的与蜂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英文文献,涉及蜂蜜的有102篇、蜂王浆5篇、蜂胶21篇和蜂花粉5篇。

从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3年与蜂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中文学术文献约为111篇,涉及蜂蜜的有54篇、蜂王浆11篇、蜂胶35篇、蜂蜡1篇和蜂花粉10篇,主要涉及蜂产品中的兽药和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溯源分析。此外还包括研究专利6项和产品标准2项。

2 研究进展

2.1 兽药抗生素残留分析

在养蜂生产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导致蜜蜂产生疾病,如细菌性、病毒性和真菌性的幼虫病和成虫病。为了防止蜜蜂疾病发生,危害蜂群健康,蜂农通过在蜂饲料中添加或在蜂箱内喷洒的方式给予蜜蜂一定剂量的抗生素。蜂产品中残留的抗生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会逐渐地蓄积,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由于一些蜂农不科学的使用抗生素或含有抗生素的蜂药来防治蜜蜂幼虫病,从而导致蜂产品中抗生素频繁被检出。因此,研究检测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氨基糖胺类药物是包括蜂产品在内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中残留检测的难题。主要是因为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为强极性分子,在反相色谱柱上的保留性极差。如果加入庚烷磺酸钠作为离子对试剂在酸性条件下与链霉素形成离子对,能够增强其在反相色谱柱上的保留,但庚烷磺酸钠为强阴离子试剂,不仅会在质谱上抑制其他正离子的信号,而且作为难挥发性盐也容易在离子源中沉淀从而造成毛细管堵塞。一些方法中加入七氟丁酸作为离子对试剂提高色谱保留,但其酸性很强,对其他采用负离子模式检测项目的质谱信号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需用氨水溶液对仪器进行较长时间的清洗才能消除这种抑制效应,此外七氟丁酸作为强酸长时间使用会对仪器的配件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张伟等[1]用庚烷磺酸钠和磷酸盐缓冲液提取蜂蜜中的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经SUPELCO LC-C18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Thermo Aquasil-C18色谱柱分离,以含0.3%乙酸的乙腈溶液和0.3%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复溶液中加入低浓度的庚烷磺酸钠提高链霉素在色谱柱上的保留。黄娟等[2]将蜂花粉样品经提取液提取、三氯甲烷沉淀蛋白后,用C18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净化,采用HPLC-MS/MS对目标物进行定性确证和定量分析。在Protemix WCX-NP5色谱柱(100 mm×2.1 mm,5μm)上以5%(v/v)甲酸、20 mmol/L醋酸铵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质谱采集模式为电喷雾正离子监测模式。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检出限(以信噪比(S/N)=3计)均为5 μg/kg,定量限(以S/N=10计)均为10 μg/kg;在10~200 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

双水相萃取对于传统有机相-水相的溶剂萃取来说是个全新的替代品。其原理是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以形成两相,并且在两相中水分均占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aqueous two-phase system,ATPS)。利用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可形成双水相的性质,Albertsson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发了双水相萃取法(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又称双水相分配法。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又发展了双水相萃取在生物分离过程中的应用,为蛋白质特别是胞内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开辟了新的途径。Xiao Yang等用基于双水相萃取的离子液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蜂蜜中的Na2EDTA水溶液溶解,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和氯化钠。混合物超声震荡,离心,双水相形成并且分析物进入上层溶剂中。研究了离子液体的用量,盐的种类和用量,样品pH,提取时间和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5.8,8.2和4.2 μg/kg。该方法应用于样品分析中,回收率在85.5~1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9%[3]。

特异性的吸附剂在复杂基质中待测物的吸附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Juan Hou等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α-ZrP-CTMAB)插入α-磷酸锆作为新型的吸附剂进行固相萃取可以分离提取蜂蜜中的磺胺类药物。采用辅助表面活性剂方法制备α-ZrP-CTMAB,同时对α-ZrP-CTMAB的吸附特性和提取效率进行了考察。选择蜂蜜中的4种磺胺类药物(SAs)作为分析模型,并且最终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SAs在3个添加水平(10,100和1000 ng/g)的回收率为58.7~99.3%,相对标准偏差2.69~7.48%。检出限0.25~0.5 ng/g。和文献报道的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减少了有机试剂的耗费,简化了样品制备步骤。因此,修饰过的α-ZrP在分析复杂样品中污染物时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4]。

近几年来,随着分子印迹技术飞速发展,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传感器敏感材料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成为分子印迹技术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分子印迹聚合物敏感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压、酸、碱和有机溶剂,可用标准化学方法合成,不易被生物降解破坏,可多次重复使用,易于保存等优点。Bin Song等采用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分子印迹(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技术测定蜂蜜中的红霉素,MIPs作为选择性识别元件提高了电化学传感器的选择性和灵敏性。首先制备MIPs,随后用之制备分子印迹修饰碳糊电极(MIPs-CP)。制备的MIPs对于红霉素表现出很高的吸附能力,最大结合量为93.5 mg/ g,模印因子为2.1。MIPs-CP电极结合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定量测定红霉素。与非分子印迹修饰碳糊(NIPs-CP)电极相比,MIPs-CP电极对红霉素能产生更好的响应电流,并且对与红霉素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辨别能力。在优化的条件下,线性校正范围5×10-8~ 1.0×10-5mol/L,传感器检测限为1.9×10-8mol/L。这种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传感器已经成功应用于检测蜂蜜和奶产品的红霉素,在检测大宗食品中残留红霉素的实际应用方面也展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5]。

适配体(Aptamer)是一类经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从随机单链寡聚核苷酸文库中得到的能特异性结合蛋白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单链寡聚核苷酸,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长度一般为25~60个核苷酸。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因其灵敏度高、专一性强、简易轻巧、方法灵活多样、微型化等优点备受关注。研究者创建了一种基于间接竞争酶联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一条经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筛选出的76基体单链DNA适配体,用于识别和检测蜂蜜中的四环素。检出限为9.6×103ng/mL,线性范围为0.01~100 ng/ 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23%。这种适配体能够简便、高灵敏度地检测食品中的四环素残留,在开发检测食品中四环素的酶联适配体检测试剂盒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6]。

2.2 农药残留分析

蜜蜂幼虫染病后会大量的死亡,给蜂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蜂农通过对蜂巢喷洒农药以起到预防幼虫病的作用,氟胺氰菊酯、氟氯苯菊酯、双甲脒、溴螨酯和蝇毒磷是使用最广泛的抗螨虫药。近些年,蜂农开始逐渐使用其他种类的农药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蜂花粉由蜜蜂采集环境中花粉经简单加工而成,花粉及蜜蜂携带的各种农药、其他环境污染物、微生物以及生物毒素等可能会进入蜂花粉中,从而对人类和蜜蜂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需引起更多关注。王祥云等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提取净化蜂花粉中的农药等污染物残留,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了9个商品蜂花粉中114种农药等环境污染物的残留情况。结果显示,9个样品中仅有3个样品未检出污染物残留,残留检出率达66.7%,残留量为2.33~270 μg/kg,检出率最高的为吡蚜酮,检出浓度最高的是丁苯吗啉(270 μg/kg)[7]。克百威对蜜蜂无毒害,从而造成了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易在蜂产品中富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蜂花粉中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用酸化乙腈作为提取试剂,可尽量少地带入花粉多糖、蛋白类等化合物,并且使用均质机破碎细胞壁,能最大限度地提取花粉中的克百威及其代谢物。结果显示,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在0.08~1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0.9983~0.9997);在1.0~10.0μg/kg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8.1~97.5%,RSD值在2.2~9.8%。采用该方法测定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3-酮基克百威和呋喃酚的检出限均为1.0 μg/kg,且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蜂花粉中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8]。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DLLME)作为一种新型液相微萃取模式,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等优点,受到分析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因其在萃取剂、分散方式、联用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被广泛用于不同基质样品中不同分析对象的分析。唑螨酯是苯氧基吡唑类杀螨剂,唑螨酯结构中含有碳氮双键,存在同分异构体E体和Z体,E体比Z体杀螨活性高。我国尚未在养蜂中批准使用唑螨酯,美国已经将其作为临时登记杀螨剂,用于蜂螨防治。李丽等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E)-唑螨酯和(Z)-唑螨酯残留量[9]。蜂蜜样品用水溶解后,乙腈盐析提取,高速离心后取有机相浓缩定容。用C18色谱柱,以甲醇和体积分数0.1%甲酸,乙酸铵(2 mmol/L)溶液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90/10,V/V),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方式扫描,外标法定量。在1.0,10和20 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E)-唑螨酯的回收率为75.7~102.3%,相对标准偏差在2.9~8.5%之间;(Z)-唑螨酯的回收率为79.7~108.0%,相对标准偏差在3.4~8.9%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μg/kg。

现在已有多种蜂蜜中杀虫剂的分析方法,但这些方法均未有足够低的定量限来对蜜蜂低剂量的杀虫剂进行定量分析。为更准确的评价杀虫剂的毒性,LOQ至少应为1 ng/g。Paradis等建立蜂蜜中同时测定3类(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吡唑类)22种杀虫剂的提取和分析方法[10]。样品用包含一个提取步骤和一个净化步骤的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吡唑和拟除虫菊酯类,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新烟碱和乙虫腈。校正曲线在不同浓度下建立,线性范围在0.2~5 ng/g;LOD为0.07~0.2 ng/g,LOQ为0.2~0.5 ng/g;平均回收率63~139%;RSD<25%。

蜂蜜酒是一种以蜂蜜和合适类型烈性白兰地为原料的传统酒精饮料。虽然欧盟已经规定了蜂蜜和花粉中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含量水平,但是其存在于由蜂蜜制得的传统食品中的风险呈增大趋势。Jovanov等创建了一种DLLME和QuEChERS前处理方法分别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LC-MS/MS)测定蜂蜜酒中的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啉)的方法。优化LC╞MS/ MS条件后获得了良好的色谱分离效果、选择性和方法的独特性。该验证方法中的两种前处理方法满足SANCO/12495/2011要求,实验结果如下:准确度RDLLME=69.2~113.4%,RQuEChERS=71.8~94.9%;精密度RSDDLLME=3.21~10.20%,RSDQuEChERS=4.19~12.81%,DLLME和QuEChERS实验间重复性分别为9.11~16.63%和11.32~16.40%;检测限LODDLLME=0.5~1.5 μg/L,LODQuEChERS= 1.0~2.5 μg/L;定量限LOQDLLME=1.0~5.0 μg/L,LOQQuECh-ERS=2.5~10.0 μg/L。基质效应的影响通过基质匹配校准消除。分析当地市场的蜂蜜酒样品显示,4种样品中含有噻虫嗪或噻虫啉,因此持续控制此类传统食品中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污染非常必要[11]。

2.3 真实性鉴别

蜂产品的真实性鉴别主要包括蜜源植物和产地的鉴别以及掺假的鉴别。可以基于手性挥发性化合物的对应异构鉴别蜂蜜产地。Ivan Spánik等利用固相微萃取-多维气相色谱测定油菜、板栗、橙花、洋槐、向日葵和椴树蜂蜜的手性挥发性化合物的对映体比。在所有的样品中检测出了高浓度的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和脱氢芳樟醇,而α-松油醇,4-松油醇和紫丁香醇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含量则显著降低。此外,不同产地的蜂蜜中一些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分布也有很大的不同。油菜蜜中芳樟醇的对映体比的显著差别可以鉴别油菜蜜和其他的蜂蜜。紫丁香醇的对映体比可以将柑橘蜜和洋槐蜜与杂花蜜区分开来。与之相似的是向日葵蜜中4-松油醇的对映体比也有所不同[12]。

Marc Spiteri等利用核磁共振信息结合适当的定量分析和数据模型定性分析能够检测单花蜜和杂花蜜的真实性[13]。对来自世界上超过800个蜂蜜样品,覆盖最有经济效益的蜜源种类和产地进行研究。典型的花蜜标记物可用来鉴别单花蜜,光谱特征和自然变异用来鉴别杂花蜜,糖浆的标志物信号通过与一个200个蜂蜜样品的商业数据集进行统计比较测定。尽管仅是定性的结果,但是添加实验确保了检测糖掺假低于10%水平的可能性。运用相同的核磁共振实验,定量检测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羟甲基糠醛(常规指标),同时描述了显示开始发酵时的标记物。

三维荧光法是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荧光分析技术,这种技术能够获得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或其他变量同时变化时的荧光强度信息,将荧光强度表示为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或波长-时间、波长-相角等两个变量的函数。三维荧光光谱分别被称作三维荧光光谱。通常,三维荧光的三个维度是指荧光激发、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它表现的是荧光强度随激发和发射波长同时变化的信息。一般获取三维荧光数据的方法是在不同激发波长位置上连续扫描发射光谱,并利用各种绘图软件将其以等角三维荧光投影图或等高线光谱等形式图象化表现。三维荧光光谱(3DFS)技术和多元校正快速有效的鉴别出蜂蜜中的掺假物[14]。3DFS的数据经特征提取和主成分分析进行压缩,然后用偏最小二乘(PLS)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ANN)算法建模。模型通过交叉验证进行优化,通过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和相关系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BP-ANN模型优于PLS模型,混合蜜(向日葵、龙眼、荞麦和油菜)在预测组中的最佳预测模型如下:RMSEP=0.0235和R= 0.9787。本研究证明3DFS技术结合多元校正方法在快速,无损,准确定量分析蜂蜜掺假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建立分析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致、可靠、准确的数据,而分析方法的验证在实现这个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已经有很多关于蜂蜜同位素的研究报道,但是几乎没有关于这些方法的验证研究。Mehmet Fatih Cengiz等从选择性、稳定性、线性、准确度、重复性、灵敏度和回收率七个方面对检测蜂蜜掺假的同位素比值-质谱(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IR-MS)法进行了验证,并首次尝试描述了IR-MS一些重要的方法验证参数,如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简称LOD)、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和回收率。基于掺假百分率的LOD为0.11%,LQD为0.38%,加标回收率为98.57%。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在土耳其市场采集了13个不同品牌的蜂蜜样品用于分析,结果显示,δ13C值范围为-12.87±0.01~-25.56±0.08‰,蛋白质组分范围为-23.77±0.09~-25.98±0.06‰,一个蜂蜜样品确定为掺假蜂蜜[15]。有研究报道,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液相色谱和质谱检测器气相色谱检测16种罗马新鲜蜂花粉总脂质和主要脂质中类胡萝卜素和脂肪酸的总量和单一含量以及组成[16]。分析样品均富含叶黄素,而β-隐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则由于植物源的不同而含量变化较大。叶黄素含量高与Callendula officinalis,Taraxacum officinale and Anthylis sp.相关。以甘蓝属花粉为主的样品中总脂肪含量最高。测得脂类中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同时含有不定量的饱和脂肪酸。脂肪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巨大差异主要是由于样品的植物源不同。

2.4 麦卢卡蜂蜜研究

麦卢卡蜂蜜是新西兰特有的一种珍贵蜜种,是蜜蜂采集新西兰特有的一种红茶树—Manuka(Leptospermum scoparium)的花蜜酿造而成的。它区别于其他蜂蜜之处在于麦卢卡蜂蜜有强大而独特的抗菌活性。蜂蜜一般都具有抗菌活性,这是由蜂蜜本身的高渗透性、较强的酸度并且一般含有过氧化物造成的。而麦卢卡蜂蜜的抗菌活性则不依赖于过氧化物,因此被称为非过氧化抗菌活性。丙酮醛(methylglyoxal,MGO)被认为是麦卢卡蜂蜜的一种标志性成分,也是非过氧化抗菌活性的功能性成分。因此开展丙酮醛检测对于麦卢卡蜂蜜的真伪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麦卢卡蜂蜜丙酮醛的研究主要是将丙酮醛衍生化后,采用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陈磊等采用乙酸钠缓冲溶液直接提取蜂蜜中的丙酮醛,提取液与2,4-二硝基苯肼溶液室温避光衍生20 h后,经C18色谱柱分离,最后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丙酮醛的检出限为10.0 mg/kg,定量限为25.0 mg/kg,在1.0~60 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2,在蜂蜜中添加25.0、500、1000 mg/L三个水平的回收率在93.9~9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5.4%之间。该分析能够满足麦卢卡蜂蜜中丙酮醛的快速测定要求[17]。此外,将蜂蜜溶于水后加入邻苯二胺水溶液,在室温、避光条件下衍生化反应8 h以上,产物过0.22 μm滤膜后用HPLC检测。以Kromasil反相色谱柱为分析柱;甲醇和0.1%(v/v)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18 nm;外标法定量。甲基乙二醛在1~5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S/N=3)为0.02 mg/L,定量限(S/N=10)为0.06 mg/L;在50、100、200 mg/kg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8.3~101.5%,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5%;衍生化产物在24 h内稳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可用于新西兰Manuka蜂蜜的质量控制,该方法也适用于中国蜂蜜中甲基乙二醛的检测[18]。

利用碳同位素比研究蜂产品尤其是蜂蜜的掺假是近年来研究者关注最多的方法之一。Karyne M Rogers等研究了15种不同花粉类型的1023个新西兰蜂蜜中的碳同位素(蜂蜜和蛋白质中的δ13C),从而调查各种新西兰蜂蜜是否符合AOAC 998.12 C-4糖检测试验,评估了其发生假阳性结果的概率。333种蜂蜜样品C-4糖阀值超出7%,其中有324种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占总不合格样品的97.2%),3种单一花种蜂蜜(ling, kamahi和tawari)中的9个样品(占总不合格样品的2.8%),其他花粉类型的蜂蜜C-4糖阀值均在允许范围内。假阳性结果显示,高活性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和一些ling,kamahi和tawari蜂蜜中的丙酮醛含量大于250 mg/kg,非过氧化氢活性大于10+。Karyne M Rogers等还研究建立了一种验证AOAC 998.12 C-4糖测试的新方法[19]。实验显示,非过氧化活性麦卢卡蜂蜜中“表观”C-4糖含量增大,主要是由于二十二碳六烯酸(dihydroxyacteone,DHA)向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的转化。此转化机制可以被加热和贮藏时间促进,同时与首次向三叶草蜂蜜中掺入人工合成DHA有关。DHA和MGO原本天然存在于麦卢卡蜂蜜中。未添加DHA的纯三叶草蜂蜜在37℃条件下加热83天后“表观”C-4糖含量不变,而相同条件下掺入合成DHA的相同样品C-4含量从2.8%增大到5%。4种非过氧化活性麦卢卡蜂蜜加热241天后C-4糖含量增大到280%。这项研究有力地表明,在应用AOAC 998.12方法时,非过氧化活性很高的麦卢卡蜂蜜中DHA向MGO转化时发生蛋白质蒸馏效应,从而使δ13C蛋白质剩余值错误的显示出C-4糖含量增大[20]。

3 总结

今年已经正式出版的文献主要侧重于基于蜂产品中的蜜源植物种类鉴别,产地鉴别和真实性鉴别研究,还对某些国家特有的蜂产品品种进行了真实性的分析,以区别其他国家的其他蜜种;此外利用新的提取方法,特殊的吸附基质吸附待测物,净化杂质是研究蜂产品中污染物分析的一个特点;麦卢卡蜂蜜的研究这也是最近几年蜂产品研究的重点,主要侧重于抗菌物质分析以及原有的其他蜜种中的研究方法是否适合对麦卢卡蜂蜜进行分析。

本文仅列举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希望对以后研究内容的范围和深度都有所帮助。

[1]张伟,盛永刚,古淑青,等.鳗鱼、蜂蜜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14,(06): 688-692.

[2]黄娟,殷耀,徐锦忠,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粉中的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J].色谱,2014,(06):566-572.

[3]Xiao Yang,Shaohua Zhang,Wei Yu,et al.Ionic liquid-anionic surfactant base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antibiotics in honey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 Talanta,2014,124:1-6.

[4]Juan Hou,Jin Yan,Fengshuang Zhang,et al.Evaluation of intercalated α-zirconiumphosphate as sorbent in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ofsulfonamides in honey[J].Food chemistry,2014,150:58-64.

[5]Bin Song,Yusun Zhou,Hua Jin,et al.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erythromycin in honey and dairy products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J].Microchemical Journal,2014,116:183-190.

[6]Sai Wang,Wei Yong,Jiahui Liu,et al.Development of an indirect competitive assay-based aptasensor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tetracycline residue in honey[J].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4, 57:192-198.

[7]王祥云,刘芯成,章虎,等.商品蜂花粉中农药及多氯联苯残留检测[J].浙江农业科学,2014,(02):249-251+255.

[8]戴春风,何亚斌,朱春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花粉中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4,(04): 40-41+24.

[9]李丽,吴俐勤,莫卫民,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唑螨酯残留量[J].分析试验室,2014,(02):244-248.

[10]Delphine Paradis,Géraldine Bérail,Jean-Marc Bonmatin,et al.Sensitive analytical methods for 22 relevant insecticides of 3 chemical families in honeybyGC-MS/MS and LC-MS/MS[J].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2014,406(2):621-633.

[11]Pavle Jovanov,Valéria Guzsvány,Mladen Franko,et al.Development of multiresidue DLLME and QuEChERS based LC╞MS/M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elected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in honey liqueur[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4,55: 11-19.

[12]Ivan Spánik,Alexandra Pazitná,Peter siska,et al.The determination of botanical origin of honeys based on enantiomer distribution of chir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J].Food Chemistry,2014, 158(0):497-503.

[13]Marc Spiteri,Eric Jamin,Freddy Thomas,et al.Fast and global authenticity screening of honey using 1H-NMR profiling[J].Food Chemistry,2014,In Press

[14]Quansheng Chen,Shuai Qi,Huanhuan Li,et al.Determination of rice syrup adulterant concentration in hone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multivariate calibrations[J].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2014,131: 177-182.

[15]Mehmet Fatih Cengiz,M Zeki Durak,Musa Ozturk.In-house valida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honeyadulteration with plant sugars (C4)by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IR-MS)[J].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57(1):9-15.

[16]Margaoan R,MarghitasL A,Dezmirean D S,et al.Predominant and Secondary Pollen Botanical Origins Influence the Carotenoid and Fatty Acid Profile in Fresh Honeybee-Collected Pollen[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4,62(27):6306-6316.

[17]赵琼晖,金晓蕾,胡晓苑,等.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麦卢卡蜂蜜中丙酮醛[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11): 3482-3486.

[18]陈磊,栾军,费晓庆,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新西兰Manuka蜂蜜中的甲基乙二醛[J].色谱,2014,(02):189-193.

[19]Karyne M Rogers,Mike Sim,Simon Stewart,et al.Investigating C-4 sugar contamination of manuka honey and other New Zealand honey varieties using carbon isotop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4,62(12):2605-2614.

[20]Karyne M Rogers,Megan Grainger,Merilyn Manley-Harris.The unique manuka effect:why New Zealand manuka honey fails the AOAC 998.12 C-4 sugar method[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4,62(12):2615-2622.

A review of 2014: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 on quality safety of bee products

Zhang Wenwen,Zhou Jinhui,Guo Weihua,Li Yi,Wu Liming,Zhao Jing
(Institute of Apicultural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93,P.R.China;Bee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0093,P.R.China)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4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roject No.31201859)

赵静,研究员,从事蜂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与评价工作,E-mail∶zhaojingjun@sina.com

猜你喜欢
卢卡蜂产品液相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轮椅上的“大明星”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牙膏中禁用漂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90-202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湖北省将蜂产品纳入农商互联重点支持农产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