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平 赵尔庆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祥云 672107)
标准化养殖示范村的建设经验
杨 平 赵尔庆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祥云 672107)
随着经济的发展,养殖业已经由散养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转化,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为加速粮食转化,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及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刘石镇小青坡作为一个防疫示范村,因其基础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又赶上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顺风车,通过州、县、镇3年努力,完成了小青坡标准化畜禽养殖的创建,给刘厂镇畜牧业带来了亮点和新的生机。
小青坡由小青坡自然村和青坡桑园组成,位于祥云县刘厂镇西南方向,地下水源丰富,电力充足,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山地牧业,具备祥云打造高原特色畜牧业发展集中新区条件。该自然村共有农户67户,人口316人,劳动力142人,耕地面积25.47 hm2,散养户生猪存栏146头,牛存栏24头,土杂鸡存栏301羽,畜禽养殖以散养,自给自足为主,科技意识落后;青坡桑园位于小青坡的东面,总面积28.47 hm2,距离青坡村社区村民委员会2 km,以荒山和部分桑地为主,农业产值较低,有一个7 333.33 m2的水塘,养有少量的鱼,效益不高。有规模养殖场5个,其中蛋鸡规模养殖场2个,存栏13 000羽,生猪规模养殖场1个,存栏187头,肉兔规模养殖场1个,存栏800只,温氏公司土杂鸡养殖场1个,存栏5 000羽。总体养殖效益不明显,存在一些困难。
2.1 调查摸底,积极宣传
刘厂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在村防疫员的配合下,多次到养殖户家逐户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困难,并做了详细记录,交流了要建立示范村的目的和意义,开始农户不大理解和支持,对此祥云县畜牧站和刘厂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联合入户走访,围绕“种、料、管、防、训”,举办各种养殖培训会,包括阳光工程培训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充分调动了村民的养殖积极性,提高了科技养畜水平,为养殖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2.2 督促指导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刘厂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严格按照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生态、安全的要求,率先推广生猪“321”免疫新技术,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除春秋两季防疫外,依据新增畜禽情况随时补免,认真填写免疫档案和免疫户口册,几年来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100%。为养殖规模户提供疫苗并派专人督促指导免疫工作和平时的消毒工作,认真指导填写免疫档案和工作档案,所做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保证随叫随到,人员分片包干,各负其责,必要时联合行动,几年来示范村无一重大动物疫情出现,确保了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2.3 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小区建设
在刘厂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的鼎力支持下,将桑园坡地以承包的形式规划出来作为养殖小区,将原路基扩宽,加强电网改造,以刘厂镇养殖专业户为主进行招商引资;请州县畜牧部门的专家合理规划小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免疫消毒,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无害化处理。对入户小区的养殖户严格审查,要求服从管理,科技,资金要到位。
2.4 政策扶持及资金扶持
经过努力争取,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扶持了小青坡自然村养殖示范点20户散养户,户均补助1万元用于生猪圈舍改扩建,对原有养殖户圈舍因地制宜进行改扩或新建,规范了化粪池,排污沟,堆粪区,改建后污水乱排,堆粪不规范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先后争取了3个生猪规模场场均10万元的圈舍新建项目资金,3个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先后两次利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两个养兔规模场争取了草食兽圈舍建设改造项目,建圈舍650 m2,种草1.33 hm2;温氏公司也加大了对小区饲养土杂鸡的宣传扶持力度,以“公司+农户”形式,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赢得了养殖户支持,取得了经济效益。以后有符合小区条件的项目,我们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自然村生猪存栏423头,户均6.3头,肉牛存栏54头,户均0.8头,土杂鸡存栏869羽,户均13羽,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个别农户想争取“退村入区”,专业化从事养殖业,整个村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养殖小区有生猪规模养殖场4个,存栏生猪1 372头,年出栏肥猪2 716头;蛋鸡规模养殖场5个,存栏蛋鸡65 000羽,年产蛋780 t;温氏肉鸡规模养殖场8个,存栏肉鸡68 000羽,年出栏肉鸡20万羽;兔规模养殖场2个,存栏肉兔2400只,年出栏肉兔7 500只。全年畜牧产值达1 900万元,解决就业76人,举办现场观摩会4次,参会389人次,举办培训会6次,培训634人次,标准化养殖示范村建设为全县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场所,也为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出路。
(1)加强兽药饲料监管力度,加强检疫力度,保证小区内生产绿色无公害畜禽产品,创造地方品牌。
(2)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大养殖污染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充分利用水塘的作用来调节小区生态环境。
(3)建立市场机制,搭建市场平台,保障畜产品销路畅通。
(4)小区进口设立消毒池,派专人管理,负责道路维修,来往车辆消毒。
(5)小区内各规模养殖场做好自身场内外绿化,创建一个花园式的养殖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