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牛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忽视营养,牛的营养缺乏,影响牛的健康快速生长和销售价格。本文简要介绍牛的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E缺乏症和维生素D缺乏症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1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除含在鱼类等动物类饲料外,在植物类饲料中几乎不存在。但其前体物胡萝卜素在绿色植物类饲料和黄玉米中却大量存在。牛摄入并吸收的胡萝卜素必须经过肝脏内转化才能为维生素A。
导致牛维生素A缺乏原因为:(1)饲料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含量不足。如:饲料调制过程中胡萝卜素被破坏;棉籽饼缺乏维生素A;青储和谷类饲料的长期保存使其含量减少或受日光和热作用而氧化失去了生物活性。(2)牛的肠道疾病影响了对它们的吸收。(3)牛处于妊娠后期、泌乳期或者肝功能减退、肝片吸虫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导致的牛生理功能异常。(4)出生犊牛初乳哺饲期短、哺乳量不足或代用乳粉加热调制过程中维生素A被破坏。
当牛缺乏时最常见的是干眼症和夜盲症。干眼症是由于泪腺上皮细胞萎缩或坏死,有时鳞皮化,同时皮肤也呈现粗糙。夜盲症则表现每逢早晚光线较暗时,便呈现步态不稳,严重的碰撞所有的障碍物。由于牛夜盲时,视紫红质(维生素A是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再合成发生障碍导致视觉生理功能异常的缘故。也可引起牛的泌尿和生殖器官病变,如尿道黏膜病理变化导致细胞和黏膜脱落引发的尿石症;生殖器官黏膜角质化可使公牛精液性能降低,性欲减退和母牛受胎率降低,易发生卵巢囊肿,胎衣停滞,甚至流产和胎儿先天性畸形等。
对于发病初期的病牛,应从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A按每千克体重440单位肌内注射后经口投服,随后每日按其1/4~1/3剂量投服,历时一周便可减轻症状。也可选富含维生素或萝卜素的优质饲草或维生素A添加剂饲喂、口服鱼肝油或灌服肝浸汁。
2 维生素E缺乏症
各种青绿饲草是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青绿饲草接近成熟时和各种谷物胚部其含量较多。但在露天下晒制或霉败变质干草则维生素E活性丧失。牛缺乏时,可发生如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和鱼肉病等。
原发性维生素E缺乏症多发生于成年牛,特别是妊娠、分娩和哺乳母牛,是由于饲喂劣质饲料或长期储存的干草或陈旧的青储饲料所致。继发性维生素E缺乏症多发生于犊牛,是由于饲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如鳕鱼肝、大豆油等混合饲料,使维生素E过多消耗而引起相对维生素E缺乏。
维生素E缺乏发生于出生后到4个月龄的犊牛较多,病型分为心脏型(急性)和肌肉型(慢性)两类。心脏型由于心肌,尤以心室肌肉凝固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在中等程度运动中便可突发心搏动亢进、心律不齐和心音微弱等心力衰竭而急性死亡。肌肉型是由于骨骼肌深部肌束发生硬化、变性和严重性坏死。在临床上呈现运动障碍,不能站立。只能取被迫横卧姿势。当咽喉肌肉变性、坏死的病牛,多数由于采食、呼吸困难,短暂经过6~12h便死亡。
对已发病病牛,宜饲喂富含维生素E的饲料,并采取严格控制牛舍、牛体保温和禁止运动等措施。在治疗上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制剂750~1 000 mg/d,经口服或肌内注射都可以。在补充维生素E的同时也应补充微量元素硒。因为硒缺乏,也会造成维生素E缺乏,反之亦然。硒缺乏病所表现的症状也与维生素E缺乏症相似。
3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在鱼肝油中含量最丰富,蛋类、哺乳动物肝脏和豆科植物中含量也较多,只是在一般植物性饲料中含量极少。如果牛缺乏,使处于生长过程中的犊牛发生佝偻病,使成年牛,尤其是妊娠或哺乳母牛发生骨软症,使老年牛骨质疏松,常导致非外伤性的骨折。
牛维生素D缺乏通常由于如下原因造成:日光照射少,饲喂加工的干草方法不当,植物性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牛胃肠疾病影响对维生素D的吸收和有效利用等。
牛维生素D缺乏首先导致犊牛生长发育缓慢,食欲大减,消瘦,皮毛粗乱无光泽。同时骨化过程受阻,蹄骨肿大,前肢向前或侧方弯曲,膝关节增大和拱北等异常姿势。随着病情发展,病牛运动减少,步态强拘,跛行。知觉过敏,不时发生抽搐,甚至强直性痉挛,被迫卧地不能站立,有的伴发前胃迟缓和轻度瘤胃鼓气等。泌乳母牛泌乳量明显减少,妊娠母牛多发早产、体弱、畸形或骨折等。但牛体温正常,犊牛肢体变形明显,两前肢呈现X形或O形姿势。
在多使牛群受到日光照射、饲喂豆科植物性饲料的同时,应用大于维持剂量10倍以上的维生素D制剂(如维生素AD丸、维丁胶性钙注射液等),每日或隔日1次,疗程为1周以上。注意在补维生素D同时补维生素A。如果是严重骨骼变形,用石膏绷带或夹板固定肢体矫正,配合药物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