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禽病传染性强,危害大,“防重于治”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谈到家禽疾病预防,提到了预防性用药,防病于未然;加强管理,科学饲养;专业培养,素质提升等措施。在谈及家禽疾病治疗,提到了解禽病致病病毒,根据发病情况对症下药;及早发现疫情,及时采用扑灭;切断传染途径,遏制疫情扩散。要点性知识详细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禽养殖业得到空前发展。江苏的家禽养殖业正由单一、散养的模式转向企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扩大,禽病的传染性及危害强度明显增加。而且,随着养殖投入的增加,一旦发生病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容小觑。生产实践表明,“防重于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家禽疾病预防与治疗研究,既是禽畜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降低禽畜养殖经济损失的有效途径。
在禽病防治工作中,预防措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降低禽病感染概率,减少由此而带来经济损失。要想做好禽病的预防,必须要清楚禽病的发病原因、传染途径等。家禽疾病多为家禽全身感染,且多为垂直传染;感染的病毒种类较多,且近年来新增病毒不断出现。病原体变异较快,临床的表现和病理变化越来越不明显,从而导致死亡率升高等特征。另外,部分禽病还没有相应的株型疫苗,不能很好地进行免疫。了解禽病发病规律,针对传染特点,重点要采取防控措施,根据生产实践具体总结出以下几点:
1 预防性给药
预防性用药,预测可能发生的病害,在病症出现前提前服药,做到防病于万一。例如,预防鸡白痢的发生,可在出生雏7~10日龄,拌料喂服5%环丙沙星,或同样浓度混水,防病效果较好;预防鸡球虫病的发生,雏鸡在15~16日龄时,于饲料中添加0.03%克球粉,防病效果较好。此外,家禽养殖周边环境有霍乱病例出现,或者病死禽剖检出现霍乱迹象时。本养殖场应提高警惕,及时与饲料中添加(0.05%~0.1%)土霉素,经连续1周用药后,将有效避免鸡场大面积感染霍乱的可能。上述介绍的都是,卓见成效的防病措施。而预控的关键,笔者认为在于准确判断即将发病种类,针对性选择用药,把握用药时机,药物必须是在多发期敏感阶段,或者根据疾病情报选择的时期进行喂药。
2 科学饲养管理
做到卫生饲养。所谓卫生,就是从家禽的禽舍、禽笼、食用的饲料、饮用水以及餐具等方面做到卫生清洁,要注意定时的检查、清洗和消毒。此外,还需要做到禽舍空气流通以及驱赶有害的蚊虫,提高禽舍的空气质量。我们知道呼吸道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门户,一旦家禽的呼吸道黏膜受损,环境中的病毒便会乘虚而入,从而造成疾病。因此为家禽创造卫生健康的饲养环境,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科学的搭配家禽每天食用的饲料和饮用水。饲料提供了家禽每天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家禽的实际营养所需,通过相应的比例组成将各种饲料的原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才能得到营养物质数量充足、适口性好、营养均衡的配合饲料。要做到这点,就要对家禽的营养原理进行深层的研究,确定其需求标准,同时还要注意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并定期更换。
合理有效的利用外界环境对家禽的生长进行有利影响,尽量避免外界对家禽的不利刺激,减少应激反应。例如,可以适当地时候放一些有利于家禽成长的音乐,促进家禽健康成长,同时减少诸如狗、蛇、黄鼠狼等天敌动物对于家禽的惊吓。
3 技术人员的奖惩措施
禽病预防的各阶段,饲养管理人员都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实际上,硬件要素配置齐全外的关键,就在于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尤其规模养殖环境下,对专业饲养人员的素质要求更是要高很多。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本省多数规模养殖的饲养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责任心更是不尽相同。由此,必须要对这些专业的养殖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适应规模养殖的发展要求。具体来讲,企业首先在雇佣养殖人员时,就要对其技能水平进行严格的考核及筛选,避免有滥竽充数的人混到企业中来,影响整体的养殖水平。其次,企业可以定期开展专业知识的讲解、培训活动,组织员工进行统一的饲养技能学习,并且定期对饲养员进行专业技能考评,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对于一次、两次考评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口头警告,而对于多次考评不合格的饲养员则需要做出严厉的处罚,甚至是辞退。最后,企业中要采取一些鼓励先进饲养人员的措施,对于勤奋好学、饲养技能好、养殖技术先进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
4 疾病治疗
4.1 准确判断病原体,对症下药
在危害禽畜养殖业的众多病害中,病毒性疾病危害最大,可称为危害禽畜养殖业的头号杀手。而且,据调查证实: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外在养殖环境的骤变,禽致病病毒变异性加强,不同型号禽病毒有增多态势,诱发的病毒性疾病更是层出不穷。较为常见耳熟能详的几种病毒性疾病,比如:肾性传支、禽流感、新城疫等等,近些年发病病例都在增多,而且典型症状日趋锐减,非典型病例越来越多。由此,必须要充分了解各种致病病毒的属性特点,并及时采取卓见成效的对症疗法。比如说:马立克氏病,潜伏时间长,而且传染性较强,在雌性家禽的各类病毒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经感染此病毒的家禽,剖检可见其组织及器官有肿瘤。防治此病毒性疾病的最好办法,就是注射马立克疫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比如,干扰素,在抑制病毒滋生、抗击肿瘤增生、调节机体免疫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用于流感病毒的治疗,效果则不是很理想。用于流感病毒治疗,最佳的治疗良药为金刚烷胺。但是,用量过多的话,会影响家禽的产蛋率,这点尤为注意。诸如此类的抗病毒药物,还有很多,就一一作以阐述。但是,作为禽畜养殖户,必须要通晓这些问题。注意观察症状,及时对症用药,注意控制用量、次数等等,从容有效应对。
4.2 及早发现疫情,及时扑灭
禽感染传病性疾病中,多数传染速度快,污染范围广。由此,禽病治疗和控制中,能否及时发现禽病,针对性采取扑灭措施,是能否有效控制病情的关键所在。而且,多数传染性禽病于病毒潜伏期和发病早期的传染性最强,而且此时病力并不是很强,此时能够及时发现并确诊,相信一定能够有效地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并成为遏制病情扩散的关键所在。由此,日常加强管理,随时留意禽畜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及时诊断。必要时,送实验室确诊,上报疫情,控制疫病发展。
4.3 切断传染途径,遏制疫情扩散
禽病诊治不及时,疫情扩散开来。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由此,本着“遏制疫情扩散”的原则,及时隔离疫区,加强消毒管理。划定的隔离疫区,进行封闭化管理。禁止自疫区调运禽及相关产品,更不允许外来人员随意接触隔离区禽类。疫区内强化消毒的同时,做好防蝇虫等传染媒介的清灭工作。其次,加强销售市场监管。杜绝疫区所有禽类及相关产品对外销售,避免含病毒产品流出疫区市场,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染。最后,做好应急处理。所有病死畜尸体妥善处理,集中深埋
或无公害化处理。做处理的场所,尽量远离居民区、河流、道路等人口密集地。疫区影响较为恶劣的,有必要对疫区内所有涉病家禽及时捕杀,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