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中简要介绍了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针对性提出重视饲养管理、控制养殖密度、严格消毒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定期疫病监测、积极有效诊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为提升此病防控质量,今后猪群健康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猪圆环病毒病为圆环病毒2型诱发的新型病毒性疾病,易感猪群集中在6~18周龄。感染病猪群,典型症状为体质孱弱、极度消瘦、严重贫血、呼吸困难、水样腹泻等等。结合出现的典型症状,临床又称此病为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此病目前尚没有特效的疗法,由此,针对性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将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所在。结合多年预控经验,中西药疗法、干扰素疗法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自然感染情况下,病毒有着相对的稳定性。此病预控采用注射免疫疫苗的方式,将是最为理想的方法。文章阐述此病的典型症状,针对性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主要是6~12周龄的仔猪。表现厌食、消化不良、腹泻,部分仔猪呼吸困难而所有发病猪均表现生长发育不良或停滞,皮肤苍白,背毛逆立,结膜发黄。尿液、皮肤发黄,个别猪表现咳嗽,发热,呕吐及瘫痪甚至急性死亡,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病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皮肤苍白、淋巴结肿大25倍.切面硬度增大.可见均匀的白色。肝脏发暗,表现不同程度的炎症,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肺呈炎性病变,质地坚硬,表面有灰色小叶或斑点状出血。肾脏水肿、苍白,被膜下有坏死灶,皮质和髓质也有炎症表现。脾脏有萎缩现象.胃肠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疡等病变。
2 仔猪先天性震颤
主要见于新生仔猪.典型症状是全身骨骼肌痉挛性收缩,表现头部、肋部和四肢震颤。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吮吸乳头困难。在卧地和睡眠时震颤消失.但在睡醒和站立时震颤复现。大多数仔猪震颤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弱或消失.一般于20~30周龄痊愈.愈后无复发现象。
3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
主要见于生长猪和保育猪.体温微调或正常.突出的症状是腹部、背部和四肢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隆起。初期呈红色.中后期变为黑色.形成斑块状的黑色痂皮,病猪痒感不明显,如无继发感染,一般可自行恢复,病死率在l5%以下
4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此病的症状是肺炎.典型的病症是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剖检可见肺脏肿大,间质增宽。细支气管炎纤维变性,肺脏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褐色实变区。
5 综合防治措施
治疗圆环病毒病,临床康复效果不佳,尚没有特效的疗法。由此,针对性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将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所在。结合多年预控经验,中西药疗法、干扰素疗法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自然感染情况下,病毒有着相对的稳定性。由此,此病预控采用注射免疫疫苗的方式,将是最为理想的方法。国内市场流行的疫苗,多数为德国造,防治效果较好。但是,费用相对昂贵,推广普及存在难度。中国造的疫苗零星有上市,防治效果有待验证,未来可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如果养殖条件有限,难以大面积注射免疫疫苗,建议采用如下综合性防控措施:
5.1 重视饲养管理
日常饲养管理猪群,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特点,针对不同生理长势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喂模式。确保日粮配比,适合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增强猪群体质,提升其抗病能力。同时,对于规模化养殖场,需不定期抽检饲料营养含量,重点检查饲料中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是否达到基本的饲喂标准,避免不合理配比带来的营养流失。此外,水源检查也很重要。每一阶段都要定期抽检水质,确保饮用水的洁净卫生。而对饮用水系统的监测同样重要,需要定期进行冲洗、消毒,为其营造更好的养殖环境。
5.2 控制养殖密度
在可考究的所有致病病毒中,猪圆环病毒病病毒粒子体积最小。传播方式多为水平传播,病毒可随喷嚏、飞沫等短距离间传染。由此,单位面积内通风质量不好,将加重此病的流行速度及感染面积。由此,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需结合养殖实情控制密度,并有效改善通风条件。有通风条件不好的养殖户,酌情可降低养殖密度。可繁母猪考虑单圈饲养,商品猪确保每1~1.2m 2/头。而条件较好的猪舍,可考虑改善舍内构造,增设通风口、通风扇等,有效改善通风质量。
5.3 严格消毒管理
当前,地方养猪方式多样。不可否认,规模集约化养殖,将成为大趋所向。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严格消毒管理,将有效中断细菌感染,遏制病情的蔓延,在预控此病方面效果最为理想。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严格消毒管理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重点工作需落实如下几方面:(1)制定严格的消毒程序,消毒细节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各进出口,安置专门的消毒设施。那些未消毒车辆、人员等,一律禁止入内。(2)严格执行消毒程序,细化到每日流程。参照制定的规则要求,每一细节落实具体,禁止随意性消毒。(3)例行消毒评价工作,定期抽检舍内空气、土壤等,结合收集数据分析,客观评价消毒工作开展情况。做好消毒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消毒质量。同时,加强消毒药剂监测,确保使用药剂的有效性。
5.4 坚持自繁自养
处于防猪圆环病毒病考虑,建议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培育属于自己的健康种群。特殊情况,必须要引种时,早期加强种源地检疫。确保引种地健康无病患后,方可针对性引种,这是避免遭外来猪种携带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健康引种后,引进猪只隔离饲养2~4周。之后,定期检疫检测,所有显示阴性,方可混入大群饲养。如果有检疫显阳性,则应及时隔离治疗。
5.5 定期疫病监测
此病与混合感染病例中,多扮演帮凶的角色。由此,日常饲养管理,需加强疾病检疫。并针对性组织抗体监测,即按照一定比例(视不同种类猪群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频率(种公猪每半年1次按100%抽检)采集血样,对没有经过免疫和注射过抗体电清的血样进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阳性样本代表的个体可以判定为染疫猪。
5.6 积极有效诊治
此病临床用抗病毒西药,疗效并不是很显著。由此,有感染病例出现,不建议用抗病毒西药。更建议用干扰素,或者配合使用益气强心、增强免疫力的中草药剂。而无论是采用何种治疗措施,一经发现有感染病例,必须要及时隔离,坚决不能与健畜进行混养。
具体用药方案参照如下:紧急注射自制疫苗,病情较为严重的猪场,剖检病毒含量较多的病猪尸体,取淋巴、肺、脾等,捣碎研磨,经灭活后制备灭活苗。整个猪场接种免疫,经12~15d后,猪场疫情基本可得到控制;提升猪体抗病能力,使用黄芪多糖粉每吨饲料100g,配合用多维葡萄糖粉每50kg水中加500g,连用1周,增强体质效果显著;生物制剂疗法,抗干扰素(3万单位)配合黄芪多糖10ml,哺乳仔猪用3ml,肌肉注射;断奶仔猪用6ml,肌肉注射;育肥猪用10ml,肌肉注射。所有用药每天1次,3d/疗程;预防继发感染,联合用阿莫西林、氨基比林、维生素B 12,调制混合液,肌肉注射,每天1次,5d/疗程;中药疗法,用黄芪150g,黄芩100g,板蓝根20g,党参50g,茵陈20g,金银花
50g,连翘50g,甘草25g,每次煎水1000ml,煎熬1h,共煎3次,口服lml/kg,每天1次,连用7d。用药治疗期间,加强病猪护理,改善养殖环境。同时,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气喘病等免疫接种工作,加快此病的康复进程。